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绂
别去两经春,寄来书更频。只期重握手,宁料永伤神。
禄养悲贤子,情亲泣故人。遥怜篱下菊,今岁为谁新。
写竹 其三
凤凰池上影苍苍,退直归来月到床。见说立秋才两日,不知风露已生凉。
写竹赠李大理汝成
忆昔曾同客帝畿,十年游宦子先归。可怜慈母堂前竹,无复清阴映綵衣。
送陶给事之福建佥事
绣衣荣作外台臣,送别都门远入闽。天上才承持斧诏,道傍随有避骢人。
公庭草绿榕阴午,驿路花香荔子春。况是皇华旧游地,困穷应达枉应伸。
松溪书屋
一榻半书卷,主翁如此清。松风与溪水,夜夜作秋声。
黄广文席上咏白瓷杯
愁把相逢一笑开,广文今夕试新杯。浅深自是甄陶出,制作应从模范来。
清夜举时宜问月,初春携处好寻梅。摩挲醉眼灯前看,玉质娟娟绝点埃。
寄沈徵士
东阳沈徵士,于我久相疏。间别已三载,往来无一书。
情怀终自若,客鬓近何如。遥想诸郎好,家庭乐有馀。
雪夜与乡人旅邸中小酌
客舍虽寥落,清樽喜对倾。偶同今夕醉,忘却异乡情。
炭炽寒犹在,灯残雪更明。独怜分手去,一骑上边城。
送鲁府黄谦纪善归莆田
饯别秦淮上,春潮没浅沙。寸心应恋阙,千里暂还家。
客路多芳草,都门正落花。徵书看又起,未必久烟霞。
月篷轩
轩居窄窄小于舟,窗户虚明瞰碧流。月色正圆思载酒,波光难定懒垂钩。
不忧平地风波起,最喜近人星汉浮。无限沧洲烟水趣,谪仙何必跨鲸游。
寄乡友沈得渊
沈君非凡流,宿禀尚高洁。羡门注仙籍,安期守真诀。
偶然落人寰,世味遍已阅。混迹虽同尘,心神乃超绝。
萧然一室内,隐几常自悦。时把玉箫吹,翔鸾舞明月。
种竹 其一
喜得栽时及早春,宿泥独带藓痕新。担头挑取来城市,一路清风扫俗尘。
王止中先生来视其甥庶子黄君既而还永嘉因送之 其二
春水初泮水微茫,千里家山一叶航。随处迟留即行乐,计程灯夕过钱塘。
送台州医官裘训科南归
学业究岐黄,新除拜宠光。济人唯用药,从宦不离乡。
选胜登霞峤,寻真访石梁。因知归思趣,不敢问奇方。
胡祭酒索写洪厓图依韵奉荅辞之 其二
才过中年又晚年,一身多病已颓然。漫将诗酒愁边遣,不复毫缣醉里颠。
数叶竹梢承雨露,一拳苔石寄风烟。若言貌得洪厓景,仙迹犹难我辈传。
蔡芝林为蒋公进求画扇遂题
和钱博士先生除夕感怀韵
京华住久客囊殚,对影萧然守岁阑。酒浸屠苏怜独饮,盘堆苜蓿共谁飧。
家山梦在相思切,心事逢人欲说难。年复一年多白发,驻颜何处觅金丹。
九华仙掌
群峰列如掌,传闻是九华。仙人不可见,千古閟烟霞。
思报
一饭尚云报,况此登金门。缕衣与粒食,要识皆君恩。
题凝碧书房为江阴徐孟熙赋
爱尔高斋傍柳陂,绿阴长满读书帷。晚凉灯火秋声早,昼静轩窗日影迟。
略洗竹林通鹤径,远分潮水入鱼池。何当借地相邻住,白首同为岁晚期。
种竹月馀稍觉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韵慰之 其二
不作风声即雨声,客窗萧索可怜生。凭君切莫怀乡土,随处何妨弄锦绷。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独善堂为施惟政赋
元夕赐宴观灯应制 其四
倭扇谣
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其一
题枯木修篁图
梦两儿
驸马公命写枯木复戏题于上
寄邵希远校书兼简叔行东屏
为翰林典籍沈民则题乐琴书处
送范宗辉归四明省亲
北京八咏 其五 蓟门烟树
写竹寄赵叔平
酬承天寺幻师病中见寄
从役
寄德常先生
送叶生来省兄归钱塘 其一
题徐训导廷献魁山旧隐
峡中杂咏 其三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九 餐菊
和赵彦如中秋对月韵
别蓬庵
送章秀才归松江
题菩提叶上画山水 其二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五
题画赠刘巡检
为徐学正曦叔寄题其尊翁晚香卷
聚玉堂为吴主簿赋
寄示大儿默
上邑宰韩相公三十韵
挽菊庄金德厚先生
题雁 其四
题友竹轩
送永嘉赵惟善之北京司仓
长芦道中晚眺闻明日驾至德州
写秋林高士图并题
赠孙碧云还武当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六 折菊
送廖教谕再任松溪县庠
题卞长史山水图
题画和俞嘉言韵 其一
送大学士黄静庵先生拜封归永嘉 其三
题邹园十咏 其三 涵翠亭
为刘孟功写双竹
和祭酒胡先生题种菊韵
宿维扬
五月蒙赐衣五端
凤台春色
牛渚秋清
元夕赐宴观灯应制 其二
送子南归二首 其一
晓发通州望京阙作
送刘秀才日升归江西挈家
赠潘晦初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四
题万安山樵
写竹赠友人
再用韵留别
送朱叔服还江西写送别图并诗于上
写家山图赠松江陆宗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