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题九华山书院

寄题九华山书院

明代 湛若水

昔年阳明子,为我说九华。夜夜梦此山,令我胸嵯峨。

九华同一根,是为大极门。得意何必登,神游九有全。

两君开两堂,二侯为赞襄。下上如生平,千载同徜徉。

堂在化城外,九华于兹会。甘泉出堂前,堂胜益可爱。

诸贤若爱泉,人人有真源。自酌乃自得,且勿信吾言。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四月二十三日省农上方门,遵河而南,止于夹冈门同人馆,示诸生二 ...

明代 湛若水

先时旱妨麦,我心忧忡忡。一雨幸全收,我心乐沨沨。

忧乐岂以我?实与人天通。譬如诸子心,翕然何来同。

赠表弟陈谏乡还甘泉洞

明代 湛若水

新泉亦甘泉,东海即南海。须识两泉源,方知四海水。

四海尚且同,人心何彼此?临流饯弟归,静学泉水止。

过匡庐

明代 湛若水

匡庐何所极,苍苍阁晴空。兄弟事幽讨,同日蹑奇踪。

炼形化精魄,列为五老峰。物固有不朽,万代垂高风。

我欲访其居,道远谁能从。长揖入翠微,冥栖结云松。

从予以朱鸟,閒骑一苍龙。

辛亥元日作

明代 湛若水

我今行年八十六,生平自庆平为福。平时长在五中居,不管双轮閒往复。

同赵元默联舟如江门

明代 湛若水

今夕乃何夕,复与子同携。舟楫更相将,灯烛仍交辉。

念彼旧游地,一落多路岐。欲恸杨朱泣,泪下不可挥。

举首望黄云,太山久已颓。哲人不可作,与子其从谁。

高氏祖庙诗 其四

明代 湛若水

于潭宗会,时思著存。左昭右穆,祔祧有伦。维伦笃恩,富贫壹义。

尔子尔姓,来燕来祀。

送陈静斋中丞致仁还泰和

明代 湛若水

螺川接南浦,岭雪通鸟道。送君归快阁,因思我来处。

天道好乘除,有来孰不去。我若归西樵,访子洲之浒。

李亲秉衷过烟霞赠之

明代 湛若水

抱病烟霞居,与世日相遐。不见交亲至,惟见白遐过。

孟夏风遐会,送子来大科。洞门修且深,窈窕入烟萝。

群彦翕然集,宴饮酣且歌。警发同文会,言笑靡及他。

岂无欲君意,未敢言琢磨。不谓即言旋,白遐如子何。

贱躯因晨风,饯子山之阿。

题吴颐山大参蠡南精舍图

明代 湛若水

精舍生吾兴,披图不自堪。回辔上船去,长留忆蠡南。

寄题心期院诗

明代 湛若水

心期在何处,十载念存存。不住五溪流,超然无相前。

无相夫何如,有物为之先。举手见九华,回头看逝川。

梦中此何景,与我同自然。前朝谁地主,高人王季文。

昔为讲席地,今化梵林禅。天道有往复,邪正互相沿。

闻虞并骢马,指顾来开山。徘徊两书院,仍结心期缘。

黄堂有贤主,吴江诸席珍。双峰子柯子,同洗金沙泉。

一洗心体真,再洗天地新。何以天地新,熙穆如初春。

作诗矢心期,他时看浴云。

东溪辞四章 其三

明代 湛若水

濯溪锦兮离离,绿草为裳兮彩花为衣,剪溪毛兮笔荐,登溪兮自颐。

送刘安峰方伯考满之京二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故人分辖薇垣省,能播香风十郡闻。我病山中无一事,朝朝犹解扫閒云。

蛇虎颂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吁仁乎蛇,无嗔居士之家。蛇也不嗔,夫何世之人,不如彼蛇之仁。

送邹山人归锡山

明代 湛若水

山人手新编,造我新泉源。一语尽今古,微言入冥玄。

何以为冥玄,心性维一圈。非隐亦非显,宇宙何超全。

君今领略后,宇宙在乎手。万化与万事,敛之亦无有。

有无常相通,一体靡先后。如彼天地然,高明与博厚。

山人吾爱焉,为爱山之泉。源泉锡山下,蟹眼长涓涓。

送子归山去,观泉无观澜。心性如自得,浩浩同渊渊。

赠毛后军捧 表之京

明代 湛若水

闭门谢诸贤,吾亦欲无言。毛苌对门居,世契知我焉。

我心如月光,随子朝天行。谁云有凤德?但闻歌楚狂。

答侍御朱君诗

明代 湛若水

陟彼泉山,其山崇崇。其崇曷以,坯土之丛。坯土之受,坯土之积。

于千万仞,维以崇德。崇德曷以,忠信其址。谁学此山,子朱子礼。

为黄肖甫进士寿亲六十一华诞

明代 湛若水

罗浮野人亦姓黄,黄君家接罗浮光。地仙八百从花甲,眼见貤恩又大郎。

题扇寄邹东廓司成

明代 湛若水

东廓惟应更有西,兼愁南北规尘迷。廓清直到廓然处,一握清风老手题。

送梁以顺尹如皋

明代 湛若水

澧州吾旧契,于子为姻㜕。况尔朴茂资,古道期跻攀。

兹将牧如皋,令我心惕然。已闻江南北,饿殍盈郊阡。

静坤为屡震,乾玑失常旋。狐死兔且悲,骨肉相啖残。

死者未掩骼,生者留孤孱。古人尚平格,三极谁复论。

调燮自一邑,以为诸牧先。

赠南京大理寺正澹轩戴君升任柳州府太守诗

明代 湛若水

皇化渐以普,风气日以开。昔时荒服地,今日须贤才。

蔼蔼贯城彦,五马朱轮来。问俗柳江头,柳树何人栽?

春到柳眼青,君来春意回。无然蹙其根,而使枝叶摧。

君看甘棠树,遗爱何悠哉。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