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广闻
一番两番新雨过,前村后村年已熟。试问蒲团上打坐,何如催人打禾谷。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十五
巢知风,穴知雨。衲僧未学先知,净慈不敢相许。发机须是千钧弩。
鱼篮相赞
风吹两鬓萧萧起,全身已是拖泥水。何人领取钩头意,明明不在鱼篮里。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九十九
如来禅祖师意,一不成二不是。直下拶得行,转得身吐得气。
又何待鳌山店上,古佛庙前,方始瞥地。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四十七
九旬过半,见成公案。明眼衲僧,打叠不办。万寿枣子浑仑吞,打鼓普请诸人看。
看看,睦州担板。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一○
九日已无黄栗糕,十日依然有黄菊。何须九日记重阳,黄花开时意自足。
东篱若谓见南山,鹞子已过新罗国。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二三
世界恁么热,今日何似昨日。庭柯一叶落,前秋不觉后秋。
通方达士未举先知,不是俊流徒劳啖啄。
送祖上人归蜀
只因月下瓮吞蛇,赢得南来两眼花。换手槌胸应有日,知他死款属谁家。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四
人有南北,道无南北。上中下座,虚空逼塞。其中有一人半人肯去,说甚开粥相待。
南山别甑炊香,未为分外。
偈颂十八首 其三
一缕烟盖天盖地,一滴水为雨为霖,谁见龙王宫殿深。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二十一
大尽小尽,三年一闰。全提半提,眼上安眉。有誵讹,没巴鼻。
放过一著,落在第二。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三十四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须弥槌,虚空鼓,而以音声为佛事。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二七
吾佛舒广长舌相,不即此座亦不离。不时宝积诸长者,持七宝盖而献佛。
如庵道人道机熟,今亦即色以明心。攒花簇锦出新好,而以组绣作佛事。
一一针孔一世界,一一花叶一如来。森罗万象影重重,莫不一法之所印。
此座非高亦非广,此被非阔亦非狭。舒即大千悉弥满,收入微尘不迫窄。
譬如随色摩尼珠,是被光明亦如是。昼夜常转如是轮,须弥灯王为作證。
大道浴湫图赞
腥风怒涛中,信手拿得起。触拨老慈明,撺出拄杖子。
妙峰和尚赞
见之目明,气和如春,犹据妙峰顶时平等示人。望之心折,面冷如铁,犹坐莲峰堂时大默而说。
奔走龙象,鞭斥风霆。不约而绳,不令而行。宜其谈笑兴起东庵正脉,廓清末流之辙。
至于灵机绝唱,不堕常调,莫妙乎庚峰定穴者也。
阆州许居士画像请赞
家在阆城南,阅浮生知其如寄。脚踏长安市,了万缘齐之一默。
雅重甘贽风流,孤峻庞老标格。甘终身于澹泊,见古道之颜色。
故其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胸中瞭然,一点谩渠不得。
门钩
弯弯曲曲个形骸,曾向红炉煅炼来。触著上头关棙子,千门万户一时开。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七十
物理有代谢,时节不相饶。西家君子道长,东家小人道消。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五
写王公符,用商君令。师多鬼乱,药多病甚。
印维那请自赞
眼看东南,意在西北。毗卢印倒用,辊动古井蓬尘。
兴化棒不施,撒下青天雨雹。腾身一掷,而抹过万仞龙门。
掉臂径去,而何有连云栈阁。祖师心印谁是亲传,麟兮龙兮峥嵘头角。
无闻
老胡密语已乖张,迦叶何曾解覆藏。口耳到君俱丧尽,又还家丑外边扬。
释广闻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193篇诗文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五十五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四一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十六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三八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九十七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五十六
觉海诸善友整经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四十
送东山源和尚归闽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七十二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九
偈颂十八首 其五
花翁
行素长老请自赞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一六
偈颂十八首 其十五
雪牧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三十七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十四
褙语录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八十三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八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三十一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二十五
韦驮天变相赞
达磨赞 其二
无梦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二十三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四十六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一三
朝阳赞
古云法师赞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五十七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二十九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九十四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十八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六十八
偈颂十八首 其二
答日本国丞相令公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二十八
释迦佛赞
剑关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八十七
送布袋像与妙峰和尚
针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五十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七十八
李源访圆泽赞
宿天衣偶成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九十三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三十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