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过嘉川驿

过嘉川驿

宋代 张方平

嘉陵江上嘉川峡,古木云萝千万峰。阁道缘山已经月,萦回未出画屏中。

诗人张方平的古诗

鱼关诗

宋代 张方平

中流石埭隐如磓,鼓鬣徜徉此复回。春水渐深沿泳快,为传尺素锦江来。

胡生画牛歌

宋代 张方平

有儒落落何为者,策驴晓到吾门下。凤标高古气深淳,询之乃是陶唐民。

并汾形胜太行麓,西距潼关大河曲。春秋战国汉晋史,所书义勇雄侠士。

多出三晋与秦燕,古云气俗禀之然。我颅儒冠腰博带,躯干不如脑腑大。

曾游两河望王屋,不到并州心不足。喜君历历说其乡,引我心飞过太行。

因爱其乡爱其人,已重其人重其文。文比玉溪既高爽,诗比玉川仍清新。

胡君不但歌诗好,又工画笔名精妙。画牛百年鼻不乾,浙东独有戴巡官。

胡君不肯居戴后,自署名为画牛叟。忽摧两幅教余看,回首故园心恋恋。

我家一廛寄淮汭,往曾亲把枯犁尾。月下歌商叩牛角,雨里寻春坐牛背。

长来提剑事羁游,虚名役我荒西畴。见君画得牛如活,却忆烟蓑淮汭秋。

胡君胡君君贤者,画得信奇宜少画。勿令画价闻于人,掩君诗价兼文价。

广陵散

宋代 张方平

广陵散,妙哉嵇公其旨深,谁知此是亡国音。商声慢大宫声微,强臣专命王室卑。

我闻仲达窥天禄,人见飞鸟在晋屋。子元废芳昭杀髦,常道乡公终荡覆。

义师三自广陵起,功皆不成竟夷戮。广陵散,宣诛凌。

景诛俭,文诛诞。广陵散,晋室昌,魏室亡。

嶓冢

宋代 张方平

江汉朝宗入海长,尝蒙起浪卷轻航。金牛西路经嶓冢,却见微源此滥觞。

邽翠楼

宋代 张方平

一川墟宇暮烟中,楼堞笼山气象雄。北路荒原戎子国,东坡断堑隗嚣宫。

马来洮海蕃城近,鹤去辽天越洞空。三十六程劳极目,陇云犹在故关东。

送客入洛

宋代 张方平

高歌弹铗酒盈钟,壮士何须叹道穷。客路岁阑天又雪,旗亭醉别气如虹。

骥腾夷路思良御,帆破长波待便风。今子方为采兰役,未宜去揖紫芝翁。

惊秋示三茅山人陈谷

宋代 张方平

晚来枕簟凉,杖屦望平野。疾风卷浮云,黄叶如雨下。

奈此急景何,忽过如奔马。九丹功未成,幽恨将谁写。

赠韦不伐

宋代 张方平

莫随世伪作圆方,坦坦元邪是履祥。学鄙浅讹趋古道,天教轗轲与刚肠。

俛投胯下人皆笑,独卧隆中自不常。毕竟途穷无所合,何妨持钓坐沧浪。

秦州后园春宴赠部署刘几阁使

宋代 张方平

柳暗三眠困,花繁二月香。情怀当酒尽,兴味为春长。

叠鼓渔阳节,清讴北里妆。阶前乐无误,席上有周郎。

上享郊庙 享庙

宋代 张方平

瑞雪清晨集,丹墀发策初。德音闻彻盖,玉色望升车。

羽卫排阊阖,晴光溢紫虚。琳宫陈玉币,疏屏宿旌旟。

祼献多仪备,弦匏九变徐。太宫无盛举,掌次省先除。

灵鉴纷昭格,天心不自舒。孝慈更答告,万福此攸储。

读混元经

宋代 张方平

五行生成本一气,晓此体用知命枢。还元当复定金锁,过宿宁更怀蘧庐。

无质生质是丹地,有象非象真坛图。此途得道亦连袂,迟晚须乘八景舆。

闻郭诚思解化

宋代 张方平

溪堂月榭几分杯,暂住三分约便回。斋榻忽留青竹去,庭除不待玉棺来。

人间如幻宁同恨,天上修文亦用才。碧秀烟云无限好,此生勿复望崔嵬。

泥溪驿

宋代 张方平

嘉陵江到水菰园,水势东回入阆川。前过剑门山路稳,免寻阁道上云巅。

神宗皇帝挽辞五首 其五

宋代 张方平

广大天同量,渊深海共澄。遽闻凭玉几,恨不瘗金绳。

同轨陪仪仗,因山锁阙庭。深恩沦朽骨,孤梦绕新陵。

寓意咏月赠李先生

宋代 张方平

二八已微阙,十四犹未圆。盛满在三五,素蛾逞婵娟。

两半阴阳合,平分上下弦。臼中有灵药,一粒九光全。

新定道中寄桐庐关太守三首 其三

宋代 张方平

帆挂桐君山,橹入富春渚。寒风荡江波,烟雨迷汀树。

煮茶论药经,挑灯数棋路。全胜谢惠连,独望新安去。

秦州晚宴即席示诸宾僚

宋代 张方平

秦川节物似西川,二月风西已不寒。犹去清明三候远,忽惊烂漫一春残。

香随芳树频移席,晴爱遥山久凭栏。却忆京华胜游处,常为暮景促归鞍。

过汧河

宋代 张方平

岐南一舍过长汧,路近陈仓始入山。三十三程桥栈外,平川始下鹿头关。

平台秋

宋代 张方平

层台复道盘盘斜,马头冷光摇玉花。曲葆翩翩映红日,綵旗苒苒舒晴霞。

铿钟考鼓台上宴,花间楼榭层层见。香雾低濛烂不收,觥筹随酒东西转。

山衔半日王未醉,桂花蟾露滴浓翠。鼕鼕满板敲金丸,千娥攒碧台门闭。

古铜青涩对秋晓,王乐不极将如老。孟尝坟上牧童歌,千岁空台长荒草。

土花愁碧古甬平,阴夜鬼荧光扰扰。

寄三峰郭诚思

宋代 张方平

松桧峰前古柏林,结茅无伴对幽禽。鄙为浮薄八公事,独入精微九圣心。

春斸晴川閒种玉,夜开丹灶试还金。泠然风驭知何返,三十六关云路深。

张方平

张方平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203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