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张天赋
雄镇崔嵬百丈强,读书人丈迹堂堂。山灵自古誇宁邑,夜气经霄接大荒。
绝顶常笼云作雨,高冈可立凤朝阳。算来吾道应回泰,谁继先生事业光。
仲夏写怀
长傍青山与白云,一溪流水绕柴门。竹床睡起无馀事,风送荷香正启樽。
次韵忆甘泉先生
酌酒狂歌对万山,乾坤浩荡几何关。罗浮老鹤应相待,何日乘风自楚还。
为朱少溟代铭钟
仙境人间有路通,西江云外远来钟。少溟助我生花笔,古刹从今作古风。
文物声名归甄录,乾坤海岳共昭融。白头楚客归来晚,老鹤玄猿喜再逢。
泊舟大萍洲登萧公庙吹壁间胡文穆公韵
腰带黄金映紫袍,巍峨庙紫倚空高。九重霄汉垂灵庇,万丈银山息浪涛。
赫赫声名收汗简,绵绵血食洁牲毛。祠前拜颂琼台祝,纷若祈庥不浑劳。
乔迁送别邑侯黄龙坡 其二
弦歌声闹正绸缪,宿驾天迁动别愁。留犊悬鱼遗厚爱,攀辕卧辙叹痴谋。
斟残玉斝情难继,唱彻阳关泪欲流。翘首此行摅底裹,陆沉经济展神州。
过七里镇
七里镇江滨,家家景色新。水光长绕带,山色绿铺茵。
僧晒云间衲,人祈海上神。隔墙花似锦,不惹看花人。
催会中诸老起钓台仙迹亭
打约曾同洛下英,黄鸡白酒祭山灵。钓台不减灵台乐,试问何时起钓亭。
命名三首 其一 讳家仁
一国仁兮自一家,一家仁又岂由他。直须我与仁为体,克复工夫莫减些。
临江赠归善大尹陶双洲年兄
远抱孤琴未解囊,子期倾盖便相忘。五云共领明时宠,野草深惭八桂芳。
指日鹅城沾雨露,他年铁面带风霜。太平天子中兴佐,赫赫功名竹帛扬。
题容膝所
半榻清风袭短檐,趺跏能自得师严。弄丸窝里春无限,旋马厅前景更添。
夜气逼窗孤枕冷,晨光开眼数峰尖。坐忘要有心斋法,造到颜家不贰迁。
命名三首 其三 讳家喻
汝欲喻家先自喻,一人颦笑万人模。在师遗有修身诀,取法躬行是丈夫。
安分守己四字赞 其三
守守守,亏体辱亲真可丑。直须检点此身心,名重黄金高北斗。
幽独别号
结庐南山下,经岁少人来。云罩庭阶静,呼童归不开。
寄古槐云
二八衣冠泮水游,奔波空负望封侯。今朝得遂归田愿,两只芒鞋踏破秋。
伯愈泣杖
杖头知母力,衰弱不如前。母杖何能久,伤心涕泪涟。
次韵漫兴
不将閒事乱心头,漫向清虚试讲求。朱明半夜见红日,武夷五曲驾涸舟。
古云窃药月中去,谁睹来山海上浮。安得面问东方朔,蟠桃许我学偷不。
着三眼屐
捲舒在我有圆方,铁石难磨锦绣肠。世路但凭三眼屐,不妨徐步上高岗。
乙卯春游国泰岩 其一
春日寻游国泰岩,岩花垂露滴纤纤。千峰拥后松遮绿,一带当前水绕蓝。
昼永野云迷鹤榻,夜清明月浸寒潭。七旬踏破神仙路,打约登临更再三。
夜访清贫兄因其出病中之作和似之
雪夜遥遥访戴过,故人相见意如何。灯前笑语无穷尽,眼底知心有几多。
松竹丛中增晚趣,梅花香里报阳和。壁间神妙谁能测,雷震须臾睹化梭。
访三母舅珂公
半榻开云日月长,年踰八十卧神光。白头楚客怜多病,见舅今朝似见娘。
张天赋
张天赋(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311篇诗文
赋雪次滁州孙环山进士韵 其七
夜抵和平宿环溪寺
忆麻石岩次前韵 其一
连师傅三鲤跃龙门
忆麻石岩次前韵 其二
勉生
柳塘八景为王田之题 其四 拥秀晨钟
次韵李白石主事爱梅亭对梅花绝句十首录六 其五
水东舟中漫兴
秋夜有怀 其二
次韵李白石主事爱梅亭对梅花绝句十首录六 其二
次韵李白石主事爱梅亭对梅花绝句十首录六 其六
次双湖共酌金华酒韵
题东岩集翠亭
乙卯春游国泰岩 其四
登兴济桥
巽子婿王适四旬踰一 辞 贺老夫欲往石马庄,谩书一律,于使者归 ...
中秋宿白沙堆
春日游东岩
过石鼓庙
自石门发舟晚宿大船坊次日发过平望驿午过吴江县晚抵苏州泊阊门
亭中避暑即事
复种神光山柏一绝纪之
南海驰思岳丈罗西塘翁寿旦回文一律
择术
过吉安府
时事有感
赠门生李元卿来学南还
己酉季十日雨雪忆孙环山进士
淮安见黄河白骨
独坐写怀
次陈雪崖壁间韵
寄廖雪冈尚义
次韵李白石主事爱梅亭对梅花绝句十首录六 其三
丁未归舟会昌写怀
新年次侯礼轩掌教韵
次长沙胡一松韵借梅花写怀奉答
寿高隐八旬为顺德梁鸣汉索显次南海伦白山太史韵
题一路功名到白头 其一
龙南发舟晚泊龙头泷灵祠下登眺题
次莆友王次溪见示潮州金山迁建周元公祠落成次大尹颜双塘韵四首录 ...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字赞 其五
因王脩之邀饮和山岩二首刻一
浏有四仓曰东丰西满南盈北赡乙巳冬奉藩司委徵正赋北瞻有怀
渔江别号为古良简尚义题
石桥世医卷
挽李周学秀才
过南康府
吕梁洪谒关尉祠
题潘松峰节母
登东坡祠
留别吴石桥
和李和山来韵寄素庵兄转达
承邑侯黄龙坡请乡饮使来诗以辞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