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造物那能恼我曹,软红尘里漫徒劳。是中却有商量处,且道青原几许高。
秋山二首
尝桃
金桃两饤照银杯,一是栽来一买来。香味比尝无两样,人情毕竟爱亲栽。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八
凭久栏干可一杯,湖山飞入水中来。多情燕子能相劝,舞破东风去却回。
左藏南库西庑下纸合负暄戏题
留萧伯和仲和小饮二首 其二
谁曾白日上青天,谁羡千钟况万钱。要入诗家须有骨,若除酒外更无仙。
三杯未必通大道,一斗真能出百篇。李杜饥寒才几日,却教富贵不论年。
挽封州太守赵次公二首 其一
国尔怀孤愤,麟兮嗣古风。谓宜空冀北,何意召河东。
榕叶烝山祲,梨花惨殡宫。传家今有子,身后未应穷。
张尉惠诗和韵谢之三首 其二
软红尘里眼曾开,苦被新诗猛唤回。借问锦心能底巧,更从月胁摘将来。
张丞相咏归亭词二首 其一
湘之山舒幽幽,湘之水舒舒舒,我来舒桂之阳。春聿云莫舒,上下绿净而交如。
鸟鸣舒花乾,彼湘之人士舒咏游而鱼鱼。长者舒矩步,童子玉雪舒趋亦趋。
挟策舒抱琴,若将游舒物之初。野风舒脩脩,吹万而不可执舒,所过而敷腴。
长者顾谓童子曰:快哉此风,吾为汝援琴而歌之。
歌曰:沧浪舒濯缨,风凉舒舞雩。微德人舒焉归,以斯道舒金玉。
予欲问津舒沂之水,其则不远舒,又焉知湘江之非欤。
题北山教场亭子
堂样毬场五百弓,帝城何地似亭中。北山南畔南山北,独受西湖万顷风。
和巩釆若游蒲涧
晓雾
不知香务湿人须,日照须端细有珠。政是春山眉样翠,被渠淡粉作糊涂。
芭蕉三首
万安道中书事三首 其二
携家满路踏春华,儿女欣欣不忆家。骑吏也忘行役苦,一人人插一枝花。
秋夜极热三首 其二
秋神今岁也痴呆,行李如何草草回。白帝羽衣浑不带,炎官火伞却将来。
送丁子章将漕湖南三首 其一
岳麓猿声里,湘流雁影边。自天持一节,到日是新年。
身退名逾重,今稀古则然。黄花非不好,只是插离筵。
诗情
只要雕诗不要名,老来也复减诗情。虚名满世真何用,更把虚名赚后生。
题照上人迎翠轩二首 其二
参寥癞可去无还,谁踏诗僧最上关。欲具江西句中眼,犹须作礼问云山。
雨霁看东园桃李行溪上进退格
药裹关心正腹烦,强排孤闷到东园。行穿一一三三径,来往红红白白间。
绕树仰看浑不见,隔溪回望不胜繁。村村桃李家家柳,脚力酸时坐看山。
寄题邹公桥
吾侪一事办不曾,邹公一桥了此生。省斋先生三大字,此桥便有千载意。
今年天亦与护持,桃花春水不多肥。济川题柱吾无梦,梦借新桥作钓矶。
晚凉散策二首 其一
饭馀浴罢趁凉行,偶憩池头最小亭。醉倚胡床便成睡,梦闻荷气忽然醒。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夏夜追凉
问月二首 其二
紫宸殿拜表贺雪二首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其二
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 其一
新凉感兴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其一
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其二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二
腊前月季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
寄题曾子与竞秀亭
朱伯勤同子文弟、幼楚侄来访,书事
次东坡先生用六一先生雪诗律令龟字二十韵旧禁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 ...
送刘茂材主簿之官理定
瓶中淮阳红牡丹落尽有叹三首 其一
午过横林回望惠山二首 其一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四
送简寿玉主簿之官临桂二首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十
尝诸店酒醉吟二首
岁晚出城
雨中遣闷
一鹭先立池中,有双鹭自外来。先立者逐之,双鹭亟去,莫敢敌者
以六一泉煮双井茶
五更过无锡县,寄怀范参政尤侍郎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 其二
明发四望山过都昌县入彭蠡湖
上巳三首 其一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早行鸣山二首 其一
晚兴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荷花晚泊玉壶得十绝句 ...
过沙头三首 其二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十 花屏
月台夜坐二首 其二
蒲桃乾
晓出兜率寺送许耀卿二首 其二
过扬子江二首
月台夜坐二首
竹枝歌七首
雨后晚步郡圃二首 其一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
赏菊四首
舟中新暑止酒
樊系
檃括东坡观棋诗引并四言诗二首 其一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
舟过望亭三首
小憩栟楮
蛩声三首 其三
和文黼主簿叔惠诗之韵
夏至後初暑登连天观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七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夏夜月下独酌二首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其三
悯农
芗林五十咏 其六 退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