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绂
学业究岐黄,新除拜宠光。济人唯用药,从宦不离乡。
选胜登霞峤,寻真访石梁。因知归思趣,不敢问奇方。
题明皇听贵妃弄笛图
笛弄霓裳月正秋,三郎侧耳复凝眸。当年听谏如听曲,车驾应无幸蜀忧。
题雁 其四
虞人何用网罗谋,万里高飞且自由。肯学鸡凫饱禾黍,一汀菰米楚天秋。
夜宿丹阳道中
行李出门才两日,离情无那便思家。初从异县登平陆,又下轻舟上小车。
客路晚来投旅店,乡音日复近京华。不眠苦被诗情恼,吟落寒灯一穗花。
题桂花士女
沈沈凉夜玉阶空,独立含情小苑东。明月未来人已倦,薄罗香透木樨风。
送许可久归钱塘
桑梓旧居存浙水,庭闱新构住京华。百年寄寓谁非客,两地往还俱是家。
回首白云离思杳,随人芳草去程赊。料应不久重来此,分手暂时休叹嗟。
题赠秋林草堂图
书剑飘飘年复年,感侯相见即相怜。行藏只说都由已,穷达宁知却在天。
远塞关河迷落日,故山庭院锁秋烟。多情猿鹤应贻诮,荒却当年种秫田。
送王御史还松江
拟复乌台任,如何便乞还。特恩怜母老,多病许身閒。
旧业松陵曲,扁舟泖水间。晏眠应有梦,衣绣肃朝班。
题静乐轩 其四
斗帐藏春日醉眠,静中唯与懒相便。寻常甲子无心记,看到梅花又一年。
次韵咏独鹤
昂昂绝俗谁为侣,不是高僧即隐君。远水独归怜片影,空林清唳忆同群。
梦随坡老舟中月,舞罢支郎榻外云。惆怅我来难近狎,飘然犹似避尘纷。
适閒翁以松蕈风销见饷以诗戏呈
寄来佳品见高情,露菌风销始识名。翠釜煮时云朵朵,玉纤传处雪盈盈。
香甘绝胜牛酥饼,嫩滑偏宜豆乳羹。却爱老饕难便饱,吟肠依旧作雷鸣。
暇曰读楞严经偶成
劳生何扰扰,衰鬓已萧萧。偶得《楞严》读,都将世虑消。
水流虚谷静,云度碧天遥。独坐忘言久,西山对寂寥。
哭亡兄
十年游宦滞京畿,几度缄题问我归。骨肉本期常会合,音容谁料永分违。
风飘花萼鹃声切,雨暗关河雁影稀。闻说今朝临葬日,泪痕空满客边衣。
寄匡世德
匡君一别久,踪迹近谁依。囊尽风流在,年高故旧稀。
浩歌邀月上,独立看云飞。只叹阶庭下,无人戏綵衣。
重过刘竹深孟功
昨朝复今晨,造君何其频。我来适我暇,君喜良不嗔。
语言有馀味,所乐皆天真。都城十万家,澹泊情偏亲。
寄邵希远校书兼简叔行东屏
萍踪俱是客,书馆喜相临。来往无多路,分违又一旬。
酒应端午醉,囊似去年贫。烦语贤东道,池鱼好饷宾。
济宁分水闸访乡人王大使
自说到官久,往来多见临。上堂询旅况,对酒话乡音。
日落郡城晚,河舂闸水深。南归应有待,停棹拟重寻。
松溪书屋
一榻半书卷,主翁如此清。松风与溪水,夜夜作秋声。
挽廖检讨先生 其五
生平野性爱林泉,别却林泉已十年。肯信而今图画里,有林泉处即欣然。
茅屋为秋风所破有作
西风昨夜起狂颠,捲我茆斋屋顶穿。红日迸光来枕上,白云拖影到床前。
破铛煮茗煎明月,古砚濡毫蘸碧天。一夜寒窗浑不寐,寸心直至斗牛边。
挽盛进士衍
姓字登科病已缠,忽闻长逝益增怜。恩荣才制新袍笏,志业空遗旧简编。
丹旐西风秋色里,白杨孤冢暮云边。为言堂上休悲戚,恐逐修文在九泉。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题画和俞嘉言韵 其三
题荆州刘给事子伟赠行卷 其三
听风雨
咏独鹤
长芦道中晚眺闻明日驾至德州
题万安山樵
峡中杂咏 其八
雪夜凯师留宿戏赠
送叶生来省兄归钱塘 其一
题雁 其三
为刘孟功写双竹
寄蔡景颢
代作送大学士黄静庵先生拜封归永嘉
胡祭酒索写洪厓图依韵奉荅辞之
写秋林高士图并题
题邹园十咏 其二 水石轩
题友竹轩
病中雨夜二首 其一
塞上杂咏用耦武孟韵 其一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五 删菊
题兰蕙轩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一
送大学士黄静庵先生拜封归永嘉 其三
送廖教谕再任松溪县庠
过梅花堂
风雨溪居
送松溪宰周景辰调连城
送大学士黄静庵先生拜封归永嘉 其二
墨君别馆
和赵彦如中秋对月韵
题枯木修篁图
挽筠涧解先生 其三
别蓬庵
寄刘士俊
舟中晓望都城有怀诸公
挽廖检讨先生 其二
耳聩自嘲
扈从出京
题邹园十咏 其六 桂屏
题华节妇卷
五月一日钦蒙赐扇上有古人嘉言皆当今名翰伏读之馀喜而赋此
贮诗囊
送刘秀才日升归江西挈家
挽吴母
为夏叔度写葡萄于雪洲之上因赋叙别
盆里黄杨
写竹寄梅轩
送朱生回
玉笋晴云
客中元夕对月
谢惠皮墩
清风林
题竹寄浦懒翁 其一
题杏花春色卷
塞上五月见蝶感怀
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送高员外省亲归毗陵
梦两儿
相如驷马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