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计甫草至寓斋

计甫草至寓斋

明代 汪琬

门巷何萧索,惟君步屟频。青云几故旧,白首尚风尘。

身受才名误,文从患难真。耦耕知未遂,相顾倍伤神。

诗人汪琬的古诗

题书屋壁

明代 汪琬

繁花覆药栏,竟日自盘桓。欲掇浮名易,能持晚节难。

蔬盘支岁俭,絮帽敌春寒。莫觅安心法,心闲是处安。

寄赠吴门故人

明代 汪琬

遥羡风流顾恺之,爱翻新曲覆残棋。家临翻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簿祠。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赋得宫人入道二首 其一

明代 汪琬

翻因薄命爱长生,羽氅云冠再拜行。曾被玉皇教按曲,忽随金母学吹笙。

颜逢炼液重疑艳,身为持斋转觉轻。从此幽栖如野鹤,万年枝上月空明。

答友人出山之问

明代 汪琬

不嫌野父便交欢,讳说头衔是史官。车为久悬羞再驾,冠宜长挂怕重弹。

丛祠散社分余肉,僧钵逢斋寄一餐。此段风流那易得,肯驰崄岨涉波澜。

东归道中 其三

明代 汪琬

醉翻余沥浣征衣,喜向风尘暂息机。多少春明退朝客,十年曾有几人归。

和李退翁侍郎读水经注忆洞庭之作

明代 汪琬

曾持使节远扬舲,落木层波共杳冥。泽畔木人哀郢客,云中何处降湘灵?

雨过斑竹千丛绿,潮落芳兰两岸青。回首旧游今阻绝,不堪寂寞对遗经。

两不如篇

明代 汪琬

我不如王仪曹,爱驱烟墨追风骚;我不如梁侍御,遍参耆宿啖蔬茹。

诏恩休沐一事无,相携不待折简呼。金鱼池上莺啼蚤,共握蒲葵藉芳草。

慈仁寺中花更稠,酒酣覆尽白玉舟。自惭不作一钱直,惟有谈谐略相及。

联镳接茵能几时,归来又荷田间笠。伯劳燕子西复东,青春堂堂如转蓬。

中原二子无消息,独立斜阳数去鸿。

过石坞

明代 汪琬

主宾无语似相忘,净扫青苔坐夕阳。乳燕飞飞蛙阁阁,楚萍谢絮满池塘。

送屈生还南海

明代 汪琬

罗浮神仙堀,名胜天下闻。岧峣东西樵,异花霭氤氲。

花间蛱蝶大于扇,疑是麻姑五色裙。君家旧住罗浮麓,偶负巾箱出岩谷。

一枝藤杖宛如龙,徒步频歌远游曲。远游兴尽忽言还,莳药眠云掩旧关。

惭予未绝三彭累,矫首罗浮那可攀。

春夜望月

明代 汪琬

客居如空山,风物澹欲绝。返照既已收,余霭旋明灭。

泠泠冰下泉,了了松间雪。相对寂无言,禅心与初月。

同王十一赋得江猿吟翠屏送陆巴州之任

明代 汪琬

君不见巴东山色连巴西,江头日落风巴巴。行人过此不能去,停车愁听江猿啼。

岩壑千里断行路,藤梢葛刺纷无数。啼猿弄此犹未了,倏然腾上青枫树。

使君行指蚕丛祠,巴人道迎歌《竹枝》。歌声将绝猿声续,清音袅袅如哀玉。

锦官驿外杂鸣泉,大剑山头悲落木。此日长安一忆君,知君遥宿阆城云。

各中夜夜啼猿起,若到三声那可闻。

计甫草至寓斋

明代 汪琬

门巷何萧索,惟君步屟频。青云几故旧,白首尚风尘。

身受才名误,文从患难真。耦耕知未遂,相顾倍伤神。

闻刘主事移疾将往苏门赋赠

明代 汪琬

刘郎欲投效,去隐苏门山。区区青墨绶,弃门如等闲。

苏门自昔多幽趣,曾是孙登长啸处。山色遥连盘谷云,竹声半落淇园雨。

秧苗参差槲叶齐,居人何减武陵溪。闭门自有飞花入,高枕常闻过鸟啼。

刘郎乞身真不恶,葛巾布袍差足乐。案上频钞《内景经》,炉中祇养长生药。

女能织帛男能耕,门生扶舁相随行。丈夫适意且如此,安用悠悠世上名。

东归道中 其一

明代 汪琬

鹎鵊声中雨似丝,昏昏乡思苦难支。楝花风起归舟急,要趁黄鱼上箸时。

严氏传砚斋 其三

明代 汪琬

燕寝凝香有昔贤,百年手泽至今传。铜山钱埒知多少,不敌君家宝砚田。

世祖章皇帝挽诗

明代 汪琬

已致升平胙,兼高孝治名。弥留念文母,仓卒托阿衡。

寝殿陈龙輴,离宫撤翠旌。犹传罪己诏,呜咽走苍生。

南苑停调马,东邦罢贡鹰。车书方正统,弓剑忽遐升。

玉几嗟空设,銮舆忆旧乘。苍茫哀痛日,大誓复金縢。

忆宋牧仲黄州

明代 汪琬

齐安道上风土嘉,修篁卢橘森槎丫。使君篁领本无几,日未停午先放衙。

徐呼官骑出江郭,蹋遍篱笋穿林花。青山隔岸敛晴雾,赤矶映水蒸明霞。

竹鸡乱啼江路晚,乘兴径入鱼蛮家。我闻髯翁昔寓此,曾借隙地开耕畬。

荷锄自种元修菜,赋诗屡乞桃花茶。有时月出江水碧,招携佳客浮轻楂。

可怜遗迹渺难问,流传两赋人犹夸。使君南行颇快意,安用凭吊生咨嗟。

江山风月不易得,殊胜贾傅官长沙。计期已见三寒食,明年候汝趋京华。

官军行

明代 汪琬

乱飞沙禽吠村狗,官军夜逾谷城口。
大船军船争避行,长年吞声复摇手。
锦袍绣箙月中明,牛肉粗肥挏乳清。
胡琴遍伊凉曲,尽是冰车铁马声。

传是楼记

明代 汪琬

  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楼。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菴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宦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誖否耶?

送魏子存之成都同西樵周量贻上

明代 汪琬

凤城垂柳为君攀,西去高轩指散关。望帝愁魂春树外,卧龙故垒夕阳间。

天悬鸟道连三峡,地入蚕丛控百蛮。到日不妨频吊古,讼庭草长簿书闲。

汪琬

汪琬

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鸿博,历官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编修,有《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
► 4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