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杨巍
溯系唐尧后,分茅太岳东。贵无叔世态,雅有哲王风。
翰墨龙文绕,笙竽凤曲同。谈诗宗汉魏,讲道入鸿濛。
地近蓬莱阁,客迎碣石宫。愿言翊圣主,天禄共无穷。
春日病目柬群公
病眼经旬不出衙,全无诗句答芳华。垂帘漫道窥丹鼎,看字浑如隔绛纱。
世事愁来翻断酒,人情阅尽尚疑蛇。柳条梅蕊春俱好,何日从君向水涯。
戊戌三月柬从弟伯巩
此日桃花恰正开,携壶去赏且徘徊。春风应解阿兄意,愁听哭声满路来。
述怀四首 其一
自幼习耕钓,足迹不离村。长览农桑书,亦窥道德言。
秪以家贫故,始驱南北辕。驽马多颠踬,末路怯腾鶱。
去就不自决,其如负国恩。上书解簪组,吾将返故园。
敏上人坐禅诗以嘲之 其一
真僧亦在市,大道不归山。为问敏和尚,如何学闭关。
过王戍店感旧
当年沽酒处,此日一人无。回首悲陈迹,浮生愧老夫。
长途春草遍,小店野烟孤。忍见旗亭柳,风前鸟自呼。
东关寺牡丹
洛阳春色艳难胜,金谷于今半葛藤。争似一株山寺里,夜深犹映佛前灯。
赠诸豪寺中观水二绝句 其一
矮矮山门向渚开,小桥断岸傍经台。此中谁动观濠兴,遥想慈航送酒来。
沙涧驿逢刘参戎
风尘满目塞门间,愧我书生鬓欲斑。为问干戈何日定,不知江海几人还。
河声暮绕沙边驿,雪色晴看天外山。全仗将军能破敌,莫令匹马近三关。
九日京城西和汪山人韵
京国城西几度秋,若非高士共谁游。千家楼阁随登眺,一片湖山费应酬。
风雨乍晴天有意,烟尘不动客堪留。樽前忽诵黄花句,应是珊瑚入钓钩。
临城逢贾少尹
下邑均田日,高才众所推。岂期淮泗上,复见凤鸾姿。
海运终难讲,河漕要众思。君家三策在,定不负明时。
秋日閒居三首 其一
笑我起居处,寥寥一竹床。长贫谙性命,多病识行藏。
地与红尘远,秋怜白日凉。山僧久不至,木落井西堂。
还家逢九日二首 其二
芳辰来故国,秋色遍柴门。正值菊花候,新开竹叶尊。
晴云高雁鹜,暮雨长兰荪。偶诵閒居咏,斯人可共论。
述征二首
嗟余丘壑姿,趋世良非宜。始作毗陵宰,既登赤玉墀。
两官无寸补,窃禄负明时。还家田已废,览镜鬓多丝。
复畏简书去,远于关塞期。骨肉重分手,离忧当告谁。
暮秋醉过阳信诸君子别墅各留绝句以代面谈 其二 东沙
踪迹三江定五湖,当门空见有丹炉。满林落日杯还把,应笑高阳旧酒徒。
太原寒食和纪山韵二首 其一
寒食客中只醉眠,不知何处杏花天。雁门此日犹烽火,却向绵山独禁烟。
井陉道中苦暑 其一
道上行人渴欲死,病夫其柰此炎蒸。相如不得金茎露,杜甫空思玉井冰。
拟古思边二首 其二
自是良家子,十年九在边。鬓毛白已尽,何日勒燕然。
醉中放歌
茫茫天壤内,狂放有吾徒。布袍不值钱,当酒宁几壶。
晴空起雷雨,把杯相叫呼。烟云满郊甸,龙蛇能辨无。
世态亦如此,富贵岂良图。管仲尚小器,公孙非丈夫。
惟有刘伯伦,酒德耀寰区。
登新兴里黄台
台起县中央,登临意独伤。愁云连海暗,蔓草接天荒。
几里无鸡犬,迎冬见雪霜。凭谁问民瘼,村落满斜阳。
题梁中丞卷四首 其二 给事
漏转铜龙夜未残,即持白简立朝端。宰臣不喜忠良士,始信言官自古难。
杨巍
(约1514—约1605)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334篇诗文
题旧沧州主人壁
戏题草屋三首 其三
答吕二山人雨中问病韵二首 其二
春日饮董氏昆仲园
偏关北望
载酒亭四绝为纪山赋 其一
长干行二首效齐梁体 其一
秋园杂兴 其五
首尾吟二首效宋人体 其二
答王少参见怀
沽酒与吕山人话旧
题马愧非巢云亭
题先大夫所遗万竿烟雨障子
同王少参游清虚观四首 其四
宿小山望海寺
早秋登龙门城楼二首 其一
赴南都登太岳二首 其一
同沈生京李生舒华宿清凉庵
柏林寺别王计部寺即李晋王葬所
戊戌冬日送王医北游
赠董光禄双寿七十
尧陵
送吕山人往邯郸谒吕祖祠
秋日送华空尘还章丘
送程大参入贺
苦寒行沁州山中作
九日登马谷山
九日同吕山人登览旷亭
曹学宪书斋谈诗次孟方伯韵
戏题三角亭三首 其三
五岳各赋一绝
秋园杂兴 其八
塞上谣
题梁中丞卷四首 其一 吉士
次第和海洲翁韵效放翁体 其四
送郭参将振赴淮阳总戎二首 其一
雨中和张山人怀归越中
閒居赠五台僧
和吕山人夏日集岭园遇高生韵
中秋岭园对月
村中逢老人二绝句 其二
谒武安君庙
赠李广文移居兼呈王宋二丈
过野寺忆范沾南宪长
重过马谷山村
上元宴集以病不赴柬荆人喻明府燕人于李二广文
题舍弟二川卷
秋园杂兴 其一
登恒岳五首 其五
载酒亭四绝为纪山赋 其三
为任柏溪题画二首 其二
载酒亭四绝为纪山赋 其四
寄赠王颍州
井陉道中苦暑 其二
奉命祭霍山六韵
立秋后一日董刘二君过访
秋日登徐州延云楼
石州陷后作四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