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四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四

宋代 沈辽

世间明闇一毫端,为底忙时不肯闲。水盛草深牛不动,始知缘业有多般。

诗人沈辽的古诗

齐山偶题三首 其三

宋代 沈辽

山腰嵌岩山顶平,此下直眺池阳城。城中欢戚自流转,不似山石都无情。

禅老阁

宋代 沈辽

少年尚渊默,偃仰事诗书。端然忘缊事,乃欲寻荣途。

一辱未知补,三献何其愚。深中雅有趣,宁终浑泥涂。

用物必伤已,誓将老江湖。在人既少与,于此固何诛。

赏心不期侈,澹泊自有馀。傥逢安石辈,知余为善谟。

静照庵

宋代 沈辽

扰扰百年何可为,正应静处得忘机。心猿不动无馀境,照见人间是与非。

踏盘曲二首 其一

宋代 沈辽

湘江东西踏盘去,青烟白雾将军树。社中饮食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

女儿带镮著缦布,欢笑捉郎神作主。明年二月近社时,载酒牵牛看父母。

与公诩游西禅新阁

宋代 沈辽

清溪水浮青油幕,漾漾轻舟上西郭。高林参天转山脚,山上黄叶山前落。

西禅道人屹重阁,松风泠泠半天作。左江右湖若可酌,青山四围走巘崿。

道逢支遁蹑禅屩,方水幽寻同一噱。世事区区为名缚,生死去来一丘貉。

不如林间寄冲漠,笑傲高明秋气索。日斜回舟兴不薄,有意重来何用约。

吾归南冈若孤鹤,新月纤纤下帘箔。坐想行台夜更乐,桥下水声鸣凿凿。

过李氏澹塘别墅

宋代 沈辽

渊明昔已爱吾庐,我亦悁悁忆故居。君有东皋千束稻,山前更望澹塘湖。

题寄老轩

宋代 沈辽

道人寄老故山前,雪顶霜眉意嗒然。门外少年方作乐,谁家为汝说因缘。

古兴十六首 其十六

宋代 沈辽

畴昔一梦还,强忧亦强喜。残息若少延,视今谅亦尔。

何为有得失,宁非为物使。长哂王潜夫,区区论天咫。

讽仕 其二

宋代 沈辽

圣人不出世,斯民忧倒县。仁心欲援手,宁以身为先。

仲尼贵用我,孟子推诸天。二圣有特立,何尝持后前。

后来乃昧已,惘惘为利牵。纷挐窃古语,不顾内所愆。

信如一丘貉,孰有然不然。苟伸刀割用,于世已为贤。

鼎鼐杂锜釜,谁知重烹煎。然提地史录,不如观长川。

题宸奎阁

宋代 沈辽

至和天仙临御久,能通祖印空诸友。化成殿上召禅师,亲宣玉偈传金口。

鄮山山上建华阁,宸翰光芒灿星斗。江湖小臣稽首观,永为兹山传不朽。

七月十日天阴

宋代 沈辽

江海积阴地,浮云朝莫生。秋来不为雨,庭户含孤清。

南方八九月,残暑尚未平。大火正西流,乃得逃炎蒸。

衰柳弄金飙,幽蝉咽复鸣。渐欣泉石趣,已厌葛衣轻。

夙昔抱幽志,何心守硁硁。已能闭诸外,无忧人事萦。

赴斋

宋代 沈辽

尔来世事久忘怀,十日长关九日斋。白发苍颜见无相,不妨应供此间来。

寄题僧荣妙胜斋

宋代 沈辽

婉婉江记室,故庐在西陵。畴昔文雅地,何年钟梵兴。

越江下朝海,门前绀波腾。苍茫梦笔事,谁似画桥称。

世道久蒙昧,至人绝勾绳。名存谁有实,身往复奚凭。

万生着动静,其初匪云应。纷然竞其趣,自知远真乘。

上人学智者,高谈信能承。知以妙为胜,新题敞相仍。

色相不足誇,是境方清澄。行期授记诲,为我比然灯。

观蕉叶二首 其二

宋代 沈辽

忆昔红蕉狼籍时,玉人携手泪沾衣。今日芳心为谁展,天边怊怅未成归。

答林夫五颂次元韵 其四

宋代 沈辽

世间明闇一毫端,为底忙时不肯闲。水盛草深牛不动,始知缘业有多般。

绿发

宋代 沈辽

少年爱绿发,栉沐对春时。多病久衰瘁,感事还成悲。

昔人宁非我,我意顾何知。不须下照水,始识无生岐。

寄赠伊先生

宋代 沈辽

在昔齐光禄,招余访仙宫。崇岩九叠峻,行望庵前松。

下马过星坛,超然挹孤风。华冠映绀发,谈笑想鸿濛。

饮之青菁饭,喻以朝元功。顾余方羁束,焉能谢人中。

闇黮七八岁,日月何匆匆。吾非久寐客,不烦一言攻。

己知弃宠辱,安能为世庸。还丹何时就,白云弄秋空。

相望江湖上,杳杳复蒙蒙。

古兴十六首 其十五

宋代 沈辽

前日春已归,残花尚赤白。秋来初未顷,园林亦早索。

桃实久已空,黄柑年可摘。唯有半折松,青青独如昔。

少年勿叹息,明年复春色。莫疑衰老翁,住世方为客。

题杨师壁

宋代 沈辽

年来病倦厌寻山,且寄青泠白水间。最爱杨师旧茅舍,频来借榻伴高闲。

将行泊潇江

宋代 沈辽

悯悯久同巢幕燕,翩翩今作北归鸿。湘山潇水愁无度,更泊孤舟夜雨中。

沈辽

沈辽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 21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