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赋归代柬呈别章江三司 其三

赋归代柬呈别章江三司 其三

明代 区越

章水滔滔日夜东,西山西去又千重。美人送我出南浦,舟子啸天来北风。

江月不禁邀客梦,岭云那肯间诗筒。消将出处回天道,台阁山林我共公。

诗人区越的古诗

西南别诸友次韵

明代 区越

远送烦君载酒卮,离情难系柳垂丝。歌翻郢曲君须和,潮落西南舟更移。

岂惜三朝身向老,回思五十事多非。芰荷亦种东池满,未许山人尽制衣。

诞日柬同社过酌 其一

明代 区越

草荐轻车一路深,小楼温酒望同斟。菊英未落梅香吐,小雪才过诞日临。

万变风云随着笔,一流松竹矢同心。看花许续千年话,拜舞花前领醉吟。

寿阮学愚翁六十一 其一

明代 区越

偃蹇林庐七尺身,转头花甲又逢辰。信知风表尘中物,自谓羲皇以上人。

笋岭诸峰归秀特,澄潭孤月写青真。犹馀一钵胡麻饭,不是天台迹已陈。

新春晓行返潮连旧居

明代 区越

江流汲汲溯归船,人与春回又隔年。曲径雨多泥滑屐,破阶蛩去藓连钱。

风和柳岸莺初啭,露重南山豹尚眠。万念此时消不尽,复从农圃问桑田。

新筑和同社诸君子

明代 区越

竹径轩窗豁,松关院落深。小窝风月满,应适暮年心。

枕上卒成口号寄远甥曾大尹 其二

明代 区越

交游四海信犹悭,今日方知获上难。带月披星曾自量,道方时险故应还。

八重到了终伤臂,列鼎嗟来也厚颜。水北水南花竹秀,更除要地艺湘兰。

情川

明代 区越

云水风流尘外姿,每依云水共襟期。数椽白屋临川曲,两带青萝护岸扉。

鹭立东西沙水静,歌翻欸乃钓船归。春江早晚风雷益,此是潜龙见跃时。

亲旧赠履儿应贡赴京和答 其二

明代 区越

泮池春满杏坛春,紫水宾贤总出群。可有凤毛誇盛世,亦知龙种出翔麟。

朝廷有道青春好,岁月无情白发新。万里前程须早计,莫矜双鬓绿于云。

寿封君张别驾华诞

明代 区越

清时有子登黄甲,别驾休归访赤松。试看纶音褒逸老,果于郎署见元宗。

蓬山过访皆仙侣,佳气逢晨更郁葱。膝下高歌回使节,尊前清酌舞春风。

登高感事

明代 区越

凉风潇飒洒山阳,琴鹤同来意自长。四望高卑还卓绝,一流觞咏出寻常。

风尘远岛嗟生事,兰桂空山感异香。抱病登台总乘兴,不应愁结杜公肠。

中秋同汤九山游黄云

明代 区越

蜡屐多时制始成,好山须伴好人行。风流未敢轻前辈,歌咏还思逐后生。

黄菊不嫌秋色老,苍烟随变晚山青。高台此日观云物,气祲南游翳日明。

仲秋同甘泉湛太史游西禅寺 其二

明代 区越

古松萝葛蔓相牵,废寺旁遗只小禅。桃李东皇先割爱,鳙鰅僧舍为烹鲜。

流觞合待稽山记,醉石还留处士眠。坏壁旧题除不尽,去年谁道胜今年。

答友人见寄

明代 区越

霜风拂两鬓,猿鹤共长年。洛社寻盟后,当时有几贤。

圭峰心赏夙期未遂闻有登眺者忽欲乘兴幽寻殆不觉其衰老也赋此

明代 区越

再上高台不等閒,好山应待好人看。霏霏烟雨仙茅长,落落岩崖白鹤还。

禅榻有斋供玉板,青山无恙对苍颜。遨游莫挟飞仙去,四百峰峦非远山。

莫玉泉寿日见召席上赓韵 其二

明代 区越

未折黄花寿诞辰,高攀丹桂挹芳尘。如闻两解同标榜,不负诸贤久席珍。

林下几家喧昼锦,天涯回首笑陈人。金樽玉斝千年寿,始见人间梦是真。

春末梅柳方盛有感

明代 区越

烟雨江梅尚带青,桃花烂漫柳轻盈。桃看百物趋时变,谁谓东风不世情。

青海生全多富老,朝歌荡涤有虞生。溪山何处堪行乐,布谷劳劳且劝耕。

九月八日高侍御朱秋卿携酒拉王方伯暨余取道苕溪遍游浮碧归云伏虎 ...

明代 区越

浮碧风枝怜翠竹,道场秋朵觅金莲。冷香泛斝难辞醉,老马寻山易著鞭。

览胜讵知邻九日,题名偶得伴诸贤。太湖天目频招手,谁道真游不是仙。

看菊寄毅斋刘宪长

明代 区越

到日开三径,骚坛会九翁。数篇佳菊赋,应念赏心同。

子婿何茂才称觞祝寿依韵答之

明代 区越

红日三竿睡始兴,无端神爽忽然生。还山不觉年高迈,举世谁分此浊清。

满酌流霞冰玉映,朗吟佳句蕙兰馨。绸缪不尽东床念,云外归来鹤一声。

送锦衣莫玉泉还京 其二

明代 区越

几将心事共绸缪,静坐篝灯话未休。匣剑又旋天北极,送君还到水西头。

日临上苑花争吐,雨湿王孙草漫抽。肯信山中猿鹤怨,都城佳丽易淹留。

区越

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32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