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绂
沈君搆华轩,藏书复藏琴。书以载古道,琴以传古音。
古人不可见,唯此悦我心。我心既自悦,外虑俱销沈。
凉生深竹净,日转高梧阴。弦诵苟世守,奚须满籯金。
米家船
旅泊无长物,满载惟书画。聊应随处娱,未许人携借。
夜次淮安西关
独客微吟夜不眠,官航初换宿淮堧。烟深灯火津桥市,月下帆樯贾客船。
千里河流长不息,两城更鼓互相传。含情未得询陈迹,韩信祠荒草满阡。
题真上人竹茶炉
寄潘子安
潘郎豪且逸,佐郡上瞿塘。纵酒宦情薄,耽诗野兴狂。
才名虽藉甚,家业已荒凉。闻说乔公女,鸳鸯锁洞房。
送廖教谕再任松溪县庠
匆匆相送出都城,回首松溪两月程。行藁近添新著述,到官仍复旧师生。
坛开红杏微风暖,池长青芹细雨晴。今岁秋闱攀桂客,多应讲下占魁名。
种竹 其三
节间常带粉痕香,玉立亭亭凤尾长。最喜客来吟啸处,茶烟飞度翠阴凉。
挽廖检讨先生 其二
玉署编书未及完,佩声无复上金銮。可怜残藁留遗箧,掩卷令人不忍看。
挽筠涧解先生 其一
排难应须让鲁连,邦家民物总安全。至今父老思遗德,每对诸孙话昔年。
用韵赋荷花灯
翠芰红渠照眼新,装成灯火斗芳春。中庭月色涵秋水,陆地花明隔暗尘。
归院曾随金马客,闻歌疑是若耶人。可容一叶乘舟去,露发何妨醉脱巾。
写竹寄匡世德先生
别来无物寄相思,千里聊将玉一枝。老去风流仍复在,制成箫管月中吹。
病中雨夜二首 其二
怀抱怕生愁,病来难自由。雨声孤馆夜,人影一灯秋。
书剑乖前志,江湖忆旧游。无端身外事,一一上心头。
为荥阳宰沈彦初写竹 其一
宜风宜雨又宜烟,一度相看一洒然。有此信知人不俗,绝胜栽柳向门前。
送吴掾郎礼归无锡省亲
作掾已三载,兵曹典要机。久能勤案牍,今喜访庭闱。
沽酒莺花晚,行庖笋蕨肥。故山无限好,惆怅不同归。
长占烟波卷 其一
野水孤篷伴此生,钓丝风飏鬓丝轻。世间甲子浑忘却,潮落潮生几月明。
耳聩自嘲
自喜从今不畏雷,是非无较转痴呆。心情要与分明解,指掌须教点画来。
每事应酬将意测,卒时呼唤肯头回。偶逢生客初相访,未及交谈便指腮。
松溪书屋
一榻半书卷,主翁如此清。松风与溪水,夜夜作秋声。
戏贺俞行之纳宠兼简同舍谢郭二秀才发一笑粲 其一
欢娱良夜喜更长,恼杀多情同舍郎。枕冷衾寒眠未得,春风只隔一重墙。
分题得彭蠡湖送施员外之南康太守
天开一鉴列云屏,相去南康里许程。夜静滩声喧郡郭,日长波影动檐楹。
联翩雁阵惊秋早,远近渔歌起月明。帘捲黄堂吟对处,君心应许共澄清。
为楮府高先生赋牧云歌
我闻黄初平,牧石惊其兄。至今山中石,尚作羝羊形。
又闻苏子卿,风雪牧北庭。辛勤十九年,犹持汉家旌。
未闻牧云谁氏子,牧云自号逃其名。云中所牧竟何物,以云为牧何所凭。
比之牧石仙,犹乃繫尘缨。意为牧云人,足不到边城。
但见长裾曳侯第,傍人指是侯门英。静中默与元气会,雄谈四座风雷惊。
端倪变化竟莫测,显晦孰可知其情。得非当年豢龙氏,驯致神物驱幽灵。
丰隆施鞭掣明电,天吴出浪翻沧溟。厥术乃至是,厥德良可称。
吾将荐之达,天府游帝廷。好施霖雨苏苍生呜呼,好施霖雨苏苍生。
月夜过瞿塘
瞿塘滟滪足风波,一叶官航抵暮过。峡尽顿看江路阔,山开尤喜月明多。
图分八阵石犹在,柱锁重关铁未磨。惆怅英雄俱已矣,令人千古独悲歌。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楮巢为王可贞先生赋
送殷叙宾
题雁 其三
夜发资县
写竹题寄华叔端
挽菊庄金德厚先生
倭扇谣
题凝碧书房为江阴徐孟熙赋
题江雨轩为耦武孟作
梅花灯
胡祭酒索写洪厓图依韵奉荅辞之 其二
题枯木修篁图
题竹寄浦懒翁 其二
和赵彦如中秋对月韵
藏晖阁
寄刘士俊
题临清书屋
题画和俞嘉言韵 其一
洗心池
写家山图赠松江陆宗善
蔡芝林为蒋公进求画扇遂题
雨夜宿实上人山房因题于竹石图
题邹园十咏 其八 黄杨
写竹寄赵叔平
酬朱逢吉先生见寄韵
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其一
题梅花
为荥阳宰沈彦初写竹 其二
元日朝回为陈秀才写竹因题
送朱叔服还江西写送别图并诗于上
和钱博士先生除夕感怀韵
送朱生回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二 灌菊
四时绝句寄题皆山轩 其一
题赠秋林草堂图
过沈修撰留酌醉后书赠
四时绝句寄题皆山轩 其二
适閒翁以松蕈风销见饷以诗戏呈
东昌与陈德耔夜别
喜家兄以中自滇南归
梁不移先生以诗示其子修撰用次其韵
写秋林高士图并题
题画赠李医士士文
种竹月馀稍觉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韵慰之 其三
次韵张真人所画潇湘意 其一
送胡直秀才下第归南京胄监生
寄题住长老万竹深处
送陶给事德温福建阅武
写竹 其一
题邹园十咏 其三 涵翠亭
挽吴母
题蔡教谕先生鹤冢卷
过淮安送周文威归吴
为夏叔度写葡萄于雪洲之上因赋叙别
题杜工部浣花草堂
和韵赠徐子铭
沧浪濯足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