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杨巍
喜汝新承命,督农濠上原。下帷曾愤志,佐郡自多恩。
淮水云生座,公山树到门。循行春正暮,花满楚人村。
过旧游
十年前向此中游,尊酒传呼夜未休。何事春风不相待,垂杨摇落水边楼。
登恒岳五首 其四
昔人巡狩地,风景有无殊。恍惚危峰堕,阴森古殿虚。
夕阳岩五色,虎峪柏千株。依旧玄天月,泠泠照玉除。
石州陷后作四首 其四
自昔闻兵火,伤心在目前。生存犹堕泪,死去益堪怜。
城垒酸风日,干戈积岁年。请缨还我辈,悔祸是皇天。
赠吕山人剑
宝剑带龙文,空藏未策勋。呼童开玉匣,双手赠茅君。
江海独行处,鲸鲵应散群。夜深漫拂拭,光在斗牛分。
嘲儒
尼父不言静,后儒何怪哉。纷纷诸语录,皆自五灯来。
延生来谒因善篆画各赠一绝 其二
受降城在黄河畔,东去山川接大宁。可恨何年陷沙漠,凭君图写上明庭。
游王母宫四首 其四
曼倩空为洞冥记,四山半属野人家。长生自古谁能得,惟有苍松管岁华。
上元宴集以病不赴柬荆人喻明府燕人于李二广文
微风韵春夕,圆月吐城闉。式宴偕流俗,旨酒娱闉宾。
火树明还艳,丝竹间且陈。燕赵多英客,荆郢尽词人。
雄谈惊四座,击节洽芳辰。顾予寂寞士,独与药炉亲。
今宵有高咏,贻来慰病身。
孤山独秀
谁将一片石,高插向晴昊。留与路人看,天风吹不倒。
送吕山人往邯郸谒吕祖祠
我读枕中记,已厌邯郸尘。君去访灵迹,复临漳水滨。
漳水西来几百里,长途日晚红尘起。行人只解问黄梁,不悟卢生今亦死。
旧日丛台今若何,沧海桑田变已多。名利驰驱人易老,白头犹向祠前过。
祠内真君是阿祖,清宵应得梦中语。落落区寰吾与汝,终南太白在何处。
玄关消息肯相传,与君去去学长年。
武乡
万壑斜阳里,寥寥一县楼。所经多乱石,几处是平畴。
甲岭雪长在,漳河冻不流。民生困已极,那忍更徵求。
柏林寺别王计部寺即李晋王葬所
园陵今作寺,秋草向沙陀。事叹千年往,人怜两度过。
山川明霁雪,钟磬带烟萝。于此别知己,尊前意更多。
初春卧病答喻明府韵
玄英岁云谢,缠绵仍负痾。百龄今已半,日月谅无多。
心含万古愁,岂不滑其和。春来散情性,徙倚眄庭柯。
贤愚会有极,孰如冥运何。开门得琼藻,慷慨一悲歌。
道丧昔已然,不必问蹉跎。秪当饮美酒,莫使岁华过。
秋日同孙参戎登阳和城楼
清秋白日映山川,远景平临古塞前。自得将军无战斗,不妨客子有诗篇。
霜凝锦绣滩中树,风落琮琤石上泉。莫向燕南频极目,故园迢递海云边。
过环绿窝
诗魂何处草萋萋,环绿窝中路已迷。黄鸟不知春寂寞,夕阳犹绕树头啼。
题赵子冲玄稿
嗟君狂者流,一第竟悠悠。见客少青眼,吟诗欲白头。
溪山无世态,花鸟共春愁。从此声名著,前身赵倚楼。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
相逢野老泪沾裾,久旱人贫岂有馀。百里祗存悬罄室,三春不见问农书。
沟塍水涸因风尽,草木枝焦向日疏。惟愿皇天念民命,江湖无力枉愁予。
过存上人墓
路左孤坟在,何方示化身。惟留桥上月,长渡往来人。
苦雨自嘲
一雨动经旬,苔衣绕舍新。岂堪卑湿地,况是倦游人。
吏散官疑客,厨空桂视薪。司农难自计,白下万家贫。
过兖府遇贤宗中立
王家贤父子,海岱有高名。今日神仙第,古时曲阜城。
吟诗唐李贺,讲德鲁诸生。醴酒相逢后,怀君益剧情。
杨巍
(约1514—约1605)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334篇诗文
题松溪书屋四首 其四
东关寺杏花
闻王柳滨谪楚中二首 其二
平定元宵无月
敏上人坐禅诗以嘲之 其一
雨中和张山人怀归越中
春斋漫兴
南园刈麦
戏题三角亭三首 其二
谒长陵
忆老母
赠满上人
醉卧读高苏门诗
暮秋醉过阳信诸君子别墅各留绝句以代面谈 其四 北山
閒居赠五台僧
戏题草屋三首 其一
题马愧非巢云亭
秋园杂兴 其十
边城春日怀归
乡试场屋中作
丁字沽
焚龙涎香
秋日郊居二首 其一
题明宗真儒卷六韵
寄平定李给事
北楼道中次前溪韵
夏日送王学博之颍
雪霁游天界寺
诞日寓普明寺谒毗卢佛
夏日饮途次小山中用韵
春日饮董氏昆仲园
旅中偶读元次山西阳城之诗追忆旧游拟作四首 其一 海
送董三同献春秋补传不遇还越中
宿穆陵关次壁间韵
秋雨宿长安岭
送郭参将振赴淮阳总戎二首 其一
和吕山人醉蝶吟
乱后经小石寺
送孙司训之任良乡学谕
秋园杂兴 其五
题刘广文墨竹
苦寒行沁州山中作
送王广文宗之使京回还宁海其弟正之皆有文名用前韵
寄赠王颍州
述怀四首 其四
雨夜董信溪过访
送董司训茂卿之任高平大父曾为邑令有生祠
题介休王医杏林卷
立秋后一日董刘二君过访
五岳各赋一绝
海乡闻雁
题梁中丞卷四首 其四 参政
和王兵宪寄秋日诗韵 其三
雁门述怀詶徐王杨三君子 其四
夏日读吕山人甲子稿
先大夫曾署大沽河过此有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