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上巳日予与沈虞卿尤延之莫仲谦招陆务观沈子寿小集张氏北园赏海棠务观持酒酹花予走笔赋长句 其一

上巳日予与沈虞卿尤延之莫仲谦招陆务观沈子寿小集张氏北园赏海棠务观持酒酹花予走笔赋长句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东风吹我入锦幄,海堂点注燕支薄。不论宜雨更宜晴,莫愁倾国与倾城。

半浓半淡晚明灭,欲开未开最奇绝。只销一线日脚红,顷刻千株开绛雪。

伟哉诗人桑苧翁,持杯酌酒浇艳丛。坐看玉颊添醉晕,为渠一醉何须问。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晓登万花川谷看海棠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前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福,不是愁中即病中。

桧迳晓步二首

宋代 杨万里

雨歇林间凉自生,风穿迳里晓逾清。
意行偶到无人处,惊起山禽我亦惊。

清晓湖上三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菰月蘋风逗葛裳,出城趁得上番凉。荷花笑沐燕支露,将谓无人见晓妆。

远峰

宋代 杨万里

孤巘秀何似,碧莲含未开。谁将脩月斧,斸取一尖来。

行路难五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君不见河阳花,今如泥土昔如霞。君不见武昌柳,春作金丝秋作帚。

人生马耳射东风,柳色桃花却长久。秦时东陵千户侯,华虫被体腰苍璆。

汉初沛邑刀笔吏,折腰如磬头抢地。萧相厥初谒邵平,中廷百拜百不应。

邵平后来谒萧相,故侯一拜一惆怅。万事反覆何所无,二子岂是大丈夫。

穷通流坎皆偶尔,抟扶未必贤枪榆。华胥别是一天地,醉乡何曾有生死。

侬欲与君归去来,千愁万恨付一杯。

晓过丹阳县五首

宋代 杨万里

朝来稍敢出船门,霜熟依然冷逼人。
刮地风来何处避,可怜岸筱猛回身。

跋余伯益所藏张钦夫书西铭短纸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横渠方寸著乾坤,传到南轩更莫论。四海交朋霜叶落,半张翰墨雪涛翻。

重九前四日昼睡独觉

宋代 杨万里

睡思初酣过午强,起来四顾已斜阳。添糊窗隔无风气,旋晒衣裘有日香。

旧雨不来从草绿,新丰独酌又花黄。去年重九穷忙过,可遣今年更作忙。

题吴梦与古乐府

宋代 杨万里

金麦褰帷银蒜钩,水光殿后月华楼。莺歌花笑柳起舞,何处人间更有愁。

吴郎那得吴宫语,梦里苧罗人道许。低红掩翠曲未终,小儿索饭啼门东。

酌惠山泉瀹茶

宋代 杨万里

锡作诸峰玉一涓,曲生堪酿茗堪煎。诗人浪语元无据,却道人间第二泉。

题星子县黄宰世高问政堂

宋代 杨万里

黄子侬故人,危子侬门生。向来同登漱玉亭,银河洗面醉不醒。

四年二子不见面,过眼光阴掣飞电。今晨忽得问政碑,黄子作堂危子词。

危子笔力乃尔进,黄子佳政不须问。寄言二子各努力,古人也是人作得。

寄题开州史君陈师宋柴扉

宋代 杨万里

屋是茅一把,门是柴一束。是间著宇宙,太仓半粒粟。

吾闻陈家扉,样似陶家屋。孤松不须双,五柳何用六。

竹篱东复东,添种数丛菊。剩肯蚤归来,盈尊酒初绿。

腊前月季

宋代 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天色䰒松未肯收,吾侪自乐不曾愁。随宜旋旋商量著,晴即闲行雨即休。

早炊童家店

宋代 杨万里

长亭深处小亭奇,杂蘤粗蕤亦有姿。
羊角豆缠粗叶架,鸡冠花隔竹枪篱。
不辞雨卧风餐里,可惜橙黄橘绿时。
行到前头杨柳迳,平分红白两莲池。

秋夕不寐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夏热通宵睡不成,秋凉老眼又偏醒。窗虚月白清无梦,却为西风数漏声。

桑茶坑道中

宋代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过宝应县新开湖十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雨丝拂水不曾沉,一一如珠一一明。乱走不停跳不住,忽然跳入水精瓶。

闷歌行十二首 其九

宋代 杨万里

船上犹馀一日粮,湖心粮尽籴何乡。仙家辟谷从谁学,明日无炊即秘方。

小憩栟楮

宋代 杨万里

笋舆放下倦腾腾,睡倚胡床撼不应。榉柳细花吹面落,误挥团扇扑飞蝇。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