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新春晓行返潮连旧居

新春晓行返潮连旧居

明代 区越

江流汲汲溯归船,人与春回又隔年。曲径雨多泥滑屐,破阶蛩去藓连钱。

风和柳岸莺初啭,露重南山豹尚眠。万念此时消不尽,复从农圃问桑田。

诗人区越的古诗

五月八日锦衣莫玉泉寿日召饮 其二

明代 区越

往岁长安近卜居,还乡作伴亦瞿儒。肩头撇下千钧担,日下催归几束书。

雨后江山添绣画,潮回舟楫送虾鱼。买邻莫是无千百,试上高楼望小车。

看菊寄毅斋刘宪长

明代 区越

到日开三径,骚坛会九翁。数篇佳菊赋,应念赏心同。

节寿卷贺钟粤江母八十一

明代 区越

义高钟母真陶母,恩重慈天格孝天。泪抚诸孤逾八秩,誓将贞节表千年。

自多贤孝为身后,最喜孙曾满膝前。谁出海桃为母寿,年年今日燕群仙。

节妇谭氏崇恩堂

明代 区越

水边谁伴去乘云,泪尽重帏不见君。泪抱坚贞和石老,独将形影共儿存。

旧家落落依邻仲,祖德堂堂作裔孙。节孝不磨青史在,九泉应识慰英魂。

滨行和韵奉答藩臬诸僚友 其二

明代 区越

春晚相将客棹还,剑江西上一湾湾。即呼野鹤来高汉,并与闲云入旧山。

岁费贫教栽橘实,君恩生许度梅关。壮游不及西屏路,雾雨何妨隐豹斑。

高文山先生至西塾子弟乐有贤师赋此

明代 区越

数椽书屋亦东郊,外户多年闭未牢。文字有时随俗变,姓名何处揭云高。

欲从月窟攀仙桂,预向吴刚借快刀。榱桷栋梁皆适用,苏湖千古象贤豪。

秋日饮钟海月宅

明代 区越

黄冠野服际时昌,千仞争看老凤翔。商岭采芝歌调别,渭川栽竹钓竿长。

山杯数举知公健,海月初生称夜良。为听玄谈归未得,野芳和露荐秋香。

次李铁谷召会韵 其三

明代 区越

花来劝饮何源源,醉倒不知何处园。莫问解醒多少在,刘郎当日口澜翻。

九日不及登高抚景缺然诗寄同社 其二

明代 区越

昔年登眺与君同,万丈挥毫洒碧峰。佳节偶为应内热,新篇连惠觉情浓。

名山到处多遗事,蜡屐何人识旧踪。野菊未枯重九在,秋风休惜鬓双蓬。

中秋玩月南楼寄同年陈天游京兆

明代 区越

清湛乾坤一色新,好风吹动月精神。明河仿佛通南海,列宿分明拱北辰。

蟾窟易伸攀桂手,霓裳错认舞花人。南楼岁岁来登眺,光景依然是四邻。

北上至南昌与同年孙方伯张宪长李宪副旧僚长冯大参款叙三日而别

明代 区越

冠盖何期会此堂,义高形迹两相忘。琴樽不藉歌弦乐,谈话多分燕寝香。

六德有天宣帝泽,一麾何处见才良。扁舟恋恋滕王阁,也为诸公意故长。

邑侯陈后斋膺奖 其三

明代 区越

馈饷千钟蒐脱粟,遮洋万斛采龙骧。人于遇变才难展,志在宜民计便良。

墟落耕桑知恺悌,宫墙日月见文章。明时简用收时望,正籍霜台为发扬。

送王默斋春试

明代 区越

紫水鱼吹浪,黄云鸟弄枝。野屏幽意匝,春苑客心驰。

跃矢同瞻的,崇台广作基。万年思致主,剀切莫意违。

己丑秋九日侍御张凤村北上联舟至长兴久滞风雨时凤村有上恤灾之议 ...

明代 区越

雨脚如麻苦不休,间于晴色又方舟。间沽小动苕溪酌,时节难孤九月秋。

四海赓歌尧复见,一方鱼鳖禹堪忧。衰迟便续归来赋,已落庐山第二筹。

西台话旧

明代 区越

伴听木天风飒飕,十年名纸愧生毛。龙韬暂出尘氛静,文教两司声望高。

笑引山杯誇卓荦,指谈霜鬓惜萧骚。翠屏僻远经过少,看竹哦松不惮劳。

夏日钟粤江邀饮次韵 其一

明代 区越

云山云水葛衣裳,静处无机动有常。何处好风邀共酌,南来一味透窗凉。

李前川诞日见召和韵

明代 区越

精木何曾费曝蒸,诗翁仙骨自冰清。诗流自觉闲身乐,老大休嫌白发生。

天宇望高云物尽,渔歌声近海潮平。秋光满眼堪乘兴,并入翁家念九英。

厓山吊古和寄同年西樵方阁老 其二

明代 区越

宋祚逢厓不忍寻,乾坤无语坐湮沉。岂知末运穷千战,独恨微阳亢六阴。

怒气乘潮翻海岳,悲歌和泪洒山岑。笔端有眼兴亡见,付与樵童牧竖吟。

五月游荔圃 其二

明代 区越

兰蕙无多柏数株,石桥添雨水平渠。午风快欲荷筒饮,莫遣南来信息疏。

九日薄暮至镇江闻二守梁宗烈以入贺行大负心约惘然者久之诗以寄候 ...

明代 区越

赤舄金门候晓钟,仙阳何处觅仙踪。潇条九日无茱菊,摇落千山见竹松。

甘露已擎天上月,焦山犹束海门东。扁舟会有逢君日,一笑南徐又梦中。

区越

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32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