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舟中夜坐

舟中夜坐

宋代 杨万里

与月隔一簟,去天争半篷。
若无篷与簟,身在大虚中。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宋代 杨万里

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
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绵花。

闻莺

宋代 杨万里

过雨溪山净,新晴花柳明。
来穿雨好树,别作一家声。
故欲撩诗兴,仍添怀友情。
惊飞苦难见,那更绿阴成。

明发祁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一派泉从千丈崖,轰霆跳雪泻将来。无论惊杀行人著,两岸诸峰震欲摧。

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

宋代 杨万里

玉奴何必减花奴,省识春风作画图。
临水隔花看走马,翻身射鴈落雕弧。
词场君擅倾城色,诗社侬凋觅句须。
摩垒致师仰余勇,政惭连叔答肩吾。

送医家孟宗良汉卿

宋代 杨万里

医家者流多卢人,亦如许靖浪得名。有眼何曾识内经,有手何曾赦方兄。

一丸足可杀一命,却道良医逢死病。荆溪此辈端不稀,向来吾儿命如丝。

孟君谈笑能起死,吾儿更生一弹指。我今挂帆上江西,君来送我别荆溪。

赠别只有七字诗,千万珍重慰相思。它年荆溪说神医,非吾孟君更阿谁,仓公华佗何必奇。

雪后东园午望

宋代 杨万里

天色轻阴小霁中,昼眠初醒未惺松。梅横破屋无多雪,云放东山第一峰。

不道风光亏此老,将何功业答残冬。土羔菜甲鹅儿酒,醉入梅林化作蜂。

书莫读

宋代 杨万里

书莫读,诗莫吟。读书两眼枯见骨,吟诗个字呕眼心。

人言读书乐,人言吟诗好。口吻长作秋虫声,只令君瘦令君老。

君瘦君老且勿论,傍人听之亦烦恼。何如闭目坐斋房,下帘扫地自焚香。

听风听雨都有味,健来即行倦来睡。

寄袁起岩枢密贺新除仍谢送四缣并诗集兼恳求陈婿荐书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知己熙鸿化,阳和被九皋。自怜今老病,无分恼钧陶。

独念东床客,犹沉左选曹。春风半张纸,立地作宜敖。

清晓湖上三首

宋代 杨万里

六月西湖锦绣卿,千层翠盖万红妆。
都将月露清凉气,并作侵晨一喷香。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种牡丹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洛花移种到松江,国色天香内样妆。老里懒边无好思,为渠觅句却穷忙。

垂丝海棠盛开

宋代 杨万里

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
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
嬾无气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晓妆。
举似老夫新句子,看渠桃杏敢承当。

烛下和雪折梅

宋代 杨万里

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面。
一生梅瘦今却肥,是雪是梅浑不辨。
唤来灯下细看渠,不知真个有雪无?
只见玉颜流汗珠,汗珠满面滴到须。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

宋代 杨万里

周家天球祇一只,张家今有双白璧。前称紫薇后文昌,衙官二陆仆两唐。

金章玉句迭清锵,天孙云机织锦裳。松心竹节争老苍,冰壶水镜明秋霜。

君不见于湖先生掌纶綍,二典三谟才一笔。君不见笃素先生立朝端,五臣十乱半武间。

听履星辰践台斗,翻身凤池屈伸肘。梦入飞云卷雨帘,袖却筑岩作霖手。

滕王阁上唐阿舒,春生秋杀震江湖。吏部未见张尚书,春生尽有秋杀无。

江西十州百万户,父非姓召母非杜。也祇周人两句诗,岂弟君子民父母。

又去南徐作好春,落霞秋水亦眉颦。南徐父老错欣欣,玉皇催渠转鸿钧。

送韩子云检正将漕江东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名下得佳句,梦中哦半生。未逢心已契,相见眼偏明。

复此匆匆别,苍然惘惘情。非关风外树,侬自作离声。

足痛无聊块坐读江西诗

宋代 杨万里

两脚遍云水,群书久网丝。却因三日痛,理得数编诗。

不借双高挂,毋追一任欹。老来非爱病,不病亦何为。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十

宋代 杨万里

日影云光学镀金,好风不肯碎花阴。人言春色醲于酒,不醉衰容只醉心。

二月十一日夜梦作东都早春绝句

宋代 杨万里

道是春来早,如何未见春。
小桃三四点,偏报有情人。

过望亭六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望亭昔岁过归船,柳为蹁跹杏为妍。今日溪山浑似旧,雪芦风荻两萧然。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布袜青鞋已懒行,不如宴坐听啼莺。只言此老浑无事,种竹移花作么生。

秋山二首

宋代 杨万里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