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四十四 汉文帝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四十四 汉文帝

明代 孙承恩

穆穆太宗,躬修玄默。抚世以柔,化民以德。其俗肫肫,其功泯泯。

三代之后,孰如帝仁。

诗人孙承恩的古诗

题画册一十二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长松落空翠,风至起箫笙。道人无别事,终日诵黄庭。

拟古二十七首 其十

明代 孙承恩

淳风日浇丧,世道江河流。倾危售奸欺,笑谈隐戈矛。

得时鼠为虎,失势鹰成鸠。秦越可骨肉,父子堪仇雠。

天道既漠漠,人事良悠悠。谁能挽沧溟,一洗生民羞。

赠潜江田侯赴夔州别驾六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田侯德政著淮阴,父老遗祠感慕深。试看淮上今时月,曾照田侯往日心。

初度自寿十三首 其四 佳乐歌

明代 孙承恩

迢遥千载看孤标。门庭不惹尘嚣。家人称寿吸霞觞,沾洒宫袍。

掀髯长笑。记当年、驰骤誇英妙。愧疏慵、老大无闻,漫说甚、回铿寿夭。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四一 宋理宗

明代 孙承恩

允矣贤德,俨然儒绅。表章正学,崇重关闽。虚名独存,实践未有。

儒效不白,匪道之咎。

寄杨伯清地官四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傍市楼台对日悬,春风杨柳拂轻烟。空庭吏散人声静,剩有馀閒理旧编。

送朱文石太史奉使襄藩四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宝册金章降圣朝,岘山襄水郁岧峣。襄江浪偃迎龙节,岘首云开接使轺。

送月空上人四首 其四

明代 孙承恩

云山归去扫烟萝,行役都忘岁月过。尽敛从来雄烈性,蒲团终日礼弥陀。

便面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突兀半空青嶂,依稀远浦渔船。人在翠微深处,鸟飞烟雨溪边。

西湖十景册为唐饬轩题 其五 雷峰晚照

明代 孙承恩

夕阳没晴空,倒影在石壁。长歌归去来,依依远山碧。

倩陈石亭作小园景三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古今人物何相远,代往年徂迹故真。君试作图传异日,焉知不是辋川人。

三石联芳诗

明代 孙承恩

宇宙生奇异,山川产俊良。地灵自今昔,神贶兆祯祥。

巴蜀雄南纪,蚕丛肇启疆。岷峨横井鬼,黑水奠雍梁。

大药馀丹乳,奇珍错瑀璜。秀钟端有在,物产讵能当。

席氏声华旧,高门庆泽长。遭逢宜必伟,朕兆固非常。

沕穆谁尸宰,精神接杳茫。江波浩吞吐,星月澹苍凉。

有石乘涛下,中流势欲飏。冯夷来献瑞,川后迥舒光。

鬼斧镌神篆,龙宫发秘藏。烟云动姿色,蛟鳄避文章。

误是君平识,疑堪舜庙将。断经遗汉代,深刻类岐阳。

赑屃神鳌负,漂流弱苇扬。将无逾析木,直欲渡银潢。

一气潜昭感,三辰竞耀芒。玄冥安测究,徵验匪荒唐。

已见连翩起,都将次第偿。嶙峋增气象,涛濑籍辉煌。

并立云霄上,高擎日月傍。程材作金砺,效用柱明堂。

疑补苍生漏,期跨碧海梁。会须齐华泰,千古镇岩廊。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七○ 曾文定公

明代 孙承恩

文宗汉秦,学探理致。开源濂洛,祖述洙泗。经术为治,可据而施。

汉有刘向,子其庶几。

苍梧

明代 孙承恩

扁舟谢逆浪,泊此梧江浔。孤城倚山颠,下瞰江水深。

兹惟百粤冲,重镇当喉襟。辕门肃军威,杀气常萧森。

重华不可吊,四野云阴阴。水井泉尚活,火山光已沉。

夕雾兼晨霏,瘴厉方侵淫。交南此半途,行迈方自今。

极目天南陲,望望愁人心。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 其八 咏田家

明代 孙承恩

白露被西畴,䆉稏行可穑。秋来喜多晴,场圃除殖殖。

镰铚各为操,任负翁媪怿。儿童拾稚穗,鸡母啄狼粒。

共言岁事丰,租税期早毕。不有三时劳,何能一时逸。

清江引 其十四

明代 孙承恩

兰灯摇摇秋夜永。淅沥生清听。平添烟水深,洗濯苔矶净。

朝来吾将乘钓艇。

拟奉和幸三会寺应制次宋之问韵

明代 孙承恩

胜日宸游处,因过礼觉仙。瑶坛腾法雨,宝地肃香泉。

鹤舞如迎驾,猿来惯听观。纵观欣涌塔,普度肃诸天。

化国群生仰,銮舆万象悬。言旋宫月上,正照紫城圆。

书扇赠刘生子仁三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君家素业梯云术,折取天香代有之。闻道今秋花更好,期君为折最高枝。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一四 宋文贞公

明代 孙承恩

抗颜伪武,合志闻元。挺挺谔谔,切论危言。清介之守,刚正之气。

卓哉相业,吁其难继。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六一 李旴江

明代 孙承恩

才质俊辨,制作明洁。考定明堂,博采众说。周礼有论,平土有书。

疑孟何为,见斥后儒。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75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