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南京大理寺正赵鲲迁守汉中府

送南京大理寺正赵鲲迁守汉中府

明代 湛若水

闻鲁多君子,于今一见之。一见雅素心,语默存真机。

大笔见心画,方正无斜欹。生心发于政,汉中何足治。

使君行无迟,候迎竹马儿。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送陈静斋中丞致仁还泰和

明代 湛若水

螺川接南浦,岭雪通鸟道。送君归快阁,因思我来处。

天道好乘除,有来孰不去。我若归西樵,访子洲之浒。

九月廿日白云遣兴二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咄咄肩舆小北城,雨馀山色眼俱明。山眉似为先生展,故遣寒花一路迎。

新春写怀三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促促笼中鸟,脉脉念远林。远林在何许,乃在增城阴。

增城云九重,结巢最高岑。自罹尘网内,胡乃独伤心。

仰见云间翼,窅然遗我音。愿言养奇翅,高举待秋深。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 其四

明代 湛若水

周旋至南极,弭节金华天。道逢同心子,班荆坐野烟。

凭高一舒啸,直欲小八寰。八寰皆我闼,何处是故山。

霭霭晴岚翠,灼灼春花妍。千秋风浴意,乐矣忘言旋。

初宿甘泉山

明代 湛若水

甘泉合是吾家山,吾都吾号姓亦然。夜气凭空滴沆瀣,天鸡一叫非人寰。

自从山上流涓滴,直至南海浩连天。始知天下地脉,不能以寸而相连。

宇宙不远,人心自悬。吾欲移家于其巅,举手高谢乎人间。

床敷白云,展开愁眉来打眠。

寄惠州太守史使君

明代 湛若水

使君自昔居黄扉,曾在上前争是非。于今去饮惠州水,餐荔亦和东坡诗。

黄金台下一见之,罗浮月满相思时。我将决策罗浮去,东道主者非公谁。

孟母寿诗

明代 湛若水

既有孟氏子,岂无孟氏母。经年学不归,寿亲在行道。

暮宿新泉源,朝望滁阳云。愿酌无穷泉,永言不朽萱。

送大司空何石湖先生乞休还越

明代 湛若水

宦海挂孤帆,曾联石湖舟。石湖今到岸,而我犹中流。

五里闻覆载,十里惊石尤。还家告妻子,色变有馀忧。

出身至卿相,收身相上头。二疏畏尊名,弓冶有箕裘。

人叹贤大夫,羁鹰脱臂韝。仰望冥冥翼,神爽与天游。

自非济川材,无成独淹留。

戊戌八月四日甘泉子再登牛首山,同游者:洪生梓、郑生经哲、张生 ...

明代 湛若水

驱车曷宵征,感兹秉烛游。不见牛山春,登高爱清秋。

秋高爽气发,雨后炎嚣收。鸡鸣群息动,时去众芳休。

达人究终始,故与天同流。

檃括格物之说

明代 湛若水

大学崇至善,格物为实地。格者意身心,是谓至其理。

如彼之国都,亲见乃知至。平地说相轮,伯淳所以耻。

格之厥功何,知行并时诣。终日及终身,惟此一大事。

何为齐治平,即前物理是。万一本同原,体用元非二。

道丧千载馀,支离为简易。谁能一扫之,敢以告吾子。

暮于中和桥玄真观访太行钱采之坐话不觉城门已闭回驾宿玄房得会吴 ...

明代 湛若水

阮生泣途穷,不知有回驾。易贵穷则变,变通道乃大。

达处岂无塞,塞处达斯得。达塞一以观,何必妄欣戚。

回飙吹我裳,超然坐玄房。胡为得良友,共此灯烛光。

灯烛同心光,觞酌三相忘。诣道亦如是,何用而不臧。

骏逸赠潘汝济北上会试

明代 湛若水

潘子骏逸驹,一日能千里。行空冀北群,犹云馀事耳。

移居红岗新楼期非游山泛湖不下呈知己

明代 湛若水

巷无车马迹,学子时时来。就床答之问,不答亦已哉。

吾以复无言,端坐同无怀。不追亦不拒,将迎不下台。

九章赠别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迟迟别帝都,迟迟胡乃尔。臣躯易弃捐,臣心讵能死。

天王会圣明,帝阍亦孔迩。援琴不成声,掩抑泪横泗。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我本增城子,家实在天山。持此观化意,遨游乎人间。

游居以一视,忙处有真閒。土木长兀兀,佩玉自珊珊。

涓流赴大海,星火势必然。寄语远游子,游心夙当还。

再赠李朝芳还潮阳兼简薛竹居连珠吟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主一何如念一中,念中便是适朋从。若言不著丝毫后,天理昭昭只大公。

题扇寄何上舍

明代 湛若水

何曾二子游杨辈,霜雪青霞候我门。可是行云无定迹,东风招手白云端。

壬子七月十五日夜同黄慎斋司训周启政上舍宿白云御书阁作

明代 湛若水

床敷第一峰,峰头更高阁。超然出尘寰,何用不寥廓。

万有声臭无,中夜神明跃。心在不容玩,自然本无作。

我所思三章

明代 湛若水

我所思兮在河西。一人独往何人迷。天寒古道行人稀。

我若言之天亦悲。江流东去西日微。愿回中天照我私。

朝宗日夜无停时。

扫壁歌

明代 湛若水

扫壁歌,造物小儿如我何。小身觅身不见身,大身天地民物同包罗。

不见身,从他陵轹如他人,同包罗,一体痛痒知搔爬。

一体痛痒知搔爬,挤井下石何心邪。已闻闻言反笑语,自乡自毁自可嗟。

夫子同人道不行,乘桴浩叹空遗声。乱曰:扫壁歌穷,亦已矣兮。

咄咄伯有,自为厉兮。昨宵天地,亦噫气兮。长叹一声,天地闭兮。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