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夏热通宵睡不成,秋凉老眼又偏醒。窗虚月白清无梦,却为西风数漏声。
小雨
二月一日郡圃寻春二首 其二
花绕朱檐柳绕栏,小亭面面锦团栾。春风横欲欺诗瘦,且下东窗护嫩寒。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 其四 读书台
庭散纸尾鹜,窗聚案头萤。无端循除水,也学夜诵声。
行役有叹 其一
去年丐西归,谓可休馀生。今年复东下,驾言入神京。
卧治方小安,趋召岂不荣。何如还家乐,醉吟听溪声。
舟过杨子桥远望
中秋后一夕登清心阁二首 其二
秋夜真成昼,西山却在东。吹高半轮月,正赖一襟风。
清景今年过,何人此兴同。青天忽成纸,似欲借诗翁。
寒雀
入郡城,泊文家宅子,夜热不寐
午憩堆钱岭
蚤作难为饭,前途又苦饥。尘劳正未了,眠食且随宜。
小憩那思去,追程得更迟。馆人只冷眼,还为惜奔驰。
晓登万花川谷看海棠二首 其一
夜雨朝晴花睡馀,海棠倾国万花无。馆娃一样三千女,露滴燕脂洗面初。
古风敬饯都运焕章雷吏部祗召入觐
高皇中兴社稷臣,紫岩先生第一人。来从紫岩先紫盖,鸿钧转作湘中春。
风流人物被草木,香满橘洲连岳麓。一时宾客盛邹枚,明月夜光和结绿。
雷家夫子龙凤章,优入其室升其堂。朱幡玉节遍南纪,锦帐绫衾推望郎。
使星下照翼轸旁,西山南浦回风光。渠侬别有经世具,袖却两手惟深藏。
玉皇唤渠登庙廊,小却犹在持橐行。野人亦忝同门者,久挂衣冠卧林下。
病身只合钓烟波,儿辈犹堪累甄冶。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 其三 适庵
莫道莼鲈不近名,尽谈鹏鴳未忘情。醉中赌得苕溪月,醒未还输茂苑莺。
岂但二豪俱不见,向来三杰亦何成。有人来问适庵趣,便是公荣也一觥。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甘瓠
之永和小憩资寿寺
石子密铺径,竹茎疏作行。不缘憩驺仆,几失此山房。
佛像看都好,林花静自香。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
送朱师古龙图少卿帅潼川二首 其二
甲戌花时策集英,相看须鬓各青青。曲江初别春三月,北阙重来再一星。
百石去官君似邴,千年归鹤我输丁。因书若寄杨员外,莫道山寒少茯苓。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八
长干桥外即乌衣,今著屠沽卖菜儿。晋殿吴宫犹碧草,玉亭谢馆尽黄鹂。
过池阳舟中望九华山
役役催行迈,匆匆过此春。杯翻五湖月,笔扫九华云。
不是风烟好,何缘句子新。兹游四千里,今日过三分。
晓出兜率寺送许耀卿二首 其二
兜率山深露气清,柳阴暗处藕花明。无端拾得闲烦恼,背却西湖又入城。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六
女唱儿歌去踏青,阿婆笑语伴渠行。只亏郎罢优轻杀,櫑子双担挈酒瓶。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三首
雨中遣闷
和吴监丞景雪中湖上访梅四首 其四
山村二首 其二
赠翦字吴道人
上巳日予与沈虞卿尤延之莫仲谦招陆务观沈子寿小集张氏北园赏海棠 ...
晓发黄巢矶芭蕉林中
登牛渚蛾眉亭二首 其一
夙兴待旦二绝 其一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其十
张丞相咏归亭词二首 其二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一
谢唐德明惠笋
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 其三
阻风乡口一日,诘朝船进,雨作,再小泊雷江
寄题曾子与竞秀亭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三首 其一
踏青
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
过真阳峡六首 其二
蛛网
宿小沙溪 其二
晓炊黄竹庄三首 其一
藏船屋二首 其一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 其二
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 其二
庆长叔招饮一杯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 其十
阻风泊舒州长风沙二首 其二
清明雨寒八首 其八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 其七
秋雨叹十解
雨后晚步郡圃二首 其一
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 其一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一
谢赵行之惠霜柿
延陵怀古三首 其二 兰陵令
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其三
中元日晓登碧落堂望南北山二首 其一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五
过南荡三首 其三
寄题袁机仲侍郎殿撰建溪北山四景 其一 妙净庵
宿孔镇观雨中蛛丝五首
春日六绝句
寄题西昌彭孝求求志堂
题薰陾中兴庆寿颂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横枝
和彭仲庄七言
昭君怨·咏荷上雨
芭蕉三首
昼倦
霰
圩丁词十解 其八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二
舟过城门村,清晓雨止日出五首
缓辔入东宫门望见渔浦山
刘季澄投赠新诗次韵为谢
题益公丞相天香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