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吴俨
落木萧萧动客情,寒砧又起助秋声。逐南砧雁过江去,望北固山驱马行。
赠别诗多囊橐重,关心事少往来轻。到家松菊浑无恙,稚子牵衣一笑迎。
和杨少宰孪子韵
屋头不用听灵乌,闻得家人笑语呼。夜半灯花长一尺,朝来日影射双弧。
蓝田种就连城璧,沧海生成照乘珠。家学渊源知有自,勿愁参鲁与柴愚。
游观音阁二首 其一
石壁临无地,江流激有声。樯乌依岸宿,水鸟避人行。
日度松阴转,风来暑气平。要知形胜在,历历问山名。
乙卯季冬见白发效乐天体三首 其二 问白发
晓来对雪常梳发,镜里何缘得上头。岂为作诗真太苦,或因谋国有深忧。
官叨七品谁言贵,年过三旬未识愁。莫是家庭元有种,人言今日可凭不。
哭李充昭
虚堂落笔鬼神惊,生縳龙蛇卧素屏。莫怪遗文无谏草,白麻犹未拜延龄。
送守溪乃兄世隐东归
难弟归来兄亦归,高堂齐著老莱衣。洞庭金橘霜前熟,笠泽银鱼雨后肥。
伐木有声来户牖,采薪无伴扣岩扉。山边水次逢人语,莫道长安是与非。
送聚上人还普应寺
铃语遥遥紫翠间,分明为报远公还。龙施明雨迎新檄,雪作天花散旧山。
净土未归飞锡远,清淮初渡木杯閒。从今高卧双松底,便是渊明懒出关。
闻李健斋斫窗前双桐诗以唁之
斫却青桐树,墙根自少阴。流金日应铄,何物助清吟。
请柴墟赏紫牡丹
十年前赏旧花栏,幸喜重来得饱看。谩插藩篱防折损,欲留富贵补酸寒。
竹笼无藉青丝菜,画省应怜紫玉盘。明日花前须尽醉,一番风雨一凋残。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 其八
清风明月两无求,花径柴门日转幽。莫怪主人归较晚,君王有诏欲分猷。
送李孟寅下第
长安已误看花期,千里乡园有梦思。贫乏故人同卧起,萧条官道独凄其。
云飞每恨青山隔,水涸长嫌画舫迟。试问长年何日到,芙蓉秋水未开时。
客窗闻雨
宦情羁思两悠悠,落叶寒声战暮秋。今夜萧萧窗外雨,无端添得许多愁。
次匏庵先生板屋韵
次白岩韵
江壖潮落水痕深,江岸楼高近十寻。云鸟影从窗外度,水龙声在树头吟。
空林雨过无三伏,石窍风来有八音。自古国谋多野获,不妨乘兴数登临。
送刘衡仲宰浚县
此地曾回墨子车,君行切莫更踌蹰。旧时风俗多酣酒,今日人家半读书。
野外劝耕春雨足,帘前听讼晓星疏。严君治县应留谱,善政先看视篆初。
次白岩西亭韵
橘中妙理不容谈,帘外青山自可耽。鸟度方塘归瞑树,风吹急雨洗朝岚。
诗章立就公何敏,酒令方严我不堪。回首故园无百里,对人休唱望江南。
景鸣和章欲任痴名予不敢许复次前韵
低头真合拜吾兄,兄自无言意亦平。地让一头明退舍,战曾三北敢称兵。
亡誇为有予真妄,智欲成愚子不情。掷笔据梧聊假寐,令人千载忆庄生。
同白岩诸公清凉寺避暑二首 其二
古寺遥看入碧空,竹间石径暗相通。九重宫阙云霄里,千里山河指顾中。
地迥自应消暑气,树高偏易起秋风。翠微旧址今安在,不用殷勤问远公。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 其一
绿树莺啼春正深,絮飞花落满园林。长松不改青青色,岁暮相看共此心。
寒夜独坐用前韵
床头酒熟不须赊,墙外箫声隔几家。檐溜渐冰疑作柱,灯光无焰未成花。
雪山尚记形如旧,月殿平看影欲斜。吟退笔尖髯冻折,要将冷澹向谁誇。
渡口晓行
晓色苍苍暑气平,绿杨深处有人行。百年沙岸随流徙,五夜风帆趁月明。
归客未能离北土,野禽先解学南声。浊流到此应穷尽,遥记清源是驿名。
吴俨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208篇诗文
寿维之父母
朝天宫习仪回道中口占一首
送体斋先生省祭
和白秉德寺中斋宿韵二首 其一
听郑伶琵琶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十四 折桂桥
西涯宅观梅花
齐鲁观风送熊绣衣
谒刘谏议祠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十六 续古堂
马先生徙宅戏赠
送徐州苏指挥致仕
赠瀚侄 其一
送李司徒
寿伯舅谦斋翁
送仲惟馨
题扇寄徐文烱表侄
用守溪韵送俭弟
寿张司寇乃翁
送充道乃兄某南归
送西宁兵备潘以正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 其三
寿丘阁老先生
游功德寺次朝文韵二首 其一
船窗对月
送陆全卿巡按福建
砚瓦墩为周仲鸣作
送张大尹
哭太皇太后次郑亚卿韵二首 其一
惠卿惠诗次韵奉荅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一 东庄
登鸡鸣塔次白岩二首 其二
送沈寿卿
和西涯先生夜坐韵
挽欧时举次苏伯诚韵 其一
同白岩诸公清凉寺避暑二首 其一
寿德辉母某太夫人
寄堵乐耕 其二
东庄十八景为匏庵先生赋 其十七 耕息轩
观史黄门莲叶砚有感 其一
送张亚卿进万寿表分得秋字
谕骥儿二首 其二
世卿诵斗草联句戏次其韵
送张朝敬下第
示骥儿 其二
和石学士予庄韵四首 其一
用卜居韵邀国贤赏雪
谕骥儿二首 其一
挽欧时举次苏伯诚韵 其二
迁居后泾川以诗见惠因次韵
宝应湖阻风
和石学士予庄韵四首 其二
送李宗渊南还
送杨中书代父扫墓
寄刘东山五首次国贤韵 其三
寄堵乐耕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