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中丞温伯杂端持正与其僚出祖正孺端伯于刘元忠宅某即席赋诗

中丞温伯杂端持正与其僚出祖正孺端伯于刘元忠宅某即席赋诗

宋代 彭汝砺

蜀山想见去程兼,满眼春风别兴添。光动酒船浮玉雪,味调羹鼎足梅盐。

竹枝堕影低垂砌,花叶吹香细入帘。更欲稍留山简醉,应须少霁弱翁严。

诗人彭汝砺的古诗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 其三

宋代 彭汝砺

天地悠悠共故乡,眼前差别亦多方。欲知道济庵前路,俱是将军旧战场。

二月己亥晓出城

宋代 彭汝砺

淡云斜月晓昏昏,风物迟回认故园。竹叶密藏林下寺,桃花低映水边村。

寄桐庐诸友

宋代 彭汝砺

整顿衰羸尚未苏,信音都向故人疏。信怜犬子常多病,莫笑嵇康懒作书。

庠序旧规还在否,道涂新况比何如。鳞鸿若到江南地,愿寄声音一起予。

送子文赴阙

宋代 彭汝砺

槿花时态甘相失,金玉交情喜独亲。慷慨有心探虎穴,邅回无计附龙鳞。

君方奋翼青冥上,我即潜舟寂寞滨。从事功名有馀力,勉为书寄考槃人。

拟赏花钓鱼诗 其九

宋代 彭汝砺

霁色苍茫杳蔼中,玉舆朝出大明宫。修鳞戏跃神池日,宿蕊争开禁籞风。

韶乐大恩流动植,灵台馀泽入鱼虫。龙光所被何其厚,欲报惭无尺寸功。

和君时语农者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大田既戒岁无忧,零雨其濛夜复收。籼稻可惟斋马鬣,圣禾亦自秀牛头。

和文渊同字韵

宋代 彭汝砺

湖上多佳致,清樽况不空。乐游今日并,幽思几人同。

苒苒芰荷雨,萧萧芦苇风。南州人不见,流水自无穷。

奉别张伯逢先生

宋代 彭汝砺

强鞭驽蹇逐尘踪,百驾方成跬步功。天地有心成草木,蚊蝇无力负衡嵩。

纷然又见瓜期及,晚矣犹思吾道东。一寸古心长自歉,依依馀恨满西风。

和祖道见致政王中允题壁

宋代 彭汝砺

里巷参差一水间,水边相失复三年。水题想见风规好,清隐传闻志尚贤。

道路尚能谈水事,林泉宁复挂尘缘。迟回禄仕予真怯,不独无君郭外田。

云盖寺谈空亭

宋代 彭汝砺

天地空空无一尘,谈空可惜枉劳神。欲知空外谈空者,恰似梦中占梦人。

赠仲至 其一

宋代 彭汝砺

愁忧平日漫纷纷,浅俗何能补上闻。欲乞一舟江海去,听君功业上青云。

杂咏一首

宋代 彭汝砺

小林幽径自春华,不似城头望处佳。山色倚云千万里,蓬门穿水两三家。

声闻翠筱纷纷叶,香落寒梅细细花。更上幽亭望南北,欲随幽鸟到天涯。

戏呈叶提举

宋代 彭汝砺

自笑肩舆钝似椎,不如马足快如鵻。驱驰祇似江西日,懒病全非年少时。

熟睡疑空净石室,沈思若下董生帷。道途不独输公敏,凡事相方总较迟。

和范学士韵 其六

宋代 彭汝砺

岂有微功答谬恩,尚思荣禄慰慈颜。心诚似水知宗海,事责如蚊欲负山。

资性仅同中以下,行能未及二之间。木桃每屈言为赠,祇恐琼瑶未足还。

和汉广

宋代 彭汝砺

秀色霜滋重,馀香露洽鲜。鹄巢灵壳媚,海窟夜珠圆。

丹橘非优贡,蟠桃亦浪仙。无嗟后林质,未至太清天。

答蜀公奉酬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逍遥今是地行仙,无事全胜药驻颜。早岁风流都翰苑,他时文字出名山。

修竿养竹千馀亩,小屋诛茅八九间。颍水可怜归未得,不如云鹤会飞还。

送范侍郎归许昌一首

宋代 彭汝砺

凤鸟跄跄,其羽仪仪。其集伊何,梧桐之枝。鸿飞冥冥,其翼差差。

其止伊何,清泠之池。朝廷于公,夫岂不知。国有大疑,爰度爰咨。

公虽家居,如在庙堂。国之大经,论讨靡忘。徐徐公车,在汴之郊。

薄言追之,以永今朝。汎汎公舟,在河之阴。薄言维之,以慰我心。

公赐我言,我斯藏之。何以报之,羔羊素丝,秉德不遗。

公饮我酒,我斯酬之。何以祝之,秀发庞眉,受福无期。

小舟过陂口

宋代 彭汝砺

轻舟落陂漘,脱去如一叶。篙工习攲险,振呼矜巧捷。

急水生凉风,盛暑熨汗浃。涉远虽力壮,临危固心怯。

不如山居安,魂梦亦妥帖。

招赵温甫饮

宋代 彭汝砺

典衫买酒送春归,与春惜别无欢怡。穷村荒凉物色薄,肥鸡绿笋皆出雌。

却思清谈醉我腹,愿君促驾无迟迟。

先赴东流因寄虞蒋诸君 其一

宋代 彭汝砺

相爱不能去,欲行还复留。山川荡行色,风雨结离愁。

红日千山晓,清霜万木秋。回头望车马,目断白蘋洲。

彭汝砺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 56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