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别王立庵

别王立庵

明代 王渐逵

五年羁客落萍踪,垂老江湖白发重。丹诏有春来紫阙,孤臣无语泣东风。

诗人王渐逵的古诗

奉寄鳌峰李老丈一首

明代 王渐逵

几年违别忆高贤,咫尺清风未结缘。尘梦尺惊河汉外,客槎疑泛斗牛边。

瑞光遥射金银阙,紫气充连若木天。重拟一尊同浴日,坐观沧海变桑田。

寄谢张方伯犀浦

明代 王渐逵

林钟动炎飙,我稼怀初熟。驾言上小舟,遥向青萝屋。

高畬喜得雨,田父仰沾足。去岁苦旱饥,赖此庶充腹。

今朝江渡口,仓遽走儿仆。手持故人书,凉荫卧且读。

书中竟何有,历历写衷曲。忆昔为曹郎,出入联镳轴。

讵看岁月周,流光迈淹倏。负疴缅旷莽,朝事不经目。

同时几豪彦,一一忘所录。而我甘耕农,已君居省辖。

伯氏今何如,不审燕与蜀。人生慨萍梗,尘梦纷蕉鹿。

知君重契谊,感意情弥笃。还期理篙楫,拜悟越山麓。

临风寄咏言,于焉致忱曝。

山中秋夜感兴 其十

明代 王渐逵

台上阳春日半晖,石翁寻乐已忘机。溪头忽遇程夫子,长笑吟风弄月归。

生日答伦右溪韵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岁月蹉跎半百间,进脩无力强舒颜。道惭弧矢空成志,酒向亲朋可放閒。

坛樾独看寻旧社,陇头犹望闭玄关。溪头小艇寻真乐,得与春风共往还。

题泉翁天湖亭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逍遥蓬岛即仙都,范蠡功成亦五湖。此是泉翁超度法,倚阑曾见白云无。

送公裕使还

明代 王渐逵

穗城霏雨暗朝暾,十月楼船海气昏。柳色况逢遥落后,菊花仍照别离尊。

潞河去鹢春相急,合殿擎云晚更掀。贾子有才元不负,长卿多病复何言。

空山吟十咏有序 其九 清源洞

明代 王渐逵

源头清彻浩无涯,西岸蒸桃染绛霞。岩外风尘浑不到,莫将流滓腻飞花。

同六舍弟卜居城西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城西旧游地,爱此足清幽。卜筑成新构,栖迟协素谋。

稻花随应户,秋水可通舟。犹自欢邻里,新醅酒正刍。

避暑山中十咏 其三 登楼

明代 王渐逵

空苍望不极,晓色太分明。樵雁平相接,旗萝翠欲擎。

北阁云方淡,东山暑气轻。忽惊浮旭日,已觉动冲情。

寿岑浦谷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君辞北阙归沧海,我亦移家向穗城。世事转篷人易老,梅花催酒客初醒。

剧谈共对班荆坐,万虑空馀入社情。更喜祝融开寿域,即看南斗避文星。

绝句十首 其十

明代 王渐逵

村家处处整犁蓑,才入春来百务多。却爱有情双白鹭,柳塘无事日相过。

别胡青岩督学四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忆昔在燕京,贤哲翕然至。矩步遵洙沂,言论窥姚姒。

求友得大洲,与君同契谊。朝夕承眷嘉,煦润喜深媚。

获罪归田园,旅寓失所寄。乡朋绝通问,知交动骇异。

二君忘形迹,温慰益已继。令我激素衷,终夜不张寐,

饮少登伦贤侄桂花居时菊品盛开诗以纪之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两酌寒花对主人,鲜妍群煦座中春。不将丽色誇名族,独与高贤作近邻。

漏促每深残夜兴,朋交同有廿年真。恨来理棹归山速,不即携壶更一亲。

访湛甘泉翁上唐山居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肩舆遥度越山崔,野色岚光拨不开。古壁重留丞相记,绿阴高护尚书台。

馌耕浓向交畦聚,听讲云从独鸟来。翻忆往年冬至梦,淳醪真饮石翁杯。

和西樵出山韵

明代 王渐逵

回首朱明意若何,石楼潜听步虚歌。黄龙锁断梅花路,只恐游人到不多。

绝句十首 其九

明代 王渐逵

雨涨咸潮欲退时,沙螺

环谷八咏 其三 河泉诗社

明代 王渐逵

出语好惊人,累日不成语。呼童觅吴笺,忽得江头句。

世寿堂为周少参题

明代 王渐逵

河洛锁烟霏,腥膻遍区域。海岳汤昏割,午会厄百六。

建邺萃真皇,中原更恢复。治协华胥邦,诗咏唐豳俗。

吴江隐奇踪,寿考仍相续。一朝异事传,四国欣所欲。

花源迷故津,菊水沦幽独。更老名汉庭,于君见贞笃。

积善理所宜,仁风亦孚育。缅怀未登堂,见君已凝目。

乃知德故寿,亦有名与禄。琼瑶叠嘉珍,展卷心自肃。

眷言荣素心,神歆媚馨福。

雨中有怀白斋古林

明代 王渐逵

停午海云起,淋浪竟夕连。水添惊宿鹭,风急乱鸣蝉。

舟楫忆昨日,阴晴异一天。支颐撩尔思,剪烛不成眠。

山中秋夜感兴 其十三

明代 王渐逵

六经群圣本宗元,派出新枝尽子孙。翻笑世儒痴自异,错将苗孽作根源。

王渐逵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