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彭汝砺
天上归鸿林外莺,去留各自有离声。须知野竹山花拙,不会迟留县尹行。
王太博自浮梁移蒙州作送之
平时沉伏草莱间,见说昌江治政贤。见浃羽毛人自畏,诗成金玉俗争传。
一麾出守今行矣,万室倾思正惨然。祇恐又膺明诏去,蒙山无计重留连。
江花四首 其三
水近花逾碧,花临水更红。鸥飞锦城外,人立画屏中。
老儿挈幼小将及邓因寄君时弟 其一
莫言法法与尘尘,祇论而今见在身。祇子台山能护物,厮儿临济最疑人。
阿那含果多生叶,优钵罗花别样春。须认铁牛楼上语,一回几看一回新。
病题桐江
叹息医工拙,矜嗟旧疾牢。衰容虽冻雀,烈气尚惊涛。
羁旅双尘鬓,尘埃一布袍。远乡滋味恶,空益梦魂劳。
己未冬至分宜道阻雨今岁冬至新喻道中亦雨
去年冬至入分宜,雨雪思亲泪亦垂。今日载驰新喻道,大都浑似去年时。
过虎北口始闻鸡
雪馀天色更清明,野店忽闻鸡一声。地里山川从禹画,人情风俗近燕京。
渔阳父老尚垂涕,燕颔将军谁请缨。容覆不分南与北,方知圣德与天平。
和济叔兄书斋言志 其四
未得临流一醉观,江山应是怨无端。苦吟夜月横诗笔,烂醉秋风把钓竿。
溪濑最宜霜后听,峰峦曾向雨中看。输君瞬息穷千里,苒苒羁怀几万般。
答佛印语
十方同是一空虚,饮啄随时祇自如。旧日事来长是笑,而今和笑没工夫。
和国信子育元韵 其二
晓起南山暮北山,夜深归梦祇山间。山中亦有流泉好,不许行人洗病颜。
拟赏花钓鱼诗 其二
琉璃宫殿云深处,锦绣池堂雨过时。鱼跃定名千岁鲤,花开多是万年枝。
恩流河汉波澜阔,春在蓬瀛日月迟。三十馀年无此会,今朝会见柏梁诗。
次正夫途中怀亲韵
动静非两途,久劳逸更好。开门看白云,婉婉出山峤。
身闲亦已乐,言念亲及耄。岂无青精饭,每食终不饱。
镜中发如漆,一夜成素葆。言归采其兰,堂北种萱草。
日以五鼎食,不如綵衣老。我今无此乐,感泣形已槁。
日夜思故乡,攲眠梦郊堡。
到慈湖九江有感 其一
昔赴长沙幕,初经彭蠡湖。所天正强健,此地稍踟蹰。
杖屦今何在,溪山祇自如。白头双血泪,一夜落深蒲。
湖湘路中见梅花寄子开 其六
眼看梅花愁更新,到头不似故园春。风前一片花飞落,节物匆匆更感人。
再和子育韵 其四
朔风吹雪著人寒,行尽千山复万山。旅思乡愁两无奈,不须诗债更相关。
和颖叔寄佛印 其一
有客寄诗南雍州,清新全占岘山秋。官名便据非常宠,文学元居第一流。
云近蛟龙朝丈室,夜寒星月宿重楼。知公有勇断鳌足,到彼不须骑虎头。
逢姜二兄
阒寂桐江地,羁栖远客魂。别家惊节换,此意与谁言。
忽尔声容际,悠然信义存。此时皆逆旅,何日共归轩。
和上官彦衡斋祠 其二
五更欲踏月明还,去意迟留马亦班。栋宇参差天左界,綖旒隐约殿中间。
简编雅有多闻富,杖履清无一事关。俗状情知烦爱惜,更容栖息道家山。
船中见庐山
翠色苍茫杳蔼间,船人指点是庐山。浮云作意深藏护,未许行人取次看。
戏呈子直
步入松筠水石间,回眸方觉世途难。回茸草色萦行径,淩乱花阴覆钓湾。
暇日还能邀我醉,清时未肯纵君闲。烹鲜酌酒且行乐,北圃春容今又残。
和济叔兄书斋言志 其二
常因多病泣途穷,性命于今亦少通。贵贱固宜常厥德,死生岂足动吾中。
游心自有诗书学,扶病须凭药石功。否剥亦留归泰复,天时安得久屯蒙。
彭汝砺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568篇诗文
酬熊君惠诗
和彦衡直讲 其二
望云岭自古北口五十里至岭上南北使者各置酒三盏乃行 其二
广汉言事得陵州仁寿县将以诗迎之
次皇甫登兴化水亭韵
寄观音能老 其一
和侯利建运使朝请
寄君时弟
和刘舍人
途中和君时 其一
和君时见寄
次正夫登沛中歌风台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 其三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 其四
和范学士韵 其六
呈通判朝奉宋丈 其一
移舟泊通济亭
伯兄归自桐江未至因有作示诸弟
临江驿中庭有大柏因寄颖叔
粹老召饮滕王阁遂过徐亭泛舟戏呈粹老
和济叔兄书斋言志 其三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 其一
送程给事并次中丞杂端韵
送观音能师去黄龙
持正率和中丞诸公喜雨 其一
菊苗 其一
和执中游山
同游独山 其一
次韵周户曹水轩
送君宜之临城簿二首 其一
路人有弃其子者因作是诗予时奉使湖外
溪畔
喜文渊登第因寄二篇 其一
送元博县丞还浙忠甫沈翊还鄱阳
云盖寺谈空亭
赠仲至 其一
次韵晦之沿牒楚泗二州
夜泊睦州桐江
汴上呈祖道 其二
偶与诚之小饮翌日以诗谢之
与佛印夜坐
口占和君时
和君时语农者 其二
寄子直友兄秘书
和范学士韵 其九
依韵和萧推官见贻推官
三年七到袁州
二月己亥晓出城 其三
送叔宜
和执中及谢检法 其二
读孟子 其二
和君时语农者 其一
与程德林
喜文渊登第因寄二篇 其二
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 其三
拟赏花钓鱼诗 其七
送君时
寄春卿
和祖道见致政王中允题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