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孙一元
半空隔风雨,万壑闻长松。我往采三秀,骑龙莲花峰。
赠申将军制阃蓟门
青云鼓角动边畿,白日旌旗赤羽飞。直免苍生忧社稷,喜闻天子卸戎衣。
三秋瀚海风传檄,万马燕山夜破围。他日功成忆孙楚,江边来问钓鱼矶。
休宁汊口十咏 其八 凤林
闻道东林竹,当年有凤鸣。湿云吹不散,凉月乱还明。
疏见晚山色,遥连茅舍清。岂无逸士驾,载酒寄高情。
十五夜与汝盛泛舟湖中再叠前韵
西湖雨过荷气新,船头对坐言笑频。清樽到手有真意,明月堕地延高人。
一双沙鸟忽近座,无数岩花吹满巾。两江事业不须问,来伴渔樵终此身。
江南大水歌六首 其二
落日薄山风蹙波,天吴九首海云多。茫茫一望愁无那,听妾劝公无渡河。
九日登南屏山漫兴
客中此日逢佳节,扶醉来登千树林。斜日碧云秋寺净,折荷残苇晚湖深。
中原目送双流泪,老马时存万里心。何处草堂还可借,杜陵今有卜居吟。
约鹅湖费阁老明年同游武夷山因作短歌二首赠别 其一
武夷山高秋意凉,云阴半落松桂苍。青壁无人沿月上,蹋船放歌溪水长。
把酒漫成
南窗不作裹足卧,出门万里随所之。宝书门剑岂无意,白日高歌应自奇。
杨子草玄遭客骂,杜陵痛饮真吾师。百年事业不须问,随地看山筇一枝。
春晚归山中草堂
生涯未了乌藤杖,裹足茅茨年复年。报答清朝浑是句,破除尘事总宜眠。
生来白石仙人分,老结碧山学士缘。剩有一裘行带索,等閒懒坐野狐禅。
简程确斋
有美人中杰,名应入邵评。易传殷末世,文尚汉西京。
樽酒观群化,衣冠异俗情。率溪有长雚,钓取北溟鲸。
失鹤六首 其六
只在秋江上,烟霞几万重。阶前留堕羽,苔面想行踪。
云影忽傍水,月明犹在松。此时还忆汝,跨我出樊笼。
浩啸
浩啸竹林间,来过湖水湾。晚花馀色净,双鹤照衣閒。
用拙思深隐,时危惭独还。狂歌聊自得,随意弄潺湲。
南荣老人歌
南荣老人睡起晚,过午柴门日初转。下床看山懒不冠,山光树光浑莫辨。
秋风更觉草堂深,鸟雀相驯机事浅。平生得处不须书,爱云弄泉岁华晏。
文徵明为其友人伍君求作山水小幅十年甫成君求出示予因赋绝句
茧光墨色喜新增,肯作寻常断壁称。十载独留阿堵妙,画师谁是顾金陵。
毛应奎副使隐居严陵钓台赴召小诗赠之
长风吹去棹,万里客星孤。何物为君赠,桐江画作图。
寄斗笠翁
往年斗笠翁,相对空山里。坐抚古梅根,眼中苍鳞起。
景象入无言,玄冥乃至理。别来经几年,梦想隔丹巂。
昨得白云词,披览忽惊喜。重感至人心,涕下悲未已。
若木与玉禾,一望几千里。挥手谢尘凡,长往从此始。
高歌碧云回,一剑驾海水。
题美人图六首 其四 蹴鞠
宋祖英雄靖海疆,蹴戎犹自意难忘。春风别苑三千处,教得宫中此艺长。
闻刘元瑞按察使弃官与甘泉山人候久不至
南国有高人,弃官万里道。晨夕问音书,相候青林杪。
岁暮悲风尘,会晤苦不早。何日入门来,捋须倾怀抱。
东山吴居士,况汝平生好。朅来同幽栖,笑拾金光草。
休宁汊口十咏 其三 笔峰
山势南来远,笔峰独不群。烟岚晴露颖,草木碧成文。
人物千年秀,道源百世闻。夕阳重回首,高望入寒云。
梦游黄山吟
朝看黄山图,暮梦黄山行。手扪天都月,一笑云烟横。
丈人眉如霜,采秀忻相迎。酌我以石髓,遗我以琼英。
泠然跨黄鹄,更欲游空明。群峰忽不见,一举还自惊。
觉来发长叹,半窗松雨鸣。
宿江干
宿鸟不移林影静,春旗犹飐晚风虚。城头明月夜如水,江口小舟人打鱼。
孙一元
(1484—1520)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272篇诗文
周舜卿山水图歌
曾大尹世荣馈江鱼
读高士传
谢方方伯寿卿惠米
海盐陈用明朱元素僧明秀见访山中酒次作诗赠之
思贤书院十首 其六 乡贤祠
江城柬殷近夫
坐竹林精舍
荷巾
剑阁行寄彭济物总制
浔阳歌十首 其二
闻江阴解围喜而独酌烂醉
避寇吴兴山中二首 其一
三隐逸诗 其二 徐孺子
月夜登台和彭济物韵
避俗
寄越中诸友
率溪书院和韵
南窗下芭蕉盛开五月潇然有秋意
思贤书院十首 其七 志学堂
江上逢春感兴
戏效汪京兆西湖六首为孙道甫书于湖之南屏山居 其六 和靖许分孤 ...
陆氏永思堂
醉着
饮惠宪副北屏别墅
有感二首简休阳程世大 其二
忆王屋山人
乌啼
发漕河
与殷近夫放舟江心对月
访许进士台仲九杞山中二首 其二
毗陵李太守禦贼
题美人图六首 其二 围棋
谒孤山林和靖处士祠
题美人图六首 其六 题诗
梁溪舟中遇吾廷介廷顺昆仲口歌送之
新卜南屏山居
陶潜
春前五日大雪
赠友人之梁宋
休宁汊口十咏 其一 旗山
孟佥事望之载酒晚访湖上
庚午九月廿五日梦中偶得
寄青空道人
春日閒居和韦苏州
访许进士台仲九杞山中二首 其一
赠别顾华玉谪全州
和刘元瑞参政夜归见寄
春日游惠山以老杜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衍韵次第得诗十首 其二
忆郑继之
休宁汊口十咏 其十 吟社
与施邦直过南野堂访陆如昆侍御游道场山泛碧浪湖临别书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