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江上饯别友人四章 其四

江上饯别友人四章 其四

明代 孙一元

山阿遵时晦,人文会陆沉。履运多崄巇,感念昔与今。

凄风振修薄,严霜被乔林。愿言同此夕,寤寐思所钦。

诗人孙一元的古诗

枕上漫尔成诗

明代 孙一元

枕上三更梦,愁多记不分。长天低野树,茅屋带星文。

月色万里静,江声永夜闻。武夷犹汗漫,宗社想诸君。

戏效汪京兆西湖六首为孙道甫书于湖之南屏山居 其四 和靖怒答

明代 孙一元

鹤化梅枯地自春,岁时伏腊荐芳新。苏公堤在犹从姓,能道孤山更属人。

题美人图六首 其二 围棋

明代 孙一元

棋局当窗笑语清,雁行云阵各纵横。缃帘疏簟无人见,庭鹤时惊落子声。

石川子夜半相访

明代 孙一元

境静人群绝,梦回庭影空。打门走狂客,半夜惊山翁。

乌鹊霜林月,堞楼鼓角风。更须笑疏懒,脱帻坐高松。

哭吾惟可

明代 孙一元

前年近夫死,今日汝云亡。泉石音容外,乾坤涕泪傍。

才名悲造物,星汉失文章。吾道竟谁语,寥寥孤梦长。

致道观看七星桧树歌

明代 孙一元

海虞山前突兀见古桧,眼中气势相盘拿。上应七耀分布有神会,地灵千岁储精华。

皴皮无文尽剥落,老根化石吞泥沙。据山

休宁汊口十咏 其六 云溪

明代 孙一元

落日溪光净,閒来坐石矶。因看异人迹,犹见紫云飞。

岸坼枫根出,沙寒石发稀。怀贤增感慨,回首意都违。

赠殷近夫靖江二十韵

明代 孙一元

霄汉瞻多士,君才滞一方。青袍走吏卒,白一照江乡。

学与前贤翼,名应后辈光。文锋膏鸊鹈,政理卧桁杨。

吴楚疮痍地,乾坤战伐场。孤城危此日,哀笛动清商。

万里忧南服,群凶睨海疆。轒辒防破取,号令极飞扬。

涕为黎元堕,心应末俗伤。风云看变合,形胜认低昂。

谋食同鸡鹜,危身破犬羊。农间留武备,帝上演天潢。

丧乱哀孙楚,宾朋忆郑庄。独怜清咏苦,每爱剧谈长。

去国烟云异,故园橘柚荒。土风犹未习,水味只新尝。

鸟尽沧波阔,天低落日黄。子情惟浩荡,吾志正悲凉。

岁晏舟樯阙,途穷菉葹芳。犹怀西北念,梦寐耿难忘。

春日游惠山以老杜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衍韵次第得诗十首 其九

明代 孙一元

卸杖坐松根,觅句烟云里。得意酬青山,一掬野泉水。

避客

明代 孙一元

报客频劳鹤,束书更住山。从今松桂里,散发弄潺湲。

读高士传

明代 孙一元

钟鸣山阁静,晨起自栉头。霜树被繁实,日出红欲流。

稚子裹糗粮,下涧汲寒湫。焚香开卷帙,静坐法前修。

因看庞德公,鹿门真可求。

茅屋清溪上

明代 孙一元

茅屋清溪上,渔歌入座闻。水光偏映竹,钓石自生云。

地近青藜杖,身随白鸟群。此中有真趣,长日少尘纷。

访许进士台仲九杞山中二首 其一

明代 孙一元

山水经年别,樽罍十日留。柴门沙月动,木榻海云流。

同爱名山隐,难忘帝国忧。何时解朱绂,一笑共沧洲。

春日游惠山以老杜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衍韵次第得诗十首 其一

明代 孙一元

春色满三分,梅事过其一。不有载酒游,白日去更疾。

戏效汪京兆西湖六首为孙道甫书于湖之南屏山居 其二 和靖答不允

明代 孙一元

占断孤山五百春,暗香疏影句犹真。六桥烟月春无数,元属梅花旧主人。

戏效汪京兆西湖六首为孙道甫书于湖之南屏山居 其五 解和

明代 孙一元

昔人丛桂歌招隐,今日梅花肯见分。放鹤开笼亦不恶,抠衣长日愿从君。

春晚归山中草堂

明代 孙一元

生涯未了乌藤杖,裹足茅茨年复年。报答清朝浑是句,破除尘事总宜眠。

生来白石仙人分,老结碧山学士缘。剩有一裘行带索,等閒懒坐野狐禅。

新筑苕溪草堂成

明代 孙一元

白沙翠筱净江潭,新筑堂成映色寒。旋有飞凫临钓石,即看浴鹭傍清湍。

扁舟此日鸱夷子,木榻经年管幼安。长暇南邻呼酒伴,一樽相对坐林峦。

山中石菖蒲雨过忽开九花喜而尽采食之

明代 孙一元

山中一雨凉,窗前晓气清。菖歜忽开花,一叶冒九英。

文石带浅碧,照我几簟明。尝读古仙传,此草天之精。

出有灵物护,时见云气成。上帝怜我苦,服之令长生。

玉杯收玄露,采花浮轻盈。但觉五情好,旋茹毛骨轻。

便当谢人世,去去东蓬瀛。

九日登南屏山漫兴

明代 孙一元

客中此日逢佳节,扶醉来登千树林。斜日碧云秋寺净,折荷残苇晚湖深。

中原目送双流泪,老马时存万里心。何处草堂还可借,杜陵今有卜居吟。

孙一元

孙一元

(1484—1520)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27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