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杨士奇
一门孝友同天性,为爱宋家三凤凰。不见河东祥与览,千春简册有辉光。
挽颜子明 其二
贵里侯家甲第开,经过长是勒车回。守玄宅里寻常到,此去何因更一来。
杨学士乃弟仲宜归建安以道中五景求诗赠之 其三 金山晓钟
扬舲越京口,中流睇金山。昩旦闻禅钟,声出岛云间。
急应潮生渚,飘随月堕湾。灵境富奇观,宁不怀跻攀。
逦迤瞻乡邑,浩荡棹歌还。
夜宿山家待宋惟宪不至
主人罢尊酌,稚子具衾毡。稍稍松火息,寥寥独未眠。
林高风响迅,窗虚月色悬。行侣时相失,怀抱自悽然。
元夕观灯诗 其七
花拥鳌峰锦簇棚,蟾光须让九华灯。君王宴坐芙蓉殿,万岁欢声涌颂声。
新桥驿 其二
官船挝鼓夜过半,起视星河尽转西。津吏临流迎下缆,人家两岸曙鸣鸡。
题玄宗游骊山图 其一
上马含娇不任扶,君王揽辔待齐驱。蓬莱宫里三千女,独自骊山从乘舆。
具庆堂诗
郁郁乔林,发厚于本。源厚且深,其流斯远。
维邢井宗,世服善仁。迨大父父,厥脩益勤。
父也在廷,祗帝任使。帝锡宠加,简升其子。
子尚贵主,联姻天潢。玉鞶麟衣,貂蝉煌煌。
乃作高堂,奉父与母。致隆爱敬,日献春酒。
春酒在尊,鼎荐芬芳。父母眉寿,允乐且康。
允乐且康,孝心孔宁。立身事君,维孝之经。
士奇作诗,用谂都尉。具庆百龄,令闻长世。
清平乐 其三 赐从游万岁山词
广寒宫殿。晓驻黄金辇。天上彤霞平近眼。俯看碧云芳甸。
乾坤六合皆春。荣光瑞彩津津。浩荡云飞川泳,甄陶总出皇仁。
题萧彦常竹
雨苔绿遍珊瑚石,云彩晴开翡翠林。好作萧斋傍幽处,一编时究古人心。
题富春柴桑二图 其一
圣人抚昌运,四海洽时雍。间对桐江水,湛然心迹同。
怀仁以辅义,百世仰高风。
题杨学士画 其四
十日河流冻不潮,连山一带玉岧峣。不嫌寒气侵人骨,独解骑驴学灞桥。
题赵琬司业竹 其一
琅玕竹荫玛瑙石,桥门风致自銮坡。司成堂上咏淇澳,六馆诸生日切磋。
题常熟郭令梅
铁作根株玉作葩,含霜映月净无瑕。海虞县里清香满,不比河阳潘令花。
题陈宪虎
虨虨其文,眈眈其视。岂不虓怒,父子仁在。
题王性存画
辉辉山水丽,云树蔼青苍。髣髴永嘉郡,环临西射堂。
朝回书阁静,对此故难忘。
送熊御史归南京
秋雨洒梧桐,西风动杨柳。之子忆南京,开帆潞河口。
平生所相好,不在饯杯酒。持赠岁寒枝,清操期坚久。
题张子素梅 其二
方传家世千金秘,功熟神仙九转丹。一室太和春意满,梅花香里不知寒。
题竹送杨仰谟同知 其二
九河正月未消冰,匹马冲寒发帝京。不尽同宗临别意,题诗相送蜀西行。
送石彦诚徐闻知县
朔风起严冬,凛凛亘晨暮。我友整行装,迢遥戒长路。
祖饯集朋俦,暌离黯情绪。念子敦德义,雍容古人度。
饮水必澄源,涉蹊无枉步。伊昔丞小邑,□婺乐仁恕。
朅承公车徵,同游玉堂署。遂荷迁秩荣,还婴理民务。
扬舲溯江湖,停舻展丘墓。行行睇岭海,稍稍侵烟雾。
恭惟承宣重,岂复驱驰虑。会兴中牟治,终流单父誉。
嗟予托久要,惭乏赆者具。惟期保贞素,永副心所慕。
题脊令图三首 其三
清泉白石秋风里,下上和鸣相共怡。比似汤家好兄弟,临岐为赋在原诗。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630篇诗文
萧子敬之官岭表以无为真人写竹求题
题伯牙子房子猷太白四图 其三
杨学士乃弟仲宜归建安以道中五景求诗赠之 其二 广陵夜雨
题邓秀才寒翠轩
题王氏水竹居 其六
题雪窗兰
题萧士高梅花
进善侄南归书此与之为别到家宾畿老弟亦可观也
谢赐嘉禾诗
题辉侄兰
送邓指挥
题徐义副使景齐卷 其一
西城宴集
送侄婿刘铉南归 其一
题竹送民则弟南归 其五
送周孟简乃兄
赠澹庵杨公展墓诗
题梅与从孙翙
惜别行送朱存礼致仕归鄱阳
题梅送王琼玉致仕 其二
送杨士宪之云南佥事
瑞应玄兔诗
别刘宗诚
颜谷辞
题江乡归趣图 其六
题崔氏重庆堂
题蒋婿重画
鸿胪卿杨善父挽诗 其一
题竹送杨仰谟同知 其一
赠傅仲礼 其二
题竹送任敬让参议 其一
送贝惟学还会稽得此字
卧病集杜答黎信十首
入蓟州界
晏太守重庆堂诗
望济宁
寄长儿韵语 其四
贝锦贻魏洪二侍郎
题龙泉陈知县竹 其二
赠佘通府
寄长儿韵语 其三十
题刘城之梅花 其二
赠眼医张生张侍郎求赠
题和侄梅
龙马乐歌九首 其六
夏夜用谢宣城韵答陆伯阳
题竹赠徐绍祥之云南佥事
题竹寄一夔侍讲 其一
自赞小像
送陈景著编脩以母老乞近地得福州教授
同蔡骐尚远尤安礼文度朱智仲礼杨翥仲举蔡胄用严游东山得剪字
从军行六章 其三
奉送李丈人之宣城就养
望云诗
题竹寄雷道夫
送梁本之纳溪教谕 其二
送敬侄
题竹寄一夔侍讲 其二
送王原之诗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