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黎太守天锡归皖山

送黎太守天锡归皖山

明代 释今无

薰风吹浪锦帆高,柳色青青意独劳。十载风猷思阖郡,一江云影揖千袍。

丰碑自可磨铜柱,宦况还当爱凤毛。我欲托君栖隐地,匡庐深壑卧烟涛。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送竹淇园大参

明代 释今无

八座风云拥去旌,丰碑千载石羊城。岭南紫气迎秋色,天上黄河过客情。

绛节易高金阙梦,瑶台暂拾玉芝行。旧时琴鹤仍留别,典向人间为远程。

寿刘焕之 其六

明代 释今无

二丸不及此时光,是地风行万物昌。纯驳总来窥不到,不须人更颂羲皇。

和澹归韵九首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鸡鸣又逐下山风,星落云重路尚蒙。未出朝暾烟在水,既归华表鹤离空。

人间寒热一身里,大地悲凉百岁中。世去时移看若此,力穷心拙道还穷。

别赵庭宜

明代 释今无

赋残穷鸟泪如麻,胜事回看日欲斜。岛上青山非赵土,津前桃叶少秦家。

难将远恨频窥鬓,已是无园好种瓜。握别赠言原我事,愿君努力向烟霞。

寿公洁尚总戎

明代 释今无

带砺高天府,簪缨显将星。祥光冲剑上,神气压云平。

喷薄空千里,驱驰肃万灵。烟消铜柱国,月满尉陀城。

妙略韬钤秘,风流翰墨馨。紫庭尊节制,绿发重经营。

地轴如车转,天河似槊横。葳蕤云物丽,想像瑞烟升。

玉海寒吹静,金门夜舞轻。既看云作锦,还倚玉为屏。

雨露先文德,干旌合至诚。凌烟腾卫霍,涷蕊傲霜冰。

庙算师黄石,英才诞白精。鹫峰原有嘱,莲域岂无情。

宝树频衔鹤,春光会啭莺。诸天齐福力,四海集威名。

佛地珠还朗,波旬钺可惊。彭篯谁得似,丹井缕烟生。

雷峰山寮口占 其五

明代 释今无

夜壑藏舟急,天风鼓箨轻。有刀分肺腑,无传写平生。

旧榻眠吾病,新秋送汝行。两年伤悼意,衰飒旅魂惊。

送方大林入苏门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岭路吴江隔一关,一篷风去一篷还。滩声渔唱原堪乐,不向仙人乞大丹。

怀焕之连阳

明代 释今无

徵兵羽檄急连阳,清啸刘琨引盻长。投分十年乾茗碗,求仁三月凛秋霜。

鸟啼夜垒云侵槊,气薄长蜺酒满觞。自是经纶本邹鲁,不从利钝苦商量。

别焕之到韶阳此寄

明代 释今无

柳丝长日漾风斜,乍尔扬帆意复嗟。说尽数年浑似史,住来一月宛如家。

天开明月存肝膈,地拥惊雷足爪牙。每到两宗难喻处,红妆一曲映春花。

潘禹涛七十又一

明代 释今无

潘郎双鬓沈郎腰,君似彭篯两事饶。枕上松声疑北岱,堂前山色入西樵。

溪云遍照灵桃熟,竹杖閒围玉笋娇。近种隔江莲渐大,欲撑小艇得相招。

寄怀刘焕之

明代 释今无

无因杖策到连阳,惆怅江头对渺茫。知己自能临大节,何人更有好文章。

枕戈天地风云窄,剪烛年华梦寐长。晓角一声惊客起,思君真在广居堂。

送丘太史曙戒还都改除用周鹤田韵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一曲骊歌去惘然,珊瑚洲畔惜离筵。浑无宝玉归清橐,祇有琴书拥画船。

民朴也知生爱戴,僧閒犹自感周旋。他时不禁遐思处,花弄晴春月满天。

晓发杨村

明代 释今无

晓月到垂地,残星入半江。涧云当路白,柳叶向人黄。

豫水三千远,关门十日长。到时鸿过尽,沙气拥斜阳。

和吴采臣粮宪吊素馨墓

明代 释今无

香骨全消化紫霓,千年陈迹草萋萋。千衫尚怯花魂薄,月影还疑雪夜迷。

长袖风难回白日,时王力不到黄坭。芙蓉岁岁秋江上,一度来僧惜杖藜。

胡高士星卿

明代 释今无

事事伤心岁月长,山河破碎失家乡。独支鹤骨倍青冢,难抱龙髯问玉皇。

城内官街如隔世,村边孝帽晒斜阳。檐前乌鹊频频噪,喜见蟠桃熟渐香。

赠演宗鍊师

明代 释今无

云车十亩覆星衣,添脑华池体自肥。一息绵绵天地小,已忘天地早忘机。

子夜诗 其五

明代 释今无

已成垂蹇到琼南,况复刀兵劫正酣。酸鼻霜戈公豕突,愁人壮岁失鸡谈。

折冲不用追风马,弭祸无过白玉簪。若是王明今广烛,天威咫尺或能严。

送郑野臣移家桂林

明代 释今无

阳羡难求负郭田,移家西入九嶷天。寒江自发孤帆雨,壮气全收大漠烟。

灌水桔槔机独转,谙时文字法堪传。送君无限劳人意,极目飞鸿何处边。

北月 其四

明代 释今无

昭关曾照伍家须,失路方惭镇海珠。镜破持来吾瘦矣,我安归处汝知乎。

乌啼地阔愁如海,魂醒人孤影在湖。劫火又烧山泽涸,重骑羸马出皇都。

过桃城

明代 释今无

策疲薄暮到桃城,又是南来一日程。只见身寒知絮薄,忽然梦醒是驴鸣。

酒旗未易沾行色,夜月偏宜照此情。那似长安骑马客,风尘虽浊意尤清。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