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沈辽
昔年曾到洛城中,玉椀金盘深浅红。行上荆溪溪畔寺,愧将白发对东风。
题广严禅师房
二十馀年谈性空,不知强聒尽无功。愁来白发如秋草,为置浮生断梦中。
题寄老轩
道人寄老故山前,雪顶霜眉意嗒然。门外少年方作乐,谁家为汝说因缘。
屈平
屈平已放逐,行吟成九歌。孤心抱幽恨,君王将若何。
才调固洒落,胡为情虑多。哀哀抚长铗,轧轧感女萝。
彼已不我待,吾将怀彼那。空令汨罗水,予客泣清波。
枣花寒
山禽哺雏半欲抟,坐想葛帔临风湍。数日阴霖复未畅,不知更作枣花寒。
顾浦观潮
放舟顾浦望江流,烟雨冥冥小麦秋。长忆故园游观乐,不知此地有潮头。
寄四明神智师
甬水楼头看尽山,南城寺里扣禅关。老师多事犹相记,千里驰书慰病孱。
无柱亭
结茅在何处,为屋岂无柱。山前巉岩石,四方适中度。
谁知屋下人,其心亦无柱。悠然寄此间,自得无生路。
惠聚上方
卧病甬东久,偶寻吴会游。不知陶令意,乃与身为雠。
恤隐岂不美,更恐增人愁。黾勉有馀暇,强来访林丘。
此地多山石,鸟道与云浮。松筠郁回合,四顾皆良畴。
仆本山野人,聊此谢羁愁。从容日已夕,归意良悠悠。
阳羡浮翠亭
江南山川若奔鹿,下照江流翠相瞩。朝望长干暮石牌,山头年年春草绿。
我昔长爱江南游,当时少年今白头。人生匆匆寄幻事,六朝得丧惟荒丘。
阳羡本自江南州,水边孤烟千古愁。沙禽关关夜相呼,稻粱自足知何求。
我生已如不繫舟,投老为谁计沉浮。腰间墨绶亦偶尔,此地欣与心相投。
行归三吴卜幽隐,不复更到枚回洲。渔父丈人莫相笑,解带于此聊迟留。
阴溽
楚梅半已熟,苦雨含悽怆。不嫌茅屋疏,顿喜方池涨。
洞庭纳七泽,万里相摇漾。凝阴有馀润,霶霈剧浩荡。
古称卑湿地,久痗累丁壮。况我憔悴人,那能保亡恙。
莲下双凫嬉,竹里阴泉响。幸无世虑迫,聊且安俯仰。
齐山偶题三首 其三
山腰嵌岩山顶平,此下直眺池阳城。城中欢戚自流转,不似山石都无情。
丧表姑挽词 其二
忆昔祖姑前,曾观八法妍。常嗟道韫在,终愧右军传。
幻化已委世,清明当作仙。松门一长恸,丹旐上新阡。
绿发
少年爱绿发,栉沐对春时。多病久衰瘁,感事还成悲。
昔人宁非我,我意顾何知。不须下照水,始识无生岐。
箫鼓曲
乐不在欢合,悲不在生离。感此箫鼓曲,已堪华发衰。
月明大堤路,雨暗浙江西。狼籍一杯酒,凄凉千里期。
谁言天涯恨,逸韵起相思。清角竟不返,悒然心不怡。
台下 其二
石台竹径自天成,细草芳花随地生。白发老人无是处,一枝枯竹伴经行。
初耕东坡
观田东坡去,春事日已揭。耕破岭上云,凿开岩下月。
种我十亩粟,中有薇与蕨。优游卒岁事,山前梳秃发。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二
白发生来何可惊,不求杂食岂须耕。山间一榻无馀事,但看山花枯复荣。
林平 其一
林平胜处向东纡,水转山回画不如。或息或劳都可乐,白云深处五浮图。
泛舟上湘口馆
潇水漫南来,湘川趣东下。二水始相会,清豪不相藉。
山回石濑出,木老脩烟嫁。泛泛白蘋洲,林风媚如画。
宿昔感骚愤,幽兴遥相借。不谓垂老年,羁孤穷山舍。
潮来刺舟去,孤月临清夜。安得跨鲸鱼,不复人间化。
古兴十六首 其四
修道须阴功,留侯亦何为。区区欲报怨,方为帝王师。
辟谷学赤松,强为女子饴。黄石更殉葬,空令后人疑。
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215篇诗文
伯翔父挽歌 其一
送荣叔归萧山
送超禅师
花药尘外亭
西禅新阁
古兴十六首 其九
寄题野翁无闷堂
次韵酬余君见赠
将行寄蒋三
次韵答陈生问禅
重赋
初泊磁湖
崇山
奉赠王道人
养猿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一
踏盘曲二首 其一
无生
钴鉧
登澧阳楼
戏呈庆复乞画
寄赠舒州徐处士
五言赠别博明二古
清泠台
偶寄林夫
景星观
寄题僧荣妙胜斋
观大水望朝阳岩
唁下第
感昔游
昭君操
题上天竺
次韵酬楚兴三颂 其三 答见赠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三
子固挽词 其一
池阳 其二
讽仕 其二
送唐道
寄处善不动庵
赠有道者
古兴十六首 其十二
题垂云亭
诒隐者二首 其一
山西
古兴十六首 其一
和颖叔西园春宴
次韵悟师见寄 其二
赠磻翁龙尾砚
与德相游云光
赠别子瞻
奉送孝续归九江
清泠台二绝句 其一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五
石燕坡
江水二首 其一
寄赠伊先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