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唐之淳
首首开元大历间,月中星瀑雨馀山。自缘懒写勤看咏,欲得从师借不还。
远兴
汉家新筑受降城,沙漠长驱百万兵。不为三边劳战伐,须知四海庆升平。
夜坐怀钱塘友人六言
过却山山水水,不知暮暮朝朝。笑我塞中看月,忆君江上闻潮。
长安留题
奉和公相群斋夜话之韵二首 其一
幕府趋陪旧,寒斋兴绪新。敢邀诗作友,宁卜醉为邻。
月没三更夜,阳回四海春。来朝好云物,纪述定频频。
临清闸
长舟走浮梁,双桨如鸟羽。今日复何日,欣然慰羁旅。
所忻遇我公,使节还天府。文章为冠佩,仁义作干橹。
铿锵烛下咏,脱略酒边舞。顾惭蜀严幕,宾客非杜甫。
寒生临清关,白日欲亭午。淹留当异途,踌躇起凄楚。
常中过乡中二僧官
去京三四日,乍喜见扁舟。塞梦犹惊马,诗怀却借鸥。
耳边吴语熟,云外楚山稠。更得逢禅侣,羊车肯暂留。
是夜蒙公相寄示三首因用韵以成 其二
日长公府坐论思,羽扇风清虎帐垂。望见石枰斜点笔,不知诗句欲怀谁。
题桐庐孙盘谷中峰先生兄弟墓铭卷后
盘谷先生贤伯叔,棣萼荧荧照岩谷。伯也仕宋不仕元,叔也居家不干禄。
一门恂恂服儒雅,讲道哦诗化乡族。白云原上扫烟霞,桐君山中友麋鹿。
当时故老歌黍离,前代龙头秉钧轴。先生谢病王公起,方守再来留相辱。
弟兄心事向谁诉,钓台苍苍江水绿。百年寿考摧栋梁,双冢青葱荫松竹。
幽光潜德谁所写,阡表埋名耀珠玉。荣名过眼等流电,节义于人有馀馥。
后来孙子亦多贤,带经锄田故山麓。到今过者仰高风,草际碑文再三读。
松稍月色得西字
鹤枝不动兔轮低,萝径无多影欲齐。吟到斗横河汉落,残光犹在画墙西。
九月六日催菊赋得何字
江雨茫茫涨白波,东篱秋色竟如何。十分犹较三分少,九日争先二日多。
西子睡浓方敛笑,太真娇重不成酡。花神好雨匆匆发,莫负公家金叵罗。
奉和寄存翁善世之韵
禅心京国寺,云树大江东。法象超尘外,清谭入梦中。
朝趋春殿日,经礼夜坛风。应喜淮阳信,天寒有雁通。
秋日杂题 其二
蠮螉塞外风吹雨,鸡鹿山头露欲霜。为恐寒惊慈母线,起来先著旧衣裳。
吕梁庙
吕梁庙中何所祠,汉有关侯唐尉迟。二公生世本英特,死亦令人俎豆之。
当其二主兴家国,秦王即是刘玄德。寿亭不遇鄂公遇,事在天为岂人力。
黄河之流声彻天,二公庙食千万年。不知何年创祠屋,临风为取荒碑读。
六月二十二日雨 其一
永夜风翻海,终朝雨蔽天。乍醒犹有梦,多冷却思绵。
白浸千秋雪,青沉万灶烟。惟应洗兵马,喜气溢山川。
山居八事诗 其二 牧牛
耕云东坞西坞,饮水前溪后溪。野老时能叩角,家童已解扶犁。
通州立夏日作
涉春尚鲜雨,入夏转多风。扬尘眯人目,鲜云丽璇穹。
夕夜河汉白,朝日旌旗红。驱马出营门,凭高望云中。
草色青万里,惊沙飒飞蓬。灵景耀宇宙,流光激烟虹。
天兵赫以壮,敌气销无容。顾言孱薄姿,翩翩送羁踪。
孟阳舍吴会,南陆蓟门东。缨緌易介胄,颜状惊仆僮。
老亲政在望,弱息未有从。岂不怀所归,所归我元戎。
神仙驿晓发
川光连莽苍,晓气入空虚。烽火清平际,城池丧乱馀。
马谙来路熟,人忆异乡疏。记取平戎事,归烦大史书。
邳州八景 其八 剑台野望
荒郊不见徐君墓,此地空闻挂剑台。三尺英灵如有在,九原魂梦亦堪哀。
林烟拂水青萍合,山雨飞空紫电来。望极吴中忆遗庙,春风几度野棠开。
登邳城楼
挂剑台前事已非,绊戈山下草离离。城门戈没乌栖早,野渡风高客过迟。
十万牛羊新部落,五千貔虎旧旌麾。泗河东接沂河去,曾与行舟记下邳。
过盱眙旧县怀南涧公
旧县新城取次过,百年世事几风波。挂帆客过沽春酒,复业人归理钓蓑。
山水未生淮白少,暮云欲尽海青多。客怀不及南飞雁,也逐閒鸥到涧河。
唐之淳
(1350—1401)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265篇诗文
徐王庙下作
营中閒夜
自濠抵邳杂诗四首 其四
石门口
和荅南涧公晚别后见寄之韵二首 其二
射狼曲
和颐庵安山湖对月之韵
军屋燕
沧洲
元夕东池上作
十一月二十日夜陪我公校阅所抄唐人绝句诗因拟作五首奉献 其二
秋日杂题 其五
夜读门山静居二先生遗集
毛沧儿歌
和颐庵翁赠窗下菊韵二首 其一
滁山道中杂题 其五
过张秋伤河决都水监
梦北郭生
邮亭残花
过高丽寺又小高丽寺 其二
题东牧青山白云图
沙场曲
奉和公相韵
六月二十二日雨 其二
舟中有作奉呈公相
病起池上作
赋徐公子澄碧轩十二韵
舟中对花
自京还越道中杂占六绝句 其三
野营曲
吃秋桃有感
赋崔彦晖雪林小隐
自徐抵宿道中纪事有怀北平颐庵公松轩公子
奉和松轩公子敬受鞍马鹰鹘之赐
秋日杂题 其八
晚见胡蝶
涂阳八咏 其七 西峰夕照
十二月二十四日夜忆母亲作三首 其三
寄香林僧得听字
泗州
望钟山有怀灵谷浚禅师分韵得灵字
泊两河口
咏高丽石镫
涂阳八咏 其二 富谷晴云
又和颐庵见贻韵
夹沟驿待后船不至
清流关晓望
舟中四咏 其一 筚篥
送袁公子省亲大宁
望北平
邳州八景 其三 圯桥夜月
泗州舟中怀乡友
扬子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