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沈生昆弟随侍之博白四绝句 其四

送沈生昆弟随侍之博白四绝句 其四

宋代 张方平

夕阳疏苇暮江湄,秋色萧萧动客思。自侍严君领州去,岂同骚客梦边时。

诗人张方平的古诗

过沛题歌风台

宋代 张方平

落托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诗。淮阴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为。

送苏子由监筠州酒税

宋代 张方平

可怜萍梗飘浮客,自叹匏瓜老病身。从此空斋挂尘榻,不知重扫待何人。

读王朴传

宋代 张方平

世主英威动九阳,高贤事业出岩廊。何须梦卜疑千古,灼见云雷定四方。

小国霸图微管葛,当时人杰自萧张。不终制作成遗恨,律准今犹在太常。

读孙子二首 其二

宋代 张方平

伐谋自庙堂,长城在樽俎。下敌无智名,服叛非萧斧。

主尊而民安,兹宜国之辅。勿使有功臣,功大将骑虎。

过嘉川驿

宋代 张方平

嘉陵江上嘉川峡,古木云萝千万峰。阁道缘山已经月,萦回未出画屏中。

苏子瞻寄铁藤杖

宋代 张方平

随书初见一枝藤,入手方知锻鍊精。远寄只缘怜我老,閒携常似共君行。

静轩独倚身同瘦,小圃频游脚为轻。何日归舟上新洛,拄来河岸笑相迎。

读公羊传四首 其一

宋代 张方平

齐桓合兵车,召陵始服楚。忿缘荡舟起,辞为包茅举。

勤王岂其诚,继绝聊可与。萌此挟君奸,夷吾合膏斧。

李少傅佚老亭

宋代 张方平

得谢自廊庙,事高疏仲翁。安车虽驷马,归路已冥鸿。

令子承良冶,朱轓治左冯。缁衣方改造,列鼎有馀丰。

屦杖居多适,轩裳梦觉空。天倪希柱史,性理问能公。

窗槛开潇洒,风烟接郁葱。上方思贾谊,即奉小舆东。

庵堂书怀呈郭诚思

宋代 张方平

晓驾白龙车,氤氲入紫霞。翠微云外路,碧落月中家。

驶过刚风骑,閒如迥汉查。幽窗一攲枕,世虑自空花。

冬过豪贵故园有感

宋代 张方平

萧萧霜草晓风秋,忆是当风最胜游。车马自随寒日急,管弦肯入野云幽。

流渠水断鱼何往,高树阴疏鸟不留。为问主人曾到否,自家池馆待谁修。

送陈汝玉谒三川大资政左丞吴公

宋代 张方平

吴公昔作河南尹,首唱儒风荐贾生。今日治平承祖德,可无推引助文明。

览九丹上化经寄南都王宣徽君贶

宋代 张方平

上清紫简世传稀,中有灵都妙旨微。云雾披光丹凤出,风雷接势赤龙飞。

琴心三叠胎仙舞,籥筦双迎帝子归。幸得九天真一诀,尘劳何事尚依依。

平台秋

宋代 张方平

层台复道盘盘斜,马头冷光摇玉花。曲葆翩翩映红日,綵旗苒苒舒晴霞。

铿钟考鼓台上宴,花间楼榭层层见。香雾低濛烂不收,觥筹随酒东西转。

山衔半日王未醉,桂花蟾露滴浓翠。鼕鼕满板敲金丸,千娥攒碧台门闭。

古铜青涩对秋晓,王乐不极将如老。孟尝坟上牧童歌,千岁空台长荒草。

土花愁碧古甬平,阴夜鬼荧光扰扰。

闻翰林承旨宋子京尚书捐馆

宋代 张方平

平昔雍容两禁游,共陪帷幄奉咨谋。功名不到麒麟阁,词赋空传鹦鹉洲。

事业三朝虚物望,声华一代擅风流。清时只作文章老,谁识深怀蕴九畴。

吴范天章

宋代 张方平

诏起东山对紫庭,清风萧洒动阶蓂。谠言几为忠邪发,大用须凭庙社灵。

武库神兵罗斧戟,大宫礼器列笾铏。愿公早入当钧轴,重演三篇相武丁。

华山云台观题希夷先生陈抟影堂

宋代 张方平

林壑云深接玉泉,松斋闭息辄经年。一无标致惟随俗,别有真机在指玄。

诏板尝延清暑殿,诗筒时到华阳川。蜕形虽在张超谷,粟粒珠中自在天。

英宗皇帝挽辞五首 其四

宋代 张方平

遣奠宣哀册,严行按字图。桥山仙去远,渭水月游初。

俭制遵遗训,方中列旧书。龙輴三十里,笳鼓节声徐。

游九老祠堂阅古碑旧记字多讹缺询诸故老灵迹甚异因成长句以志其事

宋代 张方平

黄裘纱帽霜眉白,九老相携意气同。碧水宫中初邂逅,黄金殿里久从容。

苦催归路憎骊母,留赏名园喜葛公。为问家乡还远近,迢迢七十七程中。

送邢遁山人

宋代 张方平

忽悔轻抛云水来,便将鹤去指林斋。生涯琴剑外无物,日逐醉吟中遣怀。

旧隐居常因梦到,尘游动是与心乖。送君翻自嗟羁滞,木叶脱时还计偕。

邽翠楼

宋代 张方平

一川墟宇暮烟中,楼堞笼山气象雄。北路荒原戎子国,东坡断堑隗嚣宫。

马来洮海蕃城近,鹤去辽天越洞空。三十六程劳极目,陇云犹在故关东。

张方平

张方平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203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