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为潮人士衍说孔教于鮀浦,伯瑶见访有诗,次韵答之

为潮人士衍说孔教于鮀浦,伯瑶见访有诗,次韵答之

清代 丘逢甲

大海潮来独倚栏,七千里外冷朝官。重提孔子尊王义,如日中天万象看。

诗人丘逢甲的古诗

惠州西湖杂诗 其十三

清代 丘逢甲

亭亭桂树影扶疏,何处投竿许老渔?留得浚湖遗疏在,花洲合祀邓鸿胪。

新乐府四章 其二 花赈会

清代 丘逢甲

闻灾而喜,以赈为利。海上善士,万贯解缠。以赈为名,其贵可卿。

不为利名,为民疾苦。灼灼群花,式歌且舞。西北苦旱,为云为雨,汝为神苦。

东南苦涝,芦灰止水,汝为苦娲。琐骨观音,舍身救世。

摩登迦室,为此善会。何以报之,祝花万岁。

题平远凌生自作壮游图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未能游屐遍人寰,归隐何妨且闭关。奇绝南台五指石,不妨图写好家山。

惠州西湖杂诗 其十七

清代 丘逢甲

黄塘寺畔几人家,种菜年年当种花。卖菜入城归欲晚,湖船携酒看残霞。

纪兴宁妇女改妆事与刘生松龄二首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山川奇伟数齐昌,不独男儿解自强。要使金闺兴女学,银钗先改峒蛮妆。

林氅云郎中

清代 丘逢甲

故人天末缄诗至,格似龙标供奉多。不愧南中称十子,一时人望属西河。

送谢四之桃源 其一

清代 丘逢甲

谢子患难友,行义侔古贤。浮海同归来,买山苦无钱。

云有桃源居,先世曾垦田。今晨暂辞我,借得渔人船。

翘首眺八极,满目多风烟。但求避世地,宁希拔宅仙。

君沿桃花水,或得古洞天。仙人多贤达,当与君周旋。

径将今世人,置之太古前。莫便不归来,令我思渺然。

东山春思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云壑风泉入画图,水帘亭畔客怀孤。海桐花发山桑熟,细雨春林叫鹁鸪。

新乐府四章 其三 万牲园

清代 丘逢甲

中国所有毕罗致,中国所无求海外。力为禽兽造世界,神禹所驱今复聚。

毛虫羽虫大和会,除却凤麟无不至。嗟哉夥颐万其类,无良、无猛、无蠢、无灵胥目曰牲,园吏按册皆可呼其名。

食粟者粟,食肉者肉;尔虽不能言,无不得所欲。文禽武兽前后补,京朝之官半寒苦。

人言员外郎,不及园中虎。尔穷民、满天下,安能上与槛猿笼鹤伍?

古来灵囿何足言?天荒地老有此园。长安夜半西风起,啼呼如在山林间。

游罗浮 其十

清代 丘逢甲

老仙携神娥,一醉同元丘。凤台吹箫女,亦引长庚游。

饮食男女间,大道任所求。舍此求飞升,枯死荒山陬。

我羡葛稚川,鲍姑为好逑。夫妇皆神仙,福慧真双修。

携手白玉京,五城十二楼。游戏下人间,分艾医龙疣。

穷生得明珠,窈窕起九幽。仙心推所欲,人天愿同酬。

我来朱明洞,仙艳迹尚留。作书告山妻,我欲居罗浮。

答王贡南同年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弱水三神仙有劫,灵山一会佛无缘。何当再结人天果,铜狄摩挲五百年?

伯惠以其先人禹勤刺史柳阴洗马图索题,为赋四绝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刷马江洲意气豪,中原战罢脱征袍。柳花黄扑桃花紫,看蹴春流起怒涛。

王晓沧将之官闽中赋别 其三

清代 丘逢甲

有人图写闽山去,著色争誇势力圈。泪洒君家故王墓,萧萧松柏锁寒烟。

烈妇墩行

清代 丘逢甲

琼箫声断珠桐枯,碧城月冷雌鸾孤。惊风斗挟换巢去,妖鸟朋扇凄宵呼。

满地愁澜汨古井,阴云墨掩明星影。宝鉴尘霾珍剃散,彩舆碧溅蝤蛴领。

琼花夜坠金剪光,贞魂步月珠尘香。皇笳天远起比翼,北山鬼泣罗难张。

风雨灵旂回紫府,镵刻青珉表黄土。春鹃吊月坟林昏,贞蕤满墩郁终古。

寄张坚白桂林

清代 丘逢甲

一别一年久,相思日几回。桂林多胜境,藩伯况雄才!

未敢论时局,惟应借酒杯。寄书无别语,千里索诗来。

有寄四章,次兰史韵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惆怅芳时杜紫薇,登山临水望将归。白门杨柳春风好,尽日依依属阿谁?

即席赋长句赠陈剑秋、罗持有

清代 丘逢甲

平生我爱陈太学,封章上数汪黄恶。平生更爱罗江东,请讨朱三意气雄。

中原今日正多事,书生要共持清议。不薄今人爱古人,当代岂无天下士。

茫茫八极愁风尘,开尊且醉春江春。相期少壮各努力,莫遣莺花空笑人。

兰史为洪银屏校书作红豆图徵诗,为题四绝句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漫夸情种海棠娇,记曲奁边更细描。黑是明眸红别泪,画屏银烛可怜宵。

澳门杂诗 其七

清代 丘逢甲

天主堂高十字支,筑从新教未行时。嵌空万石玲珑甚,独少流传景教碑。

送刘铭伯之美洲 其二

清代 丘逢甲

西海之西东海东,有洲悬立地球中。此行遍布尊亲义,为道中天日月同。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658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