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邵宝
别自金溪二十秋,春风忽起草堂幽。两行西服仍青野,一卧东山遂白头。
廊庙合兴新揖让,衣冠争羡古风流。遥知今夜怀人地,应在江南胜槩楼。
得湛司成书
甘泉一劄自金陵,我正题诗寄两僧。诗到白沙难着语,海天亭上望南鹏。
寄谢陈中丞
御河流水逐潮回,南去风帆不用催。千里驱驰劳远计,百年经略见雄才。
地当海浦非他镇,城倚天津复此台。病眼临分重回首,拱辰楼迥晓烟开。
容春轩六咏 其三 先春台
两树分红白,同然见复心。开花还结子,吾道古犹今。
为钱忠言题画
偶舣北来棹,淮阴听晚钟。明朝渡江去,秋浦采芙蓉。
钱元抑春日过访用文内翰韵 其三
中年笔砚未曾荒,新稿相将满旧堂。湖上行人时指点,钱家村是郑公乡。
滴露泉
一滴源头息息新,每从旱日见天真。涓涓昼夜江湖远,洒洒乾坤雨露均。
煮茗尽供台上客,研朱还假洞中人。再歌晦老南岩句,始信青山本有神。
秋华十咏次如山 其二 鸡冠
文装簇簇向晨稠,长送星光过孟陬。纵是无声报昏晓,也应有色纪春秋。
雨霁和文玉 其二
霁景还天道,吾诗亦性灵。槛浮少陵水,堂倚太邱星。
城日低仍白,村烟远更青。客愁殊未已,云隐隔溪汀。
送王朝言
朝言天下士,乃作西江行。把酒酹岐路,清风引双旌。
尊前即万里,动我淮阳情。淮阳岂可薄,所志在汉庭。
君去江湖重,君留江湖轻。君行何所挟,岱岳云英英。
远浮洞庭白,高点匡庐青。谁知造化意,藉此方经营。
归欤作霖雨,四海多苍生。
闻庞方伯元化讣
激昂意气欲凌云,他日同朝仅见君。国论是非谁史笔,谏垣轻重几弹文。
山连吴楚三台近,水出江河两纪分。信宿信州成永诀,旧诗凄楚不堪闻。
开先僧送泉水
泉斋爱泉如爱玉,每向名山观未足。长言世味无此真,俗客浪誇鱼我欲。
匡庐瀑布故有名,几回坐饮龙池清。不知泉亦我知否,我独与泉如结盟。
兹行未暇登山寺,远汲双瓶解焦思。老僧闻我送茶来,笑揖山灵谢珍赐。
剩携阳羡新春芽,夜烹落尽青灯花。吾泉在惠久能味,岂以异好成遗遐。
相将一椀复一椀,此味天教吾辈管。明朝西望双虹垂,放笔大书湖水满。
建昌道中见杏花
临川梅花尚在眼,旴江忽复杏花红。山行远近百里外,春色浅深三日中。
有力已能知夜雨,无心那复问东风。明朝又向南丰路,却听莺声处处同。
雨中与叶美春
雨中客不到超然,留待中秋看月圆。一酌清泉数杯酒,古衣冠坐对青天。
为冯廷伯题画 其一
八极周流皆我神,世间争爱梦中春。凭君莫向痴人说,谁信无身是有身。
匏翁东庄杂咏九首 其五 全真馆
何处适馀兴,寻师谈道经。隔桥云满屋,钟磬晚泠泠。
匏翁东庄杂咏九首 其三 南港
南渡通西湖,晚多渔艇宿。人家深树中,青烟起茅屋。
马巡按访我山中精舍
山中忽枉乘骢客,千古清泉一啜馀。幽兴未题青竹句,閒情方试白茅书。
观民节已因君重,经国怀还为我虚。曾向许昌祠靳老,汝南回首思何如。
知微病口占问之
秋雨山僧病,经旬我不来。夜来来老圃,报我桂花开。
雨中次文玉
庭下双松相对清,东风吹花松子生。四檐飞雨葛衣薄,一径带云藜杖轻。
课诗未足销多暇,戒酒非关爱独醒。何处沧洲堪一眺,已知吾道负冠缨。
送朱都事相之云南
万里滇南帅阃开,幕僚今喜得英才。胸中丘壑供挥染,眼底烟霞任剪裁。
闭户读书踰十载,出门献赋动三台。清时戎政多参画,行见封章起宪台。
邵宝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625篇诗文
新泉杂诗 其一
送东山公行边
春日访知微门焉未应诗以嘲之
十四夜观冯佥宪大父戒轩公手制灯屏
王友石渭川烟雨图为施克文题
十月望日冯按察邀予登璨山高处观庐仙丹井至于新筑中台上台述兴二 ...
读冯廷伯元始剩语三绝 其三
盛别驾还自叙州
喜介夫刘大参至
侯职方书问我冉泾听松二精舍诗以为荅
答尹吉士
题石庵画竹
挽素庵李君
新泉杂诗 其六
山中看梅简如山襄甫 其三
题画送胡仁夫 其一
暑坐追次文正公韵怀守溪先生
静怀
夜热
送黄司训致政还广西
别罗太史景鸣用东坡韵
三一亭诗为俞吏科作
题余立夫扇次企斋
宿池江 其一
毁龙骨辞
秋华十咏次如山 其一 木樨
奉和西涯先生春日书怀二绝 其二
山中漫成
赠郴阳何都宪子元巡抚云南 其四 述太仆少卿事
香炉峰怀李谪仙
为李惟诚题画
寄题宜兴李宗源双桐用吴宁庵韵
晚酌吴太史新第用送吴中孚韵
雪林
雨中偶成
海棠 其四
雪中题陈工部画用苏韵
绣岭寿藏四景 其二 右松
观水北山人新作我行窝
宋文杰以通天笔至
赤壁图为王冬官题
赠刘用熙次白岩 其三
次孙司勋种松
追次秦中斋先生韵赠潘玉林
三千牍
望云庵为林提学题用素翁韵 其二
秋日谒张中丞庙有感
送陈都宪赴南台
忽闻点易台泉出
云庄十石辞 其九 隐屏
送周治中
钱元抑专使来唁用前韵
别后奉寄
送陈原习巡蜀
赠徐岳峰少邃用邃翁韵二首 其二
戴文进春山叠翠图
荅南沙用前韵
辛丒下第还重过开利寺
以梅溪集赠浦文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