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绂
浣花溪上草堂前,想像当时思惘然。鬓老风尘多自感,身经丧乱复谁怜。
懒从江夏誇鹦鹉,独向西川拜杜鹃。知己惟应有严武,醉言何事又招愆。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二
忆我童稚时,乡傩竞喧哗。自从别乡县,岁岁天之涯。
俯仰能几时,两鬓忽已华。今年在京国,腊蚁汎流霞。
酡颜发高咏,悠悠兴何赊。皇风无远迩,四海同一家。
茅屋为秋风所破有作
西风昨夜起狂颠,捲我茆斋屋顶穿。红日迸光来枕上,白云拖影到床前。
破铛煮茗煎明月,古砚濡毫蘸碧天。一夜寒窗浑不寐,寸心直至斗牛边。
蔡芝林为蒋公进求画扇遂题
用韩先生看梅韵述怀
嗅梅林下看新晴,顿觉萧然俗虑清。事往觉人犹在梦,才疏于世若忘情。
雨添江水春无迹,雪堕松梢夜有声。自古人生须适意,是非身后托谁明。
四时绝句寄题皆山轩 其二
岚光飞翠入帘楹,枕簟生凉暑气清。公退日斜新浴罢,坐看峰影过州城。
峡中杂咏 其五
崦里山高多昼阴,未昏烟景暗秋林。停舟晚饭舵楼底,犹有夕阳明远岑。
题邹园十咏 其六 桂屏
疑是广寒物,金翠何灿灿。香风四面围,经霜犹不散。
五月一日钦蒙赐扇上有古人嘉言皆当今名翰伏读之馀喜而赋此
新扇初颁拜宠光,格言名翰玉成行。一时暑气都驱却,四海仁风得奉扬。
皓彩照人如月样,微凉拂鬓有天香。菲材自愧浑无补,喜睹南薰物阜康。
送任大参勉之福建
都亭南望路迢迢,仗拥双旌引去轺。官拜大参行外省,人推清誉满中朝。
风回海舶珠犀集,雨洗闽山瘴沴消。服远最宜恩信立,伫听嘉政播民谣。
题邹园十咏 其十 蒲石
爱此九节蒲,托根一拳石。晴窗风日妍,相看眼逾碧。
四时绝句寄题皆山轩 其三
屋外青山画不如,屋头高树影扶疏。晚来宾退轩窗静,一榻秋声夜读书。
题枯木竹石寄马桓仲
每忆君家溪水边,排檐竹树翠生烟。好教预扫林间石,待我重来一醉眠。
送周编修复任还南京
十载词林来考绩,两京佳丽遍游观。纪行随处添新藁,拜命归时复旧官。
雨过秣陵山色好,潮生杨子水容宽。悬知别后重回首,寒树江云路渺漫。
戏贺俞行之纳宠兼简同舍谢郭二秀才发一笑粲 其一
欢娱良夜喜更长,恼杀多情同舍郎。枕冷衾寒眠未得,春风只隔一重墙。
题江村渔隐
钓舟随处泊,风飏一丝轻。久已潜踪迹,那能识姓名。
雨添春水阔,山带夕阳明。独有沙边鸟,时来共结盟。
为荥阳宰沈彦初写竹 其一
宜风宜雨又宜烟,一度相看一洒然。有此信知人不俗,绝胜栽柳向门前。
挽菊庄金德厚先生
别去两经春,寄来书更频。只期重握手,宁料永伤神。
禄养悲贤子,情亲泣故人。遥怜篱下菊,今岁为谁新。
题雁 其一
才见南飞又北飞,飞来飞去不相违。惭余壮岁游江海,头白而今未得归。
写竹送张文惠归梁溪
退直归来腕已劳,因君灯下又挥毫。持归好向人间说,拾得池头綵凤毛。
篷庵
织苇代陶瓦,破竹编篱笆。顾非城郭宜,自是山人家。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送周经历之广东神电卫
游神乐观期耦君武孟不至明日耦君有诗见寄遂用韵答之
梁不移先生以诗示其子修撰用次其韵 其二
和钱博士先生除夕感怀韵
听风雨
酬承天寺幻师病中见寄
挽吴母
过梅花堂
寄徐伯玉
题画和俞嘉言韵 其一
写竹寄俞朝宗先生
种竹 其一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五
胡祭酒索写洪厓图依韵奉荅辞之
送廖教谕再任松溪县庠
题苍筤池馆
题扇上枯木幽石图
中秋宴集分韵得青字
送章秀才归松江
分题得彭蠡湖送施员外之南康太守
元日朝回为陈秀才写竹因题
玉笋晴云
过沈修撰留酌醉后书赠
雨中过欧阳编修馆题竹木画上
送大学士黄静庵先生拜封归永嘉 其一
写竹送袁文理之官湘阴
四时绝句寄题皆山轩 其一
到北京
和吴中书阁老韵
清风林
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寄刘士俊
题杜工部浣花草堂
送怀益州长老之四明
逢武当道士李幽岩用王修撰韵
相如驷马桥
送僧归吴兴用杨进士韵
濑水美仲琰也史仲琰能绍先志故美之
北京八咏 其四 太液晴波
风雨溪居
寄潘子安
谢吕先生惠幅巾
舟中晓望都城有怀诸公
题邹园十咏 其八 黄杨
题竹寄浦懒翁 其一
王止中先生来视其甥庶子黄君既而还永嘉因送之 其三
寄邵希远校书兼简叔行东屏
病中述怀二首 其二
塞上杂咏用耦武孟韵 其二
为夏叔度写葡萄于雪洲之上因赋叙别
北京八咏 其一 居庸叠翠
写竹赠廖纪善
寄示大儿默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五 删菊
病中述怀二首 其一
米家船
写竹寄梅轩
挽彭秀才叙古
代作送大学士黄静庵先生拜封归永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