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东林夜月

宿东林夜月

明代 王慎中

等是诸峰里,到此居然别。莲池鉴净心,竹然疏玄发。

前岭敛浮云,中天吐华月。轮浸千流满,镜悬万景灭。

魄岂缘朔生,光非从夜发。仰视步庭中,一与山僧说。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送许进士应元知泰安州三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才子初为政,青春独领州。礼坛遗夹谷,封社旧姑尤。

岱岳标方望,长河背郭流。无因赠鲁缟,为尔赋齐讴。

寿毛砺庵阁老七十 其三

明代 王慎中

十地丹丘合,三山碧海望。玄夷授玉笈,王母奉金觞。

杖屦东山社,松筠绿野堂。苍生悬谢傅,何日贲云章。

和胡双华郡丞郡斋言怀见贻之作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何事专城贵,偏多怀土心。题诗常对吏,寄兴在抽簪。

长物看青组,幽期览素琴。愧持巴里曲,欲缓越人唫。

寄睦

明代 王慎中

最爱梁园脩竹馆,风流帝子独翩翩。豪华却尽攻文苦,宠数偏能养性全。

马过繁台谁可记,雁飞蓬沼信难传。山中桂树偏翻甚,寂寞柴扉养暮年。

章江校士六月十七夜月有作因示诸属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日入群动息,予亦遂休兹。稍喜喧浊屏,徙步临前墀。

仰见明月出,忽与心赏期。湛旷神俱王,虚明意自宜。

况逢时雨霁,宿润含华滋。品物各怀荣,因得静中窥。

始寤玄寂理,宁为躁竞知。亦有盈樽酒,屡进不一持。

非为莫与同,真赏岂因之。

南郊夏行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路转妨旌折,桥平度马齐。风花一水静,烟柳万家迷。

目极心逾远,朋高酒共携。前寻还有径,应是武陵溪。

夏日病居杂兴十首 其九

明代 王慎中

一卷黄庭经,藏在枕头里。因病少静清,聊得刊数字。

挽王佥事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近日看流辈,似君操行稀。守官遭吏议,久宦有儿饥。

处室无长物,附身惟故衣。生平违握手,没后涕偏挥。

寄本兵苏舜泽公 其五

明代 王慎中

诸边谁最系安危,不战堪言是善师。抚得降酋成骨肉,慑教丑类识旌旗。

题张封君南圃池亭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别业借恩光,台池草木香。玳梁栖燕子,锦石戏鸳鸯。

荷密鱼难聚,花繁鸟易藏。如何堪比胜,金谷在河阳。

伯氏曾渐溪先生奉使册靖江王敬上四十四韵

明代 王慎中

汉将标南纪,周王暨外埏。黄支开象郡,赤社直牛缠。

潍水扶桑表,郁林沧海边。霜清八桂瘴,岚结九疑烟。

立壁攒青盖,飞峰削紫莲。伏波盘荔峡,罗阁瞰梧川。

光色美如此,珍奇产固然。轨苞输御府,贡篚达郊廛。

经野襟交广,肇封俯柳全。授圭罗赭组,分土胙炎天。

玉叶枝璀璨,银潢派接连。维城宗子令,开国大君专。

带砺河山固,金汤磐石坚。瞻依一万里,屏翰二千年。

惇族纡宸眷,建侯展睿权。文阊簇仗启,广乐鼓镛阗。

贝阙丹霞袅,铜楼霁景鲜。冠裳趋济济,缨

别业杂诗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山人向客欢,此地日如年。不悟幽閒永,翻疑晷刻偏。

萧条机事浅,澹泊谷神全。始信樵山顶,烂柯非妄传。

游清源山同洪芳洲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同病本相怜,游携接胜缘。短筇递间执,两屐对分穿。

逢石呼俱坐,探经览共研。不知形已黜,目击两茫然。

金山杂诗八首 其四

明代 王慎中

康定陵前栖夜乌,盘林郁郁锁松梧。总闻再造驱戎虏,不见千官拜鼎湖。

内使司香开寝殿,祠臣常祀扫金铺。翠华缥缈空中度,绛节灵应群帝俱。

和吴通守夜月思乡之作

明代 王慎中

海邦亦共月,何事忆荆扉。偶见如环景,能堪碎璧辉。

羁心因自感,高咏觉声希。莫自思乡切,还看承诏归。

西江月 咏芙蓉四首 其四 霜中芙蓉

明代 王慎中

熻熠偏增淑态,晶荧直逼明姿。银缸高照最相宜。

撩得芳心难睡。

影闪虚疑态去,光摇错认娇随。中宵魂荡笑贪痴。

枉被无情勾引。

寄本兵苏舜泽公 其七

明代 王慎中

灵州城上月弯弯,洗净尘氛照汉关。唱尽军前横吹曲,回头正见纥干山。

场中玩月同顾东桥陈石亭二公

明代 王慎中

野兴夜邀欢,閒场十亩宽。微风来席上,明月出云端。

幽姿澹水木,远景含峰峦。满天同一色,无似此中看。

寄陆北城

明代 王慎中

芳草春风处处吹,相看数舍起劳思。人过户外常盈屦,士向谈劳尽解颐。

且乐青芹香冉冉,莫教白雪鬓垂垂。有文不遇工何益,知子良非一卷师。

游五老峰四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积有耽奇癖,登山好问源。不辞千嶂迥,独访一峰尊。

飘袖连飞鸟,攀萝学挂猿。累累冈阜起,坐阅尽儿孙。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