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张给舍奉使两广便道省母

送张给舍奉使两广便道省母

明代 王缜

新从青琐拜黄麻,远为军储向海涯。天近女牛疑泛汉,地连闽楚喜还家。

倚门深慰慈亲望,揽辔当为圣主嘉。忠孝已兼张仲事,此行端不负皇华。

诗人王缜的古诗

春日过杨林驿有感次王朝言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王缜

雪花二月散园林,嫩绿新红恐未禁。路到七途知妙诀,人从百炼识真金。

垂杨荫户风声肃,瘦竹横窗月影侵。揽辔不知南诏远,兴来犹自发豪吟。

送谢允修倅泉州次伦伯畴韵

明代 王缜

少年曾酌泉南水,此后常如梦故山。气习于今应胜旧,淳漓从古有循环。

民无菜色宁甘拙,门透清风不用关。临别几多同榜意,潞河秋涨水潺潺。

经白沟

明代 王缜

平野沙草黄,朔风捲沙走。萧萧白沙寒,战骨多已朽。

仰思忠义贤,勒马伫立久。借问安肃城,壮士今有否。

咏怀次晋阮嗣宗韵兼柬王伯安胡世甫二首 其一

明代 王缜

平生风雩志,落落在孤琴。念我所怀人,危坐敛衣襟。

云起恋孤岫,风来振高林。惟有山中鸟,可以托吾心。

题刘时让知县一清泉卷二章

明代 王缜

相彼流泉,湜湜其清。从流朔源,维山之经。有美刘侯,是度是营。

有渊斯池,有翼斯亭。民有攸济,日用以宁。

相彼流泉,澄澈且美。不舍昼夜,曰为道体。有美刘侯,来邑来祀。

祀事孔明,神锡福祉。令闻不穷,惟泉是似。

和安南头目阮弘硕韵

明代 王缜

英荡摇春天上去,彩舆冲雾日南回。云笺舆岭无飞雁,铁笛谁家散落梅。

饱识伏波铜柱路,醉倾苏老绿荷杯。青山欲伴行人驻,争奈飞云绕凤台。

六安察院题壁

明代 王缜

十月淮南未殒霜,六安殊觉有春阳。山围城郭风尘静,水接江淮气脉长。

桥市月明歌管沸,村家云焙乳花香。自知浅薄无裨补,合采民风献帝旁。

七月三日大风如雷拔木飘瓦势甚可畏适太常杨邃庵诗来倚韵答之二首 ...

明代 王缜

七月三日午欲过,东风渐恶雨渐多。人正穷愁复尔耳,天还震怒物如何。

金縢示变周王悟,丰沛空传汉祖歌。春秋纪异谁秉笔,频揩病眼看编摩。

九月九日寓九江时户部李时雍同年预约游庐山以是日雨作中辍时雍复 ...

明代 王缜

遥望匡庐紫气开,芙蓉天畔倚云栽。重阳不尽登高兴,飞上千峰归去来。

过桃川宫次韵

明代 王缜

避秦逃世若登仙,洞里人家别有天。石鼎蒸霞全是药,桃花流水自成川。

厌闻晋代衣冠变,惊讶渔郎道路传。勒马闲来寻古迹,宫前草色亦幽玄。

题西沼祥鳞卷次尚春景元市舶韵时有白鱼入舟沼在乌江山下

明代 王缜

西沼筒笙杂浩歌,画船轻飏急于梭。天教鳞介呈详瑞,从此闽南雨露多。

上巳郊行

明代 王缜

屈曲山阿往复回,桃花将尽菜花开。石桥截涧留云影,野卷编茅护竹栽。

风入无雩春制服,事从修褉水传杯。兴来独望长安日,一寸丹心未拟灰。

全椒县察院竹甚美因题于壁

明代 王缜

爱此亭亭竹,清节不随时。借问赏音人,何如王徽之。

过安陆州

明代 王缜

片帆非汉川,北风迎秋景。烟澹石城高,记得古名郢。

送林见素都宪巡视江西次杨邃庵韵

明代 王缜

马萧萧,车遥遥,一时冠盖动市朝。赠君以冠瑟朱弦之古调,酌君以金陵清水之新烧。

弦以发君节气之磊落,水以扬君渣滓之融消。一声击楫波涛息,千里飞霜山岳摇。

水有本,木有条。症瘕岂必专攻击,元气从来重燮调。

天上福星随路去,西江氛祲黯然销。君不见冈头柏,雪剥风欺叶不凋。

又不见歧山凤,纵有萧韶亦费招。呜呼,下有巢由上有尧,君行慎勿轻渔樵。

过东坡堡游月潭寺题胜景二字于石崖因次王仲明都宪韵堡在兴隆卫道 ...

明代 王缜

停骖独上月潭游,千仞冈头振弊裘。翠色忽从怀抱起,谷音常应水声流。

云岩瑰磊归仙境,石髓清甘泻玉瓯。爱此不知行路远,豪吟消尽古今愁。

题李元敬母陈氏旌节卷

明代 王缜

维竹挺节,维玉秉洁。有节无瑕,是谓贞烈。懿哉李母,女中英杰。

抱志孤抚,法星昭列。有命自天,纲常孑孑。千古洪川,风清水冽。

寄张叔亨大理

明代 王缜

深涧水清鱼自见,中原网密鸟飞忙。欲求天下无冤枉,廷尉从来说姓张。

寓姑孰有怀潘孔修次韵

明代 王缜

去年同上雨花台,一路风光笑语回。今日江东风树渺,这般怀抱不曾开。

过宿迁夏正郎邀饮

明代 王缜

足迹江湖到处通,斯文气味此真同。病多全藉参苓力,痴绝还如梦寐中。

天冷水知归碧海,秋高火退伏丹枫。抚时百感成何事,遥望长安日正东。

王缜

王缜

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25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