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沈光文
门外苍茫势,神龙且寄髯。困方嗟褐短,人岂藉泉廉。
善爱知珍鼎,需调用作盐。呈身原不惯,应合与时潜。
思归 其五
不飞霜色到疏林,芦雪枫丹秋已深。民习耕渔因土瘠,天留风月绝尘侵。
山容渐老添诗料,海气凝寒动客心。絺绤自看还敝甚,无衣空捣月明砧。
夜眠听雨
遇晴常听月,无月听偏难。海怒声疑近,溪喧势作寒。
閒枝惊鸟宿,野渚洽鱼欢。梦与诗争局,诗成梦亦残。
寄迹效人吟 其五
于我应当饿,家人苦未能。凭胸携旧积,就史接多朋。
致牍童傒厌,分粮雁鹜憎。谋身尚不足,王业几时兴。
夕餐不给戏成
难道夷齐饿一家,萧然群坐看晴霞。炼成五色奚堪煮,醉羡中山不易赊。
秋到加餐凭素字,更深吸露饱空华。明朝待汲溪头水,扫叶烹来且吃茶。
秋日和陈文生韵
秋声方动处,怪是客偏闻。东国书难去,西山饿早分。
知还同倦鸟,不碍等閒云。惭愧故人意,传言战血殷。
晓发目加湾即事
浓雾不为雨,乘朝向北行。此中有长恨,回首意难平。
冀作南山豹,新闻出谷莺。忽然开霁处,前路甚分明。
癸卯1633端午 其二
海天多雨湿端阳,闭户翛然一枕凉。不是好高偏绝俗,并州今且作商量。
齐价人移浯以诗投赠次韵答之
性懒恒耽逸,身閒若避纷。当关学望气,载酒欲论文。
佳翰诚臻圣,新诗更轶群。枝栖欣不远,时冀挹高云。
有感漫赋 其二
何处呼名浪得名,三挝万载竟留声。爰爰可待株难守,虩虩于邻震亦惊。
歇后何如同郑五,争臣未必动阳城。坟分黑白繇来广,莫令通人笑守硁。
别顾南金
明知苦节却艰贞,九载相怜藉友声。丘壑有情推大老,色言欲避笑愚生。
入山地近区南北,此日情深胜弟兄。安得时时慰依傍,长如鸥鹭得随行。
寄迹效人吟 其一
不道十馀载,犹然若故时。因人作事缓,连我信天疑。
燕雁春秋易,沧桑日月迟。为兴靡骋感,且滞水之湄。
山间 其二
生平未了志,每每托逃禅。不遂清时适,聊耽野趣偏。
远钟留夜月,寒雨静江天。拯涣方乘木,才弘利涉川。
菊受风残又复无雨润累累发花虽不足观亦可聊我慰也
天风吹不尽,憔悴复舒英。似有催诗意,还多望酒情。
会当枯亦发,是乃困而亨。爱惜饶真赏,休将境遇评。
言忧
明识忧无用,忘忧实不能。安危思覆卵,进退履春冰。
怀杞终何益,支天未可凭。东山谁稳卧,怀想古凝丞。
至湾匝月矣
闭门只是爱深山,梦里家乡夜夜还。士学西山羞不死,民非洛邑敢居顽。
羁栖尘市依人老,检点诗书匝月閒。究竟此身无处著,每因散步到禅关。
挽定西侯
方喜廉颇老未曾,骇闻骑箕竟归升。骇因心血回天竭,会看精英作厉能。
滃水潮头凭怒立,秣陵城外识云凝。留将背字同埋土,黯黯重泉恨较增。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八
往宁靖亭修谒
旸谷生辉尚未炎,滕王亭子绿新添。雨馀折角诚堪异,海外依人半受嫌。
寻路入来皆茂草,隔溪处望映珠帘。主翁有恙因辞客,名纸烦通属典签。
题宁靖王斋壁
修得一间屋,坐来身与閒。夜深常听月,门闭好留山。
但得羁栖意,无嗟世路艰。天人应共仰,愧我学题蛮。
山间 其三
念此朝宗义,孤衷每郁寥。未能支厦屋,祇可托渔樵。
冀作云中鹤,来听海上潮。长安难得去,不是为途遥。
沈光文
(?—1673)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文开,一字斯庵。明贡生,南明永历时,官太仆寺卿。后隐居台湾,与韩文琦等结诗社,所作诗称《福台新咏》。有《花木杂记》、《古今体诗》及文集。► 82篇诗文
寄怀庄桤庵
普陀幻住庵
州守新搆僧舍于南溪人多往游余未及也
寄迹效人吟 其二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三
释迦果
曾则通久病以诗问之
自疑
仲春日友人招饮不赴
齐价人旋禾未及言别兹承柬寄欣和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七
卢司马惠朱薯赋谢
大醉示洪七峰
山间 其八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一
重九日登啸卧亭
与友奕
咏篱竹
重九大风
吴正甫忽欲为僧以柬寄赋答
山间 其七
山间 其一
感忆
归望
蛙声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十一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六
和曾体仁冷菊分得人字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二
思归 其四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四
山间 其六
寄迹效人吟 其三
谢王愧两司马见赠
有感漫赋 其一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十
见博者
椰子
癸卯1633端午 其一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五
葛衣吟
番橘
番妇
答曾则通次来韵
癸卯1633端午 其三
寄迹效人吟 其四
发新港途中即事
移居目加湾留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