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杨巍
终日江头坐,临流非羡鱼。狂澜嗟未倒,愁思竟何如。
贫女行和吕山人
生长蓬门人不识,四幅苧裙手自织。鬓边祗以荆为钗,箧内浑无帛一尺。
行年三十犹未嫁,专与人家作针刺。赢将升斗奉阿母,春日秋夜閒不得。
东邻有女富何如,箱常盈千辆盈百。镜里方及二八年,春中已适金张宅。
世人重色总堪嗟,况重高门不论色。高门自富吾自贫,肯以罗绮改贞德。
犹胜弃妇死路傍,冤魂入土血为碧。
寄董佥宪閒居二首
闻君已解任,投老向青齐。结屋长山北,买田渤海西。
花应栽满径,药想种成畦。处处堪行乐,春来酒自携。
家居次吕山人
罢官真是迟,多病老来时。难抱灌花瓮,空临洗砚池。
闭门春草长,伏枕隙驹驰。潦倒不堪用,非君孰我知。
不遇贤宗务老诗以言情
未须承面语,从古有神交。礼乐河间在,诗篇太白豪。
南山与寿并,北斗自名高。赠我无他物,王祥一佩刀。
赴南都登太岳二首 其一
驻马登东岳,凭高辨四溟。始知人世小,不断此山青。
楼阁秋孤出,川原昼杳冥。将寻孙复隐,忽忘有严程。
戏题草屋三首 其二
土壁须臾就,柴扉容易开。海乡乏木石,栋宇借蒿莱。
尚恐秋风妒,应无燕雀来。平生怀栗里,八九亦多哉。
村中逢老人二绝句 其二
老人何事欲沾巾,不怨官家赋役频。手指门前桑枣地,已荒三十四回春。
寿太宰虞坡杨公
周家师保汉尚书,翊赞三朝白发初。曳履更趋金阙早,抡才长到夜窗虚。
殿中圣主流清盼,海外夷人问起居。自岳降申天意在,古来寿者定无如。
拟古思边二首 其二
自是良家子,十年九在边。鬓毛白已尽,何日勒燕然。
生老病死佛家以为四苦宋人又借此以诮权贵今反之为四绝句焉 其三
南北罢驱驰,闭门高卧时。不生又不灭,惟有达摩知。
诞日寓回河寺兼赠慧上人
回头身世叹尘埋,古寺暝投济水涯。乍入山门暝旧到,才逢老衲意相谐。
惭予年过北溟望,羡汝法宗南岳怀。初度客中念慈母,佛前愿施八关斋。
雁门述怀詶徐王杨三君子 其四
秋风吹紫塞,木叶不能闻。慷慨空如此,多愧武安君。
平生秉微尚,归梦一何勤。手弄玄池水,足蹑灵岳云。
终当谢明时,我言岂徒云。
孤山独秀
谁将一片石,高插向晴昊。留与路人看,天风吹不倒。
闻陆太宰南还六韵
还家三载久,回首五云深。自笑波仍起,如何陆亦沉。
毁誉不在我,宠辱岂惊心。远水回孤棹,空斋横素琴。
安危责有系,衰病任相侵。好向山中卧,宁为泽畔吟。
秋园杂兴 其六
为问南归雁,徘徊恋稻梁。寒云几千里,何日到江乡。
张大参前溪游五台山寄此二绝句 其一
峨口村南烟嶂开,人无同类与谁来。不知万木千山里,上到文殊第几台。
赠吕山人六韵
振藻江湖里,声名到处闻。惟知崇隐节,不肯慕奇勋。
面带烟霞色,身将鸾鹤群。风流郭有道,诗韵沈休文。
投辖嗟何晚,论交意已勤。相期携手去,岳顶坐看云。
宿穆陵关效杜荀鹤体
野馆千山里,颓垣少四邻。雄图追往古,衰鬓忆吾亲。
岩月望不出,秋虫聒杀人。关门候明发,南去有通津。
宿凌云寺二绝句 其一
系马夕阳边,山僧讶客至。门开古殿秋,云是凌云寺。
憩怀来仰止亭次赵中丞韵
边城寥落战尘馀,直北犹传箭上书。那有勋名驰异域,每因花鸟忆閒居。
桑乾水绕重关外,灰岭山青六月初。未必此时少颇牧,白头安用鲁中儒。
杨巍
(约1514—约1605)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334篇诗文
答王少参见怀
沽酒与吕山人话旧
甬东篇
寄送曹学宪之任江西参政
寄董佥宪閒居二首 其二
听黄鹂
游大慧寺同李行人熹任计部铠罗廷评节汪山人渊赋
赴南都登太岳二首 其二
为任柏溪题画二首 其二
题梁中丞卷四首 其三 阅边
五月廿七为诞陶儿日时寓都门听覆试念之作此
赠诸豪寺中观水二绝句 其一
京衢谣
伤杏花
苦寒行沁州山中作
起巡抚陜西
长干行二首效齐梁体 其一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
赠董光禄双寿七十
暮秋醉过阳信诸君子别墅各留绝句以代面谈 其四 北山
过王戍店感旧
怀来城逢四明吕二山人二首 其二
闵旱二首万历庚子作 其二
九日京城西和汪山人韵
载酒亭四绝为纪山赋 其一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 其四
过响水堡
死别离 其二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 其三
太原寒食和纪山韵二首 其一
答吕二山人雨中问病韵二首 其二
赠满上人
送吕山人往邯郸谒吕祖祠
送陶生还会稽二绝句 其二
游善卷洞
寿董宪长七十
寄平定李给事
过冷泉关次韵
题空尘画
闻喜公署言怀
同王少参游清虚观四首 其二
秋日閒居三首 其一
东关寺牡丹
题赵子冲玄稿
喜吕二山人中父见访
还家逢九日二首 其二
秋日同谷司马游西河
秋园杂兴 其十
题梁中丞卷四首 其二 给事
题旧沧州主人壁
雨夜董信溪过访
偶题渔樵图各一首示知己者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