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徐贲
五索效韩偓 其四
琵琶性里好,曲调手中便。一朝弦断尽,欲接却无缘。
待弹不可得,从郎索新弦。
同高记室访虎丘蟾苞二上人
林下曾相见,重来记往年。笑谈俱是法,去住本无缘。
山溜泉通脉,帘阴竹护烟。暂忘人世事,得此共栖禅。
送唐处敬赴嘉兴
次韵偶感 其一
新浴兰汤重理妆,佩声隐约碧罗裳。寻常不为春风妒,谁信相逢也断肠。
待董彦正文学次王守敬主簿韵
旅馆江湖苦往来,那堪时节并相催。雪当腊尽寒才见,梅在春前冻未开。
野客过期空具黍,山童不语讶停杯。相思独坐寒斋晚,禁得边城鼓角哀。
重游道场
路入千峰石磴危,经台香阁但馀基。僧从离乱居山少,客为登临出寺迟。
伏虎已无岩下锡,放鱼空有竹边池。曾闻至治承平日,箫鼓春风过六时。
郑静思少监山庄
秘书解绶还山日,移得全家住白云。閒里樵渔教子习,老来药茗赖僧分。
双岩树合千层绿,百嶂霞明五色文。此去石桥原不远,钟声只在座中闻。
张静居寓菁山以清宴名堂要余题先以诗见美因赋此酬之并似周伯阳
山阿久寂寞,堂虚岁亦陈。自君此安处,焕焉复崇新。
令德贲泉石,流风播松筠。列岩易常态,诸涧浣来尘。
猿鸟若释愧,云霞如返淳。乃知景与物,所据实在人。
栖隐雅足称,况彼有良邻。念余本同趣,琴酌恒许亲。
盻兹信清晏,题名谅为真。谬书忽见取,来章诚可珍。
何以报淑贶,笃好行载申。
和杨仪曹基舟次邵白怀寄
了无得失叹鸡虫,南北驱驰数载中。奉使子谙天远近,居閒我识壤西东。
画船河渚高邮驿,茅屋江乡短褐风。何日归来让王里,云山谈笑一尊同。
题田家
田家无别业,朝夕理东菑。敢说农功苦,惟忧稼穑迟。
牧归牛饱后,祭散犬迎时。更得轻徭役,丰年乐有期。
翠竹黄花二仕女图 其一
萝屋绵烟敛微夕,锦瑟罢弹机罢织。寒浓翠薄罢蝉衫,竹色摇风竞疏碧。
凤声天远谁能闻,绿蛾黛影愁不分。楚山九点昨宵梦,泪花染尽潇湘云。
答张来仪见慰丧子顺哥
每忆当年梦臼炊,如今又赋杏伤诗。众中独有君相念,知得君曾有此悲。
晚过广福精舍访传上人
水阴山色晚依微,松映禅房竹映扉。幽鸟不缘留客语,閒僧方自施经归。
移来片石安茶器,分得孤云补衲衣。杖屦不嫌频过共,道心久与世相违。
题镏生柳庄
碧山绿水转逶迤,君家住处宛适宜。春风绕屋杨柳树,为君争发艳阳时。
艳阳时节风光早,万叶千丝向人好。何如遗恨武昌门,难同送别长安道。
拂烟照水更多情,枝间百啭有啼莺。娇倾赵女筵前舞,思入燕姬笛里声。
白花撩乱波摇荡,密影芳阴自来往。坐邀钓侣把长竿,行倩菱童棹孤榜。
记取前时亲手栽,丝丝叶叶费春裁。愿得傍人莫轻折,岁岁年年春自来。
藏春轩
溪上幽居小径斜,柳垣长日护春华。时时清燕无非酒,处处閒行总是花。
自有轩窗留景物,肯教蜂蝶过邻家。桃情杏思浑忘却,回首东风不用嗟。
春江送别图送松江王尹 其一
行李一琴一鹤,扁舟千水千山。空醉驿亭官酒,春风不解离颜。
春暮见山茶有感
宫粉凝脂竹外栽,繁华曾见雪中开。一枝自有相怜意,留向春深待我来。
咏邻家桃花
绮树隔园邻,墙阴得见春。艳香还可挹,芳质未容亲。
赖有情勾蝶,羞无语向人。灵源才咫尺,不用觅通津。
送王主簿
路从苕水去,万壑更千岩。孤驿愁将别,离杯惜重衔。
莺声赓妓曲,柳色学朝衫。烟淡缘汀草,风将向浦帆。
明朝忆君处,江上雨
送潘士谦归庐州省亲
微名虽不偶,且得奉慈亲。为客逢多难,还乡有几人。
凫鹥江郭雨,桑枣楚郊春。此去寻闾里,俱非旧识邻。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357篇诗文
送吕管勾
次韵高翰秋启喜予见过之作
赋得收谷虎赠葛太医
赠古心上人
杨孟载画竹
寄周记室履道
题全山幽居
次韵答冯信卿见寄
晋冀纪行十四首 其五 颖川
约李伯章宿浩师房不赴明日因寄
闻高季迪病眼因寄
题王材东里草堂
寄高偶仲
十一月一日始见菊花
有约看杏花答高季迪
为开元道士题倪云林画
同季迪宿丁至刚南轩
次韵答杨孟载池阁晚坐(四首)
送马敬常县丞
思亲亭
题杨补之十梅 其六 野
九月八日菊同高季迪赋
蜀山书舍图
泛碧浪湖
送张山人还天平
题铜坞后山石
喜方张二山人见过
寄衍书记
游西余山寺分韵得绿字
送李山人还越
题倪云林竹 其六
题倪云林竹 其四
题亡友叶梓素所作山水
姚生家菊窗
经废永定寺寄谢元功
赋得桃叶渡送宋仲珩在南京
咏情
送张文学
次韵王止仲见寄并柬郡诸友
次韵杨孟载梦归
夜坐次张士行太常韵
双头菊为周孟瞻昆仲赋
病中寄高季迪
赠医士吕彦伦和王原吉韵
寓舍燕
石帆山图
寄蒋道士
新亭送宣别驾
次衍师韵
爱日吟为孙希范赋
题杨补之十梅 其九 实
短歌行赠杜君寅
贾客行
宿彭阁
与金文中、朱仲义、宋仲温过李士明鍊师,雨阻留宿,探韵得孤字。 ...
游浮玉山
巨峰林馆图
自南坞还蜀山途中有作
送张明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