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武阳民家

宿武阳民家

明代 王慎中

一室疏灯夕,百思扰客怀。草虫鸣暗壁,槐雨滴阴阶。

徇禄今谋拙,躬耕始愿乖。病身应自计,归去守荆柴。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金山杂诗八首 其六

明代 王慎中

累累青冢碧山隈,银海铜泉中映回。百岁吴阊宝剑出,一朝茂苑玉鱼来。

牛羊昼下新樵径,牧竖夜窥旧锁台。又道东阡营石椁,路人徒有雍门哀。

洪芳洲相送至山魁客舍

明代 王慎中

殷勤壶酒杖头携,客舍墙边梅一枝。此后梅花应入梦,分明记得把君卮。

登江州城从中丞王公

明代 王慎中

雨馀草木新,节钺宠行巡。飞雉随骢转,啼莺唤隼频。

军容观楚卒,国姓记江人。清霜飘大路,万里静纤尘。

挽周迹山周以谏杖死四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万事真长已,孤生敢自私。批鳞当逆处,收肉在寒时。

复衣仍赭服,正寝托丹墀。片玉今埋矣,无因谏用尸。

至馆视芳洲读处因书所见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渴鸟下来窥砚水,微蟾初上照弦琴。素题当几埃如墨,知是㷊膏映夜深。

赠张东沙临清兵备

明代 王慎中

忆昔相逢伤草草,如今再见忻怀抱。坐来秖是玉山凝,立谈便托金兰好。

君年方壮已高位,鬓发如云施绿黛。朝日辉光照绶衣,外台意气从轩盖。

诸侯列郡望风裁,将校分营备皂台。高牙猎猎朱旗建,潭府森森画戟开。

治兵能训常多暇,出众英才称大雅。虽然授节统军容,却擅落毫增纸价。

七言破的罢弯弧,五采文成才调马。对座芳香振蕙襟,垂帷纷郁极书林。

共言为政兼儒术,复有寻仙出世心。莫用酬君惭楚璧,幸须惠我比南金。

在郡作

明代 王慎中

忆从束发通朝籍,才薄遭时报效赊。直木孤生先得伐,明圭太效易成瑕。

朝天路绝辞风叶,去国身轻失水查。窜逐元非明主意,衔恩不忍赴怀沙。

挽蔡司成夫人丁氏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桃叶宜家日,摽梅育子时。问来贮杂佩,佐学喻机丝。

扇掩月临匣,衣藏风举帷。蘋蘩今罢采,空复涧滨滋。

平蛮凯歌十二首寄胡总制梅林公 其六

明代 王慎中

义激诸军奋怒肝,蛮腰如草恣薅芟。鲸鲵血变天池水,日色殷红照万山。

侠客行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目慑荆卿非勇胆,锥伤晋鄙可羞颜。棱棱怒气堂坛上,颈血看溅十步间。

宿碧云寺

明代 王慎中

杖藜日晚寻丹壑,解骑霜晴宿碧云。十月悬泉飞玉瀑,三天现镜转金轮。

雕梁曲槛蒸霞气,翠瓦朱甍坠露纹。石椁牛山俱有恨,长留凉月照瞿昙。

十二夜月清甚与张子同玩感述

明代 王慎中

高旻荡浮翳,仲冬淑气清。凉夜何未央,憩坐临前楹。

舒景扬云端,皓魄委广庭。灏英鲜瑶席,华彩鉴雕棂。

稍稍风露重,微微河汉明。眷兹天宇宽,展宴谐芳朋。

抚景遗俗迫,即事寡氛婴。岂惟祛烦积,亦以湛心灵。

戒盈君子德,和光达士情。葆曜贞有孚,养晦善自名。

治园偶作

明代 王慎中

隙地为园学种蔬,带经自灌更教锄。中心取适非谋食,老圃堪言我不如。

户部寓直作

明代 王慎中

凉月静高松,华扉掩几重。沈冥遗吏道,恬旷绝人踪。

宴坐时闻桂,行吟暗度蛩。漏声风易断,山翠露偏浓。

襆被同今宿,含香异昔逢。羁违云卧性,病损世交容。

择木难如鸟,潜泥不是龙。千门分曙里,犹记听朝钟。

予行部丰城建安李君时言往提督滇南道出兹邑相见甚欢君出高文见示 ...

明代 王慎中

一从为别苦无欢,汩汩交游意不存。此道常遭下士笑,将心懒向世人言。

斜阳萍水逢㩦手,深夜兰灯惠讨论。不悟当筵忘肉味,含情相对似穷源。

参知笔峰宗兄将入京道出吾邑枉访林居赋此为别

明代 王慎中

已无迎送绝人群,犹复杖藜出候君。耳洗嫌因闻世事,头风喜得诵新文。

山中偃息惭龙卧,陌上差池惜雁分。莫怪临岐频怅望,有谁人肯访閒云。

唐娄江明府邀游九日山同黄竹溪东石二公四首 其四

明代 王慎中

处室何其迫,坐为城郭拘。稍看山色遍,顿使俗情无。

此地宁须买,今茅即可诛。且将狎鸥意,暂尔伴飞凫。

过黄后溪江楼十首 其八

明代 王慎中

水面层楼如涌出,波心复磴若乘空。玉盏倾残人在镜,瑶琴鼓罢曲随风。

晓发建昌

明代 王慎中

侵晓戒征衣,严城未启扉。鸣驺遥即路,徒御静相依。

历历星初散,涂涂雾稍稀。身随车辙转,心事怅多违。

白鹿洞见张东沙壁上留题

明代 王慎中

登高能赋者,到处有新诗。草木留光宠,云峰发咏思。

护持山鬼力,指说野僧知。大贤难继作,吟玩但嗟咨。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