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观音大士像三首 其三

题观音大士像三首 其三

明代 释函是

大士灵通,多在忍土。以无缘慈,哀五浊苦。感应道交,如子得母。

水中月影,非去非到。空谷响声,前后之步。我以心眼,观大士处。

几丧目前,而哑然住。能非所观,所非能觑。绝待而歔,有语无语。

以示禅者,如箭锋拄。俯仰折旋,无容顾伫。信口而呼,纵目所注。

神光俨然,不可思虑。大悲观音,为物作矩。共此未来,皈命顶礼。

诗人释函是的古诗

题竹鹤图

明代 释函是

不下青松下翠竹,孤云野鹤尽相宜。最怜寒夜一声唳,梦断疏烟微月时。

病中书怀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休将贫病拟袁安,雪未填门见亦难。枫叶满山山色丽,鹤翎投树树声寒。

清溪老我听潮上,白眼看人到夕残。道者孤怀浑似雪,天风一夜响琅玕。

送泽萌后堂住玉川门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法季息机真哲者,两年相傍住帘泉。移茅又欲临高壑,先我寻山得玉川。

将还庐山留别社中诸子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垂老生涯在石门,万峰积雪暗寒原。今心未易酬先德,古貌终难媚后昆。

海客已随春雁去,溪声应共陇花繁。流光冉冉干戈里,影息深云起自存。

示程雪池居士

明代 释函是

六月雪花飞满地,蘸人肌骨透罗帷。金鳞未遇江湖阔,好趁秋风理钓丝。

示广慈侍者

明代 释函是

一见桃花更不疑,数枝红绽自相宜。招携直入千峰里,溪月山云似旧时。

赠韩琼山

明代 释函是

曾受灵山付嘱来,百千方便一门开。英雄出入非凡测,惟有慈心不可回。

九日病起登双镜楼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重阳再见此登临,久病翻怜少壮心。黄叶已寻幽涧落,白云犹闭菊峰深。

多餐篱菊宁辞老,细看茱萸又到今。寂寞湖山窗里尽,秋风高顶几成吟。

莫厌贫十二首 其十二

明代 释函是

徬徨守先训,焉敢欺后昆。此世无是非,同异徒相因。

吾道流为名,久已丧厥真。性澹时愈乖,安得不长贫。

孤踪岂足尚,黔娄乃无邻。矫俗非夙志,维当尊所闻。

偃鼠澹易满,促弦无缓音。去去勿复道,终焉从予心。

壬戌除夕

明代 释函是

雪月霜风岁岁同,溪南山北有无中。目前秖是劳生事,梦后谁论造化功。

送腊梅花寒已彻,迎春椒叶气初融。人间此夕忙如市,依旧明朝日出东。

陆义山舍人入山

明代 释函是

深山一自埋清影,谁向鸾溪寺里行。无著岭头空有约,天亲湖上遂知名。

木樨可遂闻香意,莲社应无生客情。且就松阴磅礴坐,他年须忆鹤归声。

再送姜山行乞江南

明代 释函是

骊歌唱罢不胜悲,春水梨花二月时。细雨闭门寒坐怯,暖风吹袖落行迟。

长干日落逢归客,湓浦烟销见废祠。极目川原千里外,关心唯有老人知。

复生松四首 其四

明代 释函是

神爽登临匪一丘,万年香火肇青牛。遥思负铁人何在,十里香回紫柏秋。

摘茶八首 其七

明代 释函是

茗能祛肉毒,又能解宿酲。肉毒中身浅,中心当奚平。

举世皆醉人,谁为沃寒清。我无此二疾,携瓶趁早春。

出山云作沫,拂水暖猋轻。岂直扶颜色,将以濯馀生。

武夷栽自昔,至今空知名。不可献天子,萱带徒自荣。

当时苏学士,极口羡甘馨。

又用叶桐初大士韵

明代 释函是

泠泠清影擘云开,谁傍珠帘石径回。千里有帆应计日,三生无约亦登台。

遥天喷雪无留影,洒墨凌空自作堆。寂照已饶张拙韵,攀藤重许到山隈。

因峰顶侍者偶忆往事走笔寄晦林禅师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博峤经营三十年,儿孙无力愧前贤。当时只道山头在,回首斜阳草漫芊。

寒食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山中寒食觉春深,一样春山几样心。杜宇自啼花自落,白云终日覆层阴。

寿陈伯恭三首 其三

明代 释函是

南华读罢恣高眠,山院閒来亦学禅。会当携策干时去,世上人疑葛稚川。

题观音大士像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万卉千丛待化工,微云细雾澹和风。是谁不在空濛里,秖有枝头春独浓。

二月初九日山楼竖栋示诸子

明代 释函是

东风吹雨过南皋,一片晴云捧日高。撑栋架楼人力健,敲金持梵谷声豪。

巨灵护我终成住,乘愿同人岂见劳。不爱繁华爱岑寂,夜寒谁解听松涛。

释函是

释函是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4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