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尝约谊父同游龙泉奔走失期故作是诗奉和元韵

尝约谊父同游龙泉奔走失期故作是诗奉和元韵

宋代 彭汝砺

野寺幽幽隐翠岚,山川形势尽东南。山随野竹吾怀惬,醉啜溪泉此意堪。

乐事难并真可惜,登高能赋亦曾谙。游从欲尽林间胜,雨气浑浑满古潭。

诗人彭汝砺的古诗

和上官彦衡斋祠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五更欲踏月明还,去意迟留马亦班。栋宇参差天左界,綖旒隐约殿中间。

简编雅有多闻富,杖履清无一事关。俗状情知烦爱惜,更容栖息道家山。

江花四首 其三

宋代 彭汝砺

水近花逾碧,花临水更红。鸥飞锦城外,人立画屏中。

走笔和萧推官迎提举承议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画舫急随江上鸥,犹嗟不及水先流。欲知今日陈雷社,不数当时李郭舟。

与宁节推游聘君亭邂逅广汉同游分题得聘字

宋代 彭汝砺

汉衰至桓灵,王室既不竞。豪杰死党锢,奸嬖偷权柄。

娟娟彼孺子,德誉南州盛。耕稼以自食,羞诣安车聘。

彼非硁硁者,而欲为奇行。未能比禹稷,夫岂惭蘧宁。

我登斯亭上,悠悠发幽兴。高山知仰止,池水不可泳。

鱼戏芙蓉花,凫杂参差荇。嗟叹之不足,俛仰成讽咏。

寄观音能老 其一

宋代 彭汝砺

踏水穿云入翠萝,情知不恋旧时窠。巉岩头角今须别,试比黄龙较几多。

路人有弃其子者因作是诗予时奉使湖外

宋代 彭汝砺

彼呱呱者,其孰弃之。彼嬛嬛者,其孰收之。彼禽何知,能字其雏。

飞前则顾,饥啄则呼。孰谓斯人,禽之不如。彼雏之微,皆得所依。

婉娩其音,婆娑其衣。孰谓斯人,乃独无归。我号斯言,以告采诗。

杂咏诗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朔风吹雪满天涯,寂寂朝云冷万家。试步城头望坊巷,玉枝无处认梅花。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 其四

宋代 彭汝砺

细磨密衲作袈裟,曲水遥岑宛转花。海外梯航输佛土,日边缄鐍赐禅家。

和济叔灯花

宋代 彭汝砺

灯花一点照花枝,今夕相看孰是非。今艳几时开密室,春光半夜到重闱。

稚儿戏蹙寒心落,羁妇争持喜信归。寄语帘风莫催促,今吟赢得看芳菲。

寄佛印禅师

宋代 彭汝砺

遣奴持书问云居,我今持节行匡庐。请服磨衲大牛车,来饭香积及雕胡。

舍施琥珀及珊瑚,沧海径寸之明珠。师应问吾今何如,谓方据案治文书。

较量贵贱调盈虚,擒取猾吏如捕狐。夜凉饮酒一百壶,醉视万物浑锱铢。

云居若言太粗疏,谓我寄声谢云吁。

广汉言事得陵州仁寿县将以诗迎之

宋代 彭汝砺

昨日除书下禁林,诏言明白洒宸襟。诚留魏阙初非浅,望系朝廷晚更深。

议论自关天下计,功名非系古人心。秋风行李归来未,旦暮虚怀迟玉音。

和文渊同字韵

宋代 彭汝砺

湖上多佳致,清樽况不空。乐游今日并,幽思几人同。

苒苒芰荷雨,萧萧芦苇风。南州人不见,流水自无穷。

游真州东园惜其将废运使兵部子正近止因寄小诗 其四

宋代 彭汝砺

渌水荷花一片开,池塘终日少尘埃。鸬鹚鸂鶒无穷喜,总拟将迎画舫来。

自勉呈尊叔

宋代 彭汝砺

欲成九层台,不敢宁厥居。昨朝雨暴至,圮败祇须臾。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馀。非叔有至言,吾终小人徒。

答张天觉学士

宋代 彭汝砺

庞蕴襄阳老精怪,辛勤欲挟山超海。破除枉被马师瞒,扶起赖存灵照在。

最上一机终不传,喃喃谩自费罗干。晚年遭值张居士,冷火寒灰更炽然。

寄佛印

宋代 彭汝砺

菩萨化成瑶象车,超腾倏忽到云居。提携满钵雕胡饭,供养一箪明月珠。

称我姓名日专甲,问师安否近何如。即今无病无言说,还有人能致问无。

老母德安县君生辰颂时湖南奉使途中作

宋代 彭汝砺

有节维冬,有载维春。维时斯成,惟诞斯辰。妇妾祇祇,儿女诜诜。

是笑是言,是祝是虔。其德维何,维厚之坤。其福维何,维北之山。

嗟尔小子,不克骏奔。靡不肃雍,维我母贤。无有申之,有永其年。

寄君时弟

宋代 彭汝砺

日夜风前听好音,书来一读一伤心。泪摇眼尾催花发,愁结眉头见雪侵。

秋径自栽彭泽菊,夜堂时奏武城琴。事多不废看书否,白首知君惜寸阴。

和执中及谢检法 其二

宋代 彭汝砺

三年不见洛阳花,今日襄阳看转嘉。奔走簿书长似梦,不知春已满人家。

法轮院

宋代 彭汝砺

尘尘法法总无穷,宛转回环路路通。亿万恒河沙世界,会知都在一轮中。

彭汝砺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 56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