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杨巍
五月吾来此,洞中凉似秋。问僧拓石刻,携去记曾游。
过冷泉关次韵
关门落木忽惊秋,此地防边控上游。为忆当年谁设险,转怜今日事堪愁。
云生霍巘高低见,雨涨汾河深浅流。何处角声听不尽,赵城城外夕阳楼。
秋园杂兴 其七
种麦此时节,阅耕原上田。衰年筋力少,惟执打牛鞭。
萧关北作
塞路山难断,天愁云不开。遥惊戍火起,数见羽书来。
周室朔方郡,唐家灵武台。客心正多感,羌笛暮堪哀。
宴集惠安伯宅呈省中旧僚
早从诸彦侍明光,此日重登世爵堂。白发尚堪陪宴饮,清时谁不羡鹓行。
门前柳亸春城色,座上花分御苑香。欣遇圣朝容献纳,共将尧舜事吾皇。
送赵郎中之任保宁
自古阆中贤太守,其间强半有诗名。以君起草明光殿,遂尔分符大获城。
秦代金牛开驿路,巴童竹马候行旌。治平十咏应先和,涪水皆添白雪声。
题王宪长龙池图
君家素业傍河汾,闭户谈经世所闻。不信终当作霖雨,请看池上夜生云。
井陉道中苦暑 其二
炎天又出玉门关,路狭浑如在火间。忽忆沧江长散发,柳边石上弄潺湲。
山中见野菊
是处秋能到,山寒菊亦开。香偏凝涧壑,根故远池台。
不入神农谱,翻令田父猜。陶家三径里,忆尔赋归来。
寿董宪长七十
去国竟难明薏苡,一官元是为丹砂。要知天地酬君意,七十谁能鬓未华。
苦寒行沁州山中作
凌晨陟龟岭,诘曲怯跻攀。抚时岁聿暮,积雪蔽崇峦。
寒生危堑里,雀啼枯木间。绵衣犹恨薄,仆从衣俱单。
路旁有民舍,柴门掩空山。壮者散四方,老者卧草菅。
海宇多变故,徵求日未閒。营构一何急,边尘满汉关。
壑深水不流,我泪独潺湲。凭谁叫阊阖,早使阳春还。
听黄鹂
春城何处啭黄鹂,才听忽飞别树枝。因忆故园最深处,一尊相伴日西时。
秋园杂兴 其八
结草为庐舍,人称安乐窝。秋风满天地,将柰此中何。
同王少参游清虚观四首 其四
山晚鸟犹吟,穷幽此日心。危途愁作客,胜境欲抽簪。
紫涧松风满,瑶坛花雾深。归来应梦到,缥缈翠云岑。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 其四
千古功名笑绝裾,岂知身外尽赢馀。百年长祝身亲寿,一世不通宰相书。
雪后潘舆肩亦稳,风前莱綵舞宁疏。细思子职那能尽,愿把周行数示予。
题松溪书屋四首 其四
汲水自漱齿,隐几读阴符。既以窥元化,又欲定八区。
大道无言象,至乐在江湖。时运苟不至,且览昆崙图。
寄送曹学宪之任江西参政
明时薇省重词臣,南望章江兴转新。天上彩云随去鹢,域中庐岳待高人。
滕王阁敞千峰晓,徐孺亭孤万木春。独恨支离荒塞北,未知何日挹清尘。
雪后见树凇二首 其二
开门看霁雪,似雾复如花。自讶非玄圃,何缘得素霞。
占年知大有,施食到饥鸦。为爱千林色,浑忘两鬓华。
丁卯桥
愧我尘埃客,两过丁卯桥。徘徊醉吟处,碧树自萧萧。
平定李侍御应时予之同年友也曾视予病感之寄此
前年视我山中病,落日独骑骢马来。记得任家亭子上,连翘花发共衔杯。
谒长陵
勋业仰重华,园陵是帝家。山高逼象纬,地险镇龙沙。
风雨诸灵谒,松杉万涧赊。为埋弓剑处,五色见云霞。
杨巍
(约1514—约1605)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334篇诗文
送唐新洲大参转闽中总宪
杨彬庵宪副因梁鸣泉宪长卜居真定作此赠之
送文冈诗予有青琐几年还入梦苍生此日转多情之句受庵周公许不吃力 ...
再登黄台
阅武二首 其一
同王少参游清虚观四首 其一
过鸡鸣山忆王少参
苦雨自嘲
戏题三角亭三首 其一
题舍弟二川卷
宿小山望海寺
送吕山人往邯郸谒吕祖祠
和吕山人病酒
起巡抚陜西
游大慧寺同李行人熹任计部铠罗廷评节汪山人渊赋
春斋漫兴
戏题草屋三首 其一
过灵石淮阴侯祠
秋日閒居三首 其三
戏题草屋三首 其三
奉命祭霍山六韵
登新兴里黄台
过野寺忆范沾南宪长
怀来城逢四明吕二山人二首 其二
敏上人坐禅诗以嘲之 其一
同舒司寇登城西真如寺塔
贫女行和吕山人
送许广文还易州兼寄张北冈万育吾
拟古思边二首 其二
石州陷后作四首 其四
同罗近溪先生夜坐
过存上人墓
答王少参见怀
雨夜董信溪过访
秋园杂兴 其六
元夜曹学宪纪山枉过有述
出京别诸公
王义镇用麦饭
初春卧病答喻明府韵
送杨小竹兵备昌平
宿凌云寺二绝句 其二
题明宗真儒卷六韵
将赴上谷留别纪山二首 其二
览壁间北岳诗忆旧游
认和尚号一庵诗以代偈
立秋后一日董刘二君过访
送漳渠杨公分守云中
忆老母用松溪韵 其一
夏日送王学博之颍
读友问集
海乡闻雁
阅武二首 其二
臈月问村家求杏栽
为任柏溪题画二首 其二
题梁中丞卷四首 其三 阅边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
秋日登徐州延云楼
闵旱二首万历庚子作 其一
送黎乐溪宪副转甘肃太仆二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