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沈辽
孤蓬冲雨出湘西,欲向崖间寄一栖。天外月华如有意,故来相伴宿浯溪。
复和 其二
耆窟清谈妙,少林方坐禅。于世诚大事,投机非小缘。
休公祗弹指,□老呼苍天。子能分半座,为画相光圆。
寄陆九
贺老湖边春水生,野阳浮动北风轻。天边重斗歌筦响,鉴里綵舟金翠明。
大抵盛时须著意,要知吾辈未忘情。君如彦道能怀帽,便逐轻帆作此行。
洞庭山雪
洞庭春雪晓霏霏,一阵风来半已晞。唯有山阴吹不尽,田塍片段衲僧衣。
寄昭庆阇黎
二年客江汉,不知春与秋。东来望吴越,历记昔时游。
萧山江水西,万屋白云迷。地势既洒落,家家临水堤。
中有一大士,法与天台齐。至行通神明,多果无阶梯。
吾昔屡入室,遂能离筌蹄。谁言似金粟,真已谢荆溪。
悯悯强冠带,悠悠恨乖暌。仍作赵魏行,何年造幽栖。
临风一问讯,深已愧提撕。
奉赠上官令
洞庭春水静,楚山气雄劲。欲言世上清,不敌巴陵令。
山深多猿啸,水涸纵鳞泳。牛刀有馀闲,尽入安仁咏。
召楚兴禅师
匡床我示维摩疾,持钵师来舍卫城。与汝欲分香积饭,不妨作戏说浮生。
鄞江上作
秋潮拍江余欲去,二年穷谷江之下。疾目不瞩西飞鸿,幽怀长寄斜阳树。
且余欲行去何之,白云缭绕故山栖。苍颜终不为人役,不妨抱瓮治田畦。
朱赵二使者示问
古木巃嵷山径斜,不知使者出山窊。羁禽野兽遥相避,亦有人寻颜阖家。
池阳 其三
寒烟寂寂锁清溪,圆月亭亭上曲堤。小杜风情遥可想,闲调丝竹舞金泥。
石燕坡
祁阳县南石燕坡,骤雨乾时燕子多。行李萧疏常畏雨,谁能驻马待滂沱。
戏赠莘叟明之
仲子绝不出,留侯数相顾。二客虽不同,所知均一趣。
仲子屏世故,翛然掩蓬户。留侯喜奕棋,清欢寄玄悟。
题文殊寺 其二
月落山时鱼鼓鸣,华堂不动夜来灯。人间扰扰方多事,谁似炉间白发僧。
寄博古
齐山落景覆青溪,溪上幽人半病羸。曾作潇湘江上客,水风山月合相知。
题杨师壁
年来病倦厌寻山,且寄青泠白水间。最爱杨师旧茅舍,频来借榻伴高闲。
景星观
南津古观已半摧,老松千尺黄蒲开。礼斗层坛故基在,真人一去终不来。
终不来兮往何许,朝瀛洲兮莫玄圃。应笑营营世上人,转手已为泉下土。
李华
山僧种李华,华白谁肯折。春风欲去时,庭前纷如雪。
绿叶始有芽,繁香且未歇。郁陶何可道,空庭步明月。
钴鉧
余读子厚书,始闻钴鉧潭。榜舟西江下,振步愚溪南。
高下凌山阿,松篁蔽秋岚。土人识其地,古木森楩楠。
水深日波澜,此理亦易探。古木为钴鉧,土音正相参。
所记或不然,信书殊未甘。此公废已久,山水穷年耽。
造化毫楮间,浮实微相锬。幽心有默识,西归助清谈。
书堂寺
苍山古木书堂寺,北下湘川百馀步。谁云往来倾世界,至今人道安禅处。
岂无惊蛇与飞鸟,后来那复知其趣。我身不知今是不,空记名称你常住。
诒隐者二首 其一
汝勿轻王侯,王侯非汝曹。地势有轻重,太山与鸿毛。
鼓腹一欢笑,不知钟鼓豪。我乐彼不预,山林且陶陶。
西禅新阁
秋浦千万山,苍烟媚高木。流髟落浦中,泓澄一川渌。
江南佳丽地,六代多遗躅。不见石城人,空馀琼树曲。
长围山势壮,不驻如车毂。道人敞重阁,却倚山阳麓。
西江泻轩外,雪浪高如屋。未若秋浦佳,平铺绀文縠。
水中白石烂,汎汎如孤鹜。天外九蕖蓉,突兀摇苍玉。
太白一杯酒,杜郎满头菊。千载忽已空,白骨埋荒谷。
齐山皓发客,逍遥老松竹。拿舟试一眺,时方秋气肃。
飘萧得胜意,远迩穷幽瞩。行当乘月来,置榻山头宿。
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215篇诗文
次韵酬余君见赠
静照庵
江水二首 其一
太平上方
清泠台
古兴十六首 其一
澧阳大水
代人上杭守赵资政生辰诗
答文翁
题大中寺觉云师壁
禅老阁
送超禅师
古兴十六首 其七
奉送伯才都官代归
宿浯溪
招静之
初耕东坡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四
林平 其一
泰叔召食鲙
次韵酬明发华宗
唁下第
庭下菊
奉送孝续归九江
湖亭怀子美
赠大中镇国长老
春日二绝 其二
送荣叔归萧山
张公洞下
养猿
题径山二首 其一
春日中和堂
甲辰年五月十五日夜澧阳观月
奉酬舜文即次元韵
奉赠善果师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五
子固挽词 其一
题垂云亭
赠清道
赠别子瞻
古兴十六首 其八
善饮
将行寄蒋三
龙兴观
登澧阳楼
奉酬通叟社日
侯滩
林平 其二
寄雅上人
庭柏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一
次韵悟师见寄 其二
偶寄林夫
丧表姑挽词 其一
奉送醇老
古兴十六首 其十五
奉简莘叟
古兴十六首 其十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