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绂
溪口停桡别故人,临行不觉泪沾巾。一身囊橐亲同旅,满眼松楸托近邻。
蛮洞晓云晴复雨,瘴乡冬日暖如春。于今圣主多恩泽,久屈应知渐可伸。
米家船
旅泊无长物,满载惟书画。聊应随处娱,未许人携借。
题海榴靛瓮鸟
曾随阿母作青衣,人世于今几变移。仙驾不来云路杳,海榴枝上立多时。
寄沈徵士
东阳沈徵士,于我久相疏。间别已三载,往来无一书。
情怀终自若,客鬓近何如。遥想诸郎好,家庭乐有馀。
题明皇听贵妃弄笛图
笛弄霓裳月正秋,三郎侧耳复凝眸。当年听谏如听曲,车驾应无幸蜀忧。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六 折菊
秋来开几丛,宛见晋人风。折向东屏笑,樽中酒可空。
挽廖检讨先生 其五
生平野性爱林泉,别却林泉已十年。肯信而今图画里,有林泉处即欣然。
澹云巢
有客居东山,结庐山之隅。林深蔼芳润,清阴閟庭除。
泊然入无倪,与时相卷舒。自名澹云巢,其志将焉如。
云以愿从龙,巢以产凤雏。及兹际昌运,嘉应良不虚。
凤既上阿阁,和鸣向朝曦。云乃烂碧落,昭回五綵垂。
讵学巢与由,负此唐虞时。
相如驷马桥
相如辞赋拟风骚,浪迹临邛逸气飘。犊鼻岂应亲涤器,驷车直欲预题桥。
才名当世黄金重,志愿凌云碧汉遥。富贵如何才满意,白头吟里恨偏饶。
送陶给事之福建佥事
绣衣荣作外台臣,送别都门远入闽。天上才承持斧诏,道傍随有避骢人。
公庭草绿榕阴午,驿路花香荔子春。况是皇华旧游地,困穷应达枉应伸。
题华节妇卷
偕老曾将百岁期,一朝凶变竟何为。微躯只合从夫死,大节宁堪使婢知。
镜掩青鸾藏钿匣,缳垂白练系雕楣。于今同穴埋双柩,连理应生墓上枝。
墨君别馆
湖州有君堂,东坡有君馆。我亦常致君,砚池墨花满。
写竹 其一
琅玕节节粉痕香,翡翠毵毵凤尾长。退直玉堂新月上,一帘风露晚生凉。
和祭酒胡先生题种菊韵
佳菊移从何处来,鬓丝相对共毰毸。閒情未得篱边种,老眼长看客里开。
花吐清香飘满径,根培宿土砌成台。高风远慕陶彭泽,诗句应须著酒催。
王止中先生来视其甥庶子黄君既而还永嘉因送之 其二
春水初泮水微茫,千里家山一叶航。随处迟留即行乐,计程灯夕过钱塘。
楮窝
玉堂词客行窝好,绕榻浑将茧纸糊。皓彩透明真月窟,红尘悬隔拟冰壶。
最宜就壁题篇什,不必围屏写画图。宾退随教掩窗户,春时唯恐燕泥污。
题画和俞嘉言韵 其二
向晚雨初过,南湖水气凉。隔帘有荷芰,不必更焚香。
寄一瓢余君
闻君哀毁若为情,骨立萧然鬓雪明。井臼秪应劳阃政,箪瓢犹且托门生。
慈帷惨淡秋灯影,破屋凄凉夜雨声。如此孤贫良不恶,轻肥那得免忧惊。
题风雨竹
杨柳情怀得似渠,望秋先已影萧疏。狂风怪雨从教横,直节贞心只自如。
昔遇轩辕调六吕,曾同毛颖作中书。年来虽是无知己,志抱冰霜自有馀。
寄题住长老万竹深处
万竿森立翠交加,苍雪纷如天雨花。风度微凉侵贝叶,月明清影覆袈裟。
林深灯暝时闻磬,径里烟生自煮茶。何日相过参玉版,禅关尤恐碧云遮。
题静乐轩 其四
斗帐藏春日醉眠,静中唯与懒相便。寻常甲子无心记,看到梅花又一年。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风雨溪居
和赵彦如中秋对月韵
奉和少师端午日赐宴诗韵时同纂修群书于文渊阁下 其二
咏独鹤
扈从回京舟中渡江而作
送子南归二首 其一
和吴中书阁老韵
德州早行遇雨
黄广文席上咏白瓷杯
思报
四时绝句寄题皆山轩 其二
琴室为林典乐赋
送叶经历致仕归建宁
寄蔡景颢
南归沁州道中晓行
送张邦达之四会
写竹寄琴士张逢吉
暇曰读楞严经偶成
题邹园十咏 其八 黄杨
梅花灯
题菩提叶上画山水 其二
题邹园十咏 其二 水石轩
元夕赐宴观灯应制 其一
送叶生来省兄归钱塘 其一
挽筠涧解先生 其一
送永嘉赵惟善之北京司仓
胡祭酒索写洪厓图依韵奉荅辞之
竹深处为刘孟功题
送赵佥事之福建任
题静照轩 其四
出塞述怀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二 灌菊
中秋对月追忆去年诸公遂有存没升沉之感因成近体一首
和韵赠徐子铭
雨中过欧阳编修馆题竹木画上
二月九日瞻望大驾渡江作
丰城剑气
偶成题画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五
为荥阳宰沈彦初写竹 其二
寄画题寄偶武孟先生
种竹 其一
送李教谕之无锡
赠朱编修
倭扇谣
松筠轩
元夕赐宴观灯应制 其四
题临清书屋
题扇上枯木幽石图
用韵元日早朝和邹先生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五 删菊
为张生写竹
题清适轩
北京八咏 其一 居庸叠翠
四时绝句寄题皆山轩 其一
题凝碧书房为江阴徐孟熙赋
篷庵
游神乐观期耦君武孟不至明日耦君有诗见寄遂用韵答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