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沈辽
江水入溪来,无复故溪处。山前浮大故,前日行人路。
遥堤半灭木,茅舍驯鸥鹭。始知南山远,欲往不易渡。
世事宁有定,吾生若朝露。大海为陆陵,昔人非大悟。
奉陪颖叔赋锁
昔年曾到洛城中,玉椀金盘深浅红。行上荆溪溪畔寺,愧将白发对东风。
题上天竺
平生未省人间乐,老去惟求世外闲。它日终当断家事,篮舆蓬舸访名山。
题垂云亭
老师有意出人间,便学垂云也未闲。带雨有时归北岭,随风依旧过南山。
送师说兄弟西归
逍遥卧山馆,久已谢劳生。春和不与较,安得驻君行。
昔会殊可乐,今归岂忘情。所乐去如扫,有情纷若萦。
引领望河桥,双舟鲜且轻。扬州看红药,雎边弄朱樱。
频羡君此游,梦寐过吴城。谁知一感别,聊复乱吾清。
奉送志国赴举
青溪八月菰蒲老,山城飘潇秋气早。山水亭前万斛船,一帆直上青云杪。
沄川公子久论讨,筦库卑栖欲轻矫。阿阁凤雏谁不知,渥洼龙种人间少。
拔荐当如颔下髭,收科真探怀中宝。人生得意须自奋,何用米盐长扰扰。
齐山病夫乐枯槁,相见清欢惭老倒。
它时不忘金玉音,为记云巢高缥缈。
寄道辅
髯弟南来白发垂,襄阳夫子最相知。襄惶河外元戎客,冷落江南夜半棋。
云外渺瀰帆信隔,秋山重叠驿书迟。何缘得与君相会,共醉山前白玉卮。
七月十日天阴
江海积阴地,浮云朝莫生。秋来不为雨,庭户含孤清。
南方八九月,残暑尚未平。大火正西流,乃得逃炎蒸。
衰柳弄金飙,幽蝉咽复鸣。渐欣泉石趣,已厌葛衣轻。
夙昔抱幽志,何心守硁硁。已能闭诸外,无忧人事萦。
奉酬通叟社日
秋入潇湘拍江水,夷人社会秋声喜。山城寂寞无人行,白醪赤鲜追闾里。
穷客闭门食无鱼,虽有士子半屠沽。与君俱为投荒客,落日怊怅临城隅。
题杨师壁
年来病倦厌寻山,且寄青泠白水间。最爱杨师旧茅舍,频来借榻伴高闲。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二
白发生来何可惊,不求杂食岂须耕。山间一榻无馀事,但看山花枯复荣。
以沉香拄杖奉寄总老戏呈句偈
七尺潜虬出海污,久同病士御三车。旃檀彫断终非相,薝卜芬芳漫散花。
绝是离非参妙用,穿云涉水伴生涯。东林大士还知否,止此无言是作家。
庭柏
郁郁庭下柏,何年移此栽。虽然失地性,本自凌云材。
不复鸾凤集,空馀鸟雀来。谁为许长史,拔宅去尘埃。
齐山偶题三首 其一
杜子风情春水波,至今诗句使人夸。不知朽骨犹存否,山上年年黄菊花。
奉谢上官令诗卷
一轴新诗锦不如,何为轻易赠狂夫。巴山楚水无穷胜,不必王维更画图。
送超禅师
老夫结庵南山前,此生终不蹈世缘。邂逅云门亦何言,白云无心媚青天。
禅师来自庐江壖,一住秋浦逾十年。不露锋角常坦然,四方禅客芒屩穿。
朝来击鼓登法筵,一钵出置行路边。笑谢大众如云连,欲以此身老林泉。
秋风飘飘江上船,想见玄沙扣船舷。诸方有人问病孱,为道如今不参禅。
西上
一年为客厌西东,白发生来百事慵。道路莫惊行李薄,初无盛意学终童。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三
海水浩荡烟苍茫,我欲求渡无舟航。东西路迷何苦渡,楞伽山下秋风凉。
池阳 其三
寒烟寂寂锁清溪,圆月亭亭上曲堤。小杜风情遥可想,闲调丝竹舞金泥。
甲辰年五月十五日夜澧阳观月
少年怅不乐,明日何为哉。扬眉一遐赏,寂寂更伤怀。
念昔吾州乐,泛舟湖上来。佳宾适所好,欢计成金罍。
妖歌有送响,度曲清且哀。留连夕阳下,夜色起山隈。
光明水晶域,素彩中天开。龙香弄微风,四顾绝纤埃。
澄波照上下,倒影出瑶台。红烛渐向微,始知夜漏催。
美人屡更衣,含笑玉山隤。欢乐殊未央,鼓枻中洲回。
人生无忧患,遇乐且衔杯。怅余失交臂,万里来天涯。
羁愁那无感,情虑长如灰。神游忽自笑,安知顾形骸。
泰叔召食鲙
酷暑隆隆不可活,闻有玉鳞纤手割。不得相从饱便腹,空听高吟何洒落。
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215篇诗文
苏武归汉图一首
奉赠善果师
奉送安行弟赴博罗守
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
寄处善不动庵
泛舟上湘口馆
和颖叔西园春宴
赠大中镇国长老
云间
奉送明雅师
齐山偶题三首 其二
侯滩
寄题聱隅冢亭
古兴十六首 其十五
寄题僧荣妙胜斋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
和李泰叔见菊有感
张公洞下
观蕉叶二首 其一
清泠台初夏一首寄上翟舅
湘中宿台步寺
戏呈庆复乞画
方池
龙居观泉
奉送景升西上
和李泰叔
宿浯溪
寄赠伊先生
寄博古
禅老阁
次韵奉酬文翁
次韵酬公夫二首 其二
次韵酬楚兴三颂 其三 答见赠
诒隐者二首 其一
初创二山
古兴十六首 其七
寄老石
奉送马令归长沙
崇山
澧阳大水
西禅新阁
观大水望朝阳岩
七月五日立秋初夜观月
晋室
古兴十六首 其十二
奉赠上官令
石燕坡
奉送醇老
重赋
寄题谭氏需亭
婆娑亭
题径山二首 其一
池阳 其一
题文殊寺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