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杨巍
故里何年别,鱼书隔岁沉。囊无十日费,鬓有二毛侵。
交谊原非浅,酒杯莫厌深。西园听雨处,还似越江浔。
寄平定李给事
短李曾为青琐郎,诗名谏草擅时芳。逢人首问平安否,高卧冠山白发长。
和王兵宪寄秋日诗韵 其三
关山北望漫踌蹰,闻道单于款塞初。此日江湖堪自慰,知君不向酒杯疏。
偏关北望
耕牧春仍废,台隍敌作邻。受降城不远,恢复是何人。
送王太仆之任滁州
出入三朝琐闼中,承恩今借历湖东。论官亦是王毛仲,抗疏犹传魏郑公。
山色青围衙舍满,泉声乱落古今同。使君自有无疆意,肯向溪亭学醉翁。
题赵子冲玄稿
嗟君狂者流,一第竟悠悠。见客少青眼,吟诗欲白头。
溪山无世态,花鸟共春愁。从此声名著,前身赵倚楼。
丁字沽
可怪直沽水,翻为丁字流。扁舟何处去,风起浪悠悠。
宿小山望海寺
岩头灯火起,几处见僧房。萝薜昏初夜,星河满上方。
人归山店远,磬入海天长。明日正东望,蓬莱接混茫。
题梁中丞卷四首 其三 阅边
榆关西去接轮台,万里烟尘画不开。无限边情空浪说,惟君亲到玉门来。
过野寺忆范沾南宪长
山边小寺匝烟萝,秋日曾同范史过。记得一樽相对处,豆花门外雨声多。
旅中偶读元次山西阳城之诗追忆旧游拟作四首 其四 三里村
去城三里遥,亦无客来往。本是老农家,荷锄非勉强。
既喜儿童愚,又见桑麻长。早晚酒一壶,自歌还自赏。
阅武二首 其一
半是汉兵半酒徒,五陵豪气莫嫌粗。眼前上马誇轻捷,腰下斜悬金仆姑。
初至海上时有倭警
一气混茫白画阴,不知大块有高深。潮酣真惧初来客,岁暮空怀远望心。
日隐蛮墟将万里,烟生蜃岛忽千寻。于今圣主当中国,海若天吴莫浪侵。
将赴上谷留别纪山二首 其二
恋恋不能别,乃至旷野中。衔杯各惆怅,日暮生悲风。
悲风捲蓬草,一西还一东。尘世多变态,后会安可同。
携手望云衢,愧彼双飞鸿。
赠郑于石于石讳国望越之高士也至日冒雪访予诗以赠之
草屋雪天自拥衾,忽逢至日动孤吟。即今门径人踪绝,何处梅花月影深。
剡水尚思回夜棹,燕山犹记满朝簪。君来正是闭关夕,共我围炉坐竹林。
戏题三角亭三首 其二
何方问蓬岛,尘世路多岐。独向小亭坐,还如上古时。
斜开蒋诩径,静遣季文思。尽日看春色,萋萋薋菉施。
听黄鹂
春城何处啭黄鹂,才听忽飞别树枝。因忆故园最深处,一尊相伴日西时。
题武进杨鹅山写真障子其子为锦衣
早岁游江县,常时忆太湖。草玄亭在否,松月夜仍孤。
未遂云龙志,空留冰鹤图。传家欣有子,名列执金吾。
先大夫曾署大沽河过此有感
偶过先子曾游处,触物逢人倍感伤。每讶沧桑谁变改,翻悲天地有存亡。
当年渔父犹知德,旧日官衙不见墙。向晚潮声和泪落,寒烟带日色苍苍。
元夜病足
春到人犹病,寒灯卧似吟。篮舆他日事,药裹异乡心。
岁序惊沙塞,椒花忆故林。归期仍未定,沧海梦中深。
太原寒食和纪山韵二首 其一
寒食客中只醉眠,不知何处杏花天。雁门此日犹烽火,却向绵山独禁烟。
杨巍
(约1514—约1605)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334篇诗文
诞日寓回河寺兼赠慧上人
答吕二山人雨中问病韵二首 其二
早秋登龙门城楼二首 其一
和吕山人夏日集岭园遇高生韵
赴南都登太岳二首 其一
寄赠王颍州
春日南墅宴集
塞上谣
送程大参入贺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 其十
立秋后一日董刘二君过访
秋日同孙参戎登阳和城楼
游大慧寺同李行人熹任计部铠罗廷评节汪山人渊赋
寄吕山人用韵
夏日饮途次小山中用韵
邀诸学博赏菊
生老病死佛家以为四苦宋人又借此以诮权贵今反之为四绝句焉 其二
赠董氏四兄弟
雨夜董信溪过访
登新兴里黄台
过王戍店感旧
秋日用韵酬刘广文
七十二君封禅处桃花谷口几残碑独传李白诗魂在海日长看夜半时 其 ...
曹学宪书斋谈诗次孟方伯韵
秋雨宿长安岭
赠满上人
雪后见树凇二首
过环绿窝
戏题草屋三首 其二
雪夜晋邸赏红梅和孟卫源方伯韵
越中三高士饮王左史庄赠此
延生来谒因善篆画各赠一绝 其二
同沈生京李生舒华宿清凉庵
冬日喜韩纪善过访
孤山独秀
送杨小竹兵备昌平
谒武安君庙
闻王柳滨谪楚中二首 其二
题旧沧州主人壁
送许广文还易州兼寄张北冈万育吾
偶题渔樵图各一首示知己者 其二
甬东篇
汾州赠孔文谷先生二首 其一
送陶生还会稽二绝句 其二
题舍弟二川卷
送董司训茂卿之任高平大父曾为邑令有生祠
秋晚桃岭再集
怀来城逢四明吕二山人二首 其二
送郭参将振赴淮阳总戎二首 其二
中秋岭园对月
永寿道中
雪后见树凇二首 其二
寿河南李封君其子任通政曾使琉球
边城春日怀归
戏题三角亭三首 其三
题空尘画
宿穆陵关效杜荀鹤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