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匏庵先生板屋韵

次匏庵先生板屋韵

明代 吴俨

达官宜高居,胡为喜卑下。
岂是三命余,动欲循墙者。
天予固甚丰,自取恒欲寡。
何必大厦成,而后虚三瓦。
无梁架榱题,无牖饰丹赭。
惟有窗隙中,尚能通野马。
鬼瞰非所忧,客来可延坐。
看云数卷帘,看月疑乘舸。
温燠不知冬,通明复宜夏。
有书常满床,有酒常满斝。
自读仍自斟,高情还自写。
岂无数仞堂,得志弗为也。

诗人吴俨的古诗

方山四景 其三 粤陇鸣乌

明代 吴俨

粤王遗陇名犹在,古木疏疏半已枯。每到月明霜满地,直教啼杀树头乌。

观梅次西涯韵

明代 吴俨

带雪移来竹外枝,藏深犹恐或伤之。百花头上应先发,二月江南已过时。

莫向高楼吹玉笛,秪宜东阁赋新诗。广平纵使心如铁,相对宁辞酒满卮。

送苏伯诚由江西改四川提学马上作

明代 吴俨

长空雪霁朔风号,送客方知去客劳。蜀道莫言今日易,庐山还似旧时高。

玺书新换增光彩,旌节长悬脱羽毛。试看青襟谁最好,笔头滚滚带春涛。

送南京张学士先生

明代 吴俨

东白文章旧有声,金縢国史诰初成。南都命下新承宠,九月秋高始启行。

铃索不愁深夜警,官衔犹带北门清。石头城外秦淮口,一片轻帆挂月明。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 其四

明代 吴俨

芙蓉枝上露华清,杨柳阴中独自行。江上美人期未至,停歌不发更含情。

送徐二母舅

明代 吴俨

箫鼓喧喧满画船,路人遥指作神仙。居家人必千金产,赡族先分二顷田。

云影倒流歌扇底,燕雏轻拂舞筵前。谁知元舅长相忆,夜夜池塘梦惠连。

寄任十

明代 吴俨

而翁与我是忘年,我忆而翁愿尔贤。孝似曾参宁过分,弟如王览亦当然。

夜深灯火宜勤学,雨足郊原好种田。勿逐少年游侠伴,斗鸡走马县门前。

挽欧时举次苏伯诚韵 其二

明代 吴俨

少年不作探花郎,老去功名心更忙。白发穷愁多夜雨,青云得隽已斜阳。

殿前同对三千字,门下谁持一瓣香。丹旐飞飞归旧路,旅魂彷佛记吾常。

秋江一棹

明代 吴俨

万里长江一镜平,空林落叶战秋声。孤舟不畏归来晚,已见沙头候火明。

送李亚卿致仕

明代 吴俨

才看平寇归台省,又见投簪出国门。报主有心身尚健,论兵无地舌空存。

青山梦与红尘隔,绿野词从白雪翻。归路正当春景暮,东风江上落花繁。

送黄司空

明代 吴俨

昔年冀北公辞我,今日江东我送公。报政岂应如许速,爱君曾有几人同。

山因剪伐材将竭,民为徵求力已穷。谁向九重陈至计,班行瞻望老司空。

送徐子仁

明代 吴俨

两袖披披兴浩然,儿童多识是髯仙。搜奇童酉云生履,览胜三江月满船。

无处不为诗债苦,有时还向酒家眠。到头怀土心难遣,此日登楼忆仲宣。

听郑伶琵琶

明代 吴俨

郑伶名价重江东,五百梨园伎尽空。
子夜猿啼残月白,上林莺老落花红。
江头商妇愁无限,塞外明妃恨不同。
可惜曹纲今去远,何繇两市斗西风。

送西宁兵备潘以正

明代 吴俨

五月霜风卷旆旌,六蕃相率道傍迎。只今塞外无烽火,空负胸中有甲兵。

校猎平原秋草碧,投壶客舍夜灯明。谁知缓带轻裘者,自是官家万里城。

送聚上人还普应寺

明代 吴俨

铃语遥遥紫翠间,分明为报远公还。龙施明雨迎新檄,雪作天花散旧山。

净土未归飞锡远,清淮初渡木杯閒。从今高卧双松底,便是渊明懒出关。

和西涯先生拟卜居宜兴韵三首 其一

明代 吴俨

画船曾泊旧城阴,綵笔亲题汉上襟。梦卜敢忘明主意,登临不负壮年心。

幽并客向沙尘老,湘汉人愁草木深。阳羡溪山真不恶,即今坡老是知音。

方山四景 其一 杏林春雨

明代 吴俨

千株万株山杏开,无奈开时骤雨来。半委泥沙半流水,山灵亦自为花哀。

送孙少卿

明代 吴俨

殿头供奉老鸿胪,心欲求閒过旧都。月请俸钱真不薄,春游山水自堪娱。

礼成为奏三年绩,家近浑无百里途。明日玉阶仙仗外,也应随众效嵩呼。

侍家君游牛首登兜率崖次青溪韵

明代 吴俨

老大登临兴尚豪,远随杖屦竟何劳。道傍雨洗松根瘦,树杪云连石笋高。

僧爱孤虚新起阁,鸟嫌峻极不营巢。为休足力频思坐,欲问青天首屡搔。

谕骥儿二首 其一

明代 吴俨

交游零落少知音,骥子须当识我心。盛酒盆埋红杏底,采莲舟系绿杨阴。

梅开溪上千株雪,橘熟霜前满树金。终日击鲜应溷汝,行厨多只在山林。

吴俨

吴俨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 20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