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元旦酒后与三弟观射

元旦酒后与三弟观射

明代 张嗣纲

寒气转亨嘉,新年感物华。醉看金橘树,坐对紫荆花。

从猎人驰犬,弯弓我射鸦。春光须乐事,一醉是天涯。

诗人张嗣纲的古诗

送梁襄明表侄应试礼闱

明代 张嗣纲

年少才华紫电光,秋风八月桂花香。预知柳染宫袍绿,先植槐阴夹路黄。

未许旌旗观细柳,且看词赋动长杨。名高翰苑君家事,业见先朝有大梁。

寄汶源家兄 其一

明代 张嗣纲

清河流派自南韶,南北分南第几朝。鸿雁哀鸣依梓泽,鹡鸰急难到沙桥。

伫看日丽三春富,更喜天香八月飘。从此过庭多乐事,莫辞尊酒漫相招。

清明值大水次丹宝鸭湖特访太华完璞兄弟同至贵岭修墓

明代 张嗣纲

宝鸭湖边万顷光,乘风破浪见汪洋。须知旧派源流远,却忆新阡道路长。

载酒一时聊雅咏,弹棋连日醉琼觞。雨馀幸借东山屐,千古英灵草木香。

寿黄修撰

明代 张嗣纲

闻道仙风甘水滨,苍松白石旧为邻。华封此日三多祝,胪唱当年第一人。

诏拜彤廷红日近,筵开紫府綵衣新。如翁矍铄真难得,洞口桃开岁岁春。

寄汶源家兄 其二

明代 张嗣纲

紫水湖乡是一家,何年卜一各天涯。同来岭表珠玑巷,别泛河源海月槎。

爱子延秋魁彩笔,知君指日拜黄麻。吾宗半是簪缨客,愧我青门学种瓜。

题王宗伯赠常太学帷幄节侠奇游册

明代 张嗣纲

怜君节侠亦奇哉,且喜公奇阁正开。汗漫一身长去国,逍遥万事且衔杯。

扶危已展聊城策,作赋堪怜邺下才。行矣自珍还自爱,黄金目下满燕台。

陆宣楼

明代 张嗣纲

南海山人汗漫游,闲来采药竹篱幽。十年书剑空摇匣,万里风尘一敝裘。

走笔独惭赤水赋,开尊同醉陆宣楼。墨花飞作岩前雨,点破西湖四十秋。

重阳日林玉之潘子美谢宗吉同登粤秀山谢携林归

明代 张嗣纲

九日移居粤秀台,酒倾玉露共徘徊。黄花已泛三秋菊,白雪重期腊月梅。

节序多裁词客赋,劝酬时酌妙龄杯。参军帽落犹常事,谁伴东山折屐回。

腊月之新安再观石穴将营母葬事

明代 张嗣纲

几回飞梦到南头,腊月风波逐远游。只为双亲埋玉佩,岂期百代覆金瓯。

群峰拥护坟三叠,五岭盘旋土一丘。石巧不妨频着眼,翘看雨露下松楸。

山居大寒雪

明代 张嗣纲

山居逢岁腊,衣薄觉严寒。折竹声催听,飞禽影断看。

僮仆痴环户,牛羊懒出栏。最疑天气极,指日转春官。

寄大洪

明代 张嗣纲

少年屯牧海门西,望断天涯思欲迷。稼穑已占时岁稔,梦魂多傍瘴岚飞。

幽窗忆汝惟敲句,驿路逢人问转期。漫说归帆淹广海,芙蓉秋水不胜悲。

送刘崇圭莅任西山函口

明代 张嗣纲

燕台招骏卫金堤,接武长驱奋骥蹄。书锦登坛荣故里,宵衣筹国帖蛮溪。

尊开端水投醪足,回应西山唱诺齐。左顾辽阳推毂重,龙飞天上下金泥。

立秋前一日偕思耀弟过访宗吉宅赋莲房

明代 张嗣纲

绿荷衣尽欲经秋,露坠莲房玉井头。日暖施肥香落砌,风清干直影当楼。

六郎在昔称浓艳,九子于今入品流。最喜绿阴馀一日,金风梧叶莫飘愁。

改路

明代 张嗣纲

地势防岐路,天开聚宝瓶。往来常络绎,耕凿大丰盈。

渐入陶朱宅,将游倚顿庭。从今门巷吉,人物总安宁。

题诸侄读书处

明代 张嗣纲

盍簪楼外读书处,帘捲清幽景亦奇。北望数峰遥接汉,南来一水细通池。

花枝欲醉春何减,天气宜人鸟自知。三载芸窗淹世籍,十年楼阁主恩施。

和见萤步韵

明代 张嗣纲

青山凉夜雨,坐见湿萤飞。熠熠依书幌,辉辉映客衣。

处囊惊火灼,照牍恨光微。车胤功成后,秋风得意归。

庄中元旦

明代 张嗣纲

元气鸿钧转,占年拜水神。欢呼人事好,喜见岁华新。

绕径桑麻密,依人鸟雀驯。数杯椒蘖酒,同醉太平春。

重登大海楼

明代 张嗣纲

夏日重登江上楼,凭栏怀古思悠悠。窗涵月色花阴叠,帘捲潮光桂影浮。

石燕远翻天际浪,沙鲸近戏海门秋。东南共有长江兴,坐对金樽醉未休。

秋日同刘扶阳江毓真集江潮淙馆赏白瑞莲 其一

明代 张嗣纲

乍看江馆白莲房,一朵亭亭兆瑞祥。十指玉簪高结绿,五员金钮细匀黄。

风吹似动腾蛟笔,月晓疑连堕马妆。圣代液池应罕见,可无词客共飞觞。

热池

明代 张嗣纲

电阳南望几峰峦,溪涧潆洄萃此川。半月池中涵瑞气,万年山下吐温泉。

何人再爇丹炉火,仙女长吹玉鼎烟。天设一泓开造化,太和元气在尊前。

张嗣纲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14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