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张天赋
勘破浮名不外图,喝牛清晓事膏腴。角巾册子高高挂,且作农夫且作儒。
柳塘八景为王田之题 其二 南垄春耕
龙南发舟晚泊龙头泷灵祠下登眺题
舟泊湘灵下,龙门拍浪催。花飞平地雪,鼓击九天雷。
惊醒江湖梦,伸长袜线材。衮衣在何处,阊阖望中开。
题陈草堂青云得路画
九皋端不入鸡群,羽衣翩跹质也文。健翮渐逵天上去,光依日月脱尘氛。
承郭淡水秀才过访一绝遗之
老我淡然心似水,却逢淡水便投真。笑看流入天池去,蚤作商霖济世人。
山翁乐
白云深处是谁家,跣足蓬头飧紫霞。石洞愿教无处入,恐惊分我一山花。
送东溪相士
踪迹半天下,江山总望中。香浮花艳目,光满月当空。
须辨重瞳子,休轻牧豕佣。少陵惭我拙,聊此志相逢。
表弟黄伯㴋来学一月告辞诗以送之
兰室分香归墨池,梅花从此有君知。担头满载皆吾道,莫负南庄一月师。
四月八日素庵兄旦
病卧思兄白昼眠,俄惊华旦寿开筵。尼珠已兆三千界,南极将看七十年。
红树枝头天缀锦,白云寨里地行仙。绿云五桂含秋色,坐看桑田几变迁。
水东舟中漫兴
水路多滩石,世路多荆棘。世如走入竹山窝,白云堆里藏踪迹。
天子不知名,世人不相识。尽其在我,尽其在天,不开口问荣枯消息。
冷眼看人忙,奔走尘途役役。富贵者忻忻,贫贱者戚戚。
贪高望远,不知纪极。我也得一时度一时,有今日做今日。
富贵以周公为仪刑,贫贱以颜子为矜式。祇要成就一个道理,更世计较身外损益。
看尽了柳绿花红,游遍了山青水碧。含笑百年归去也,有问叶冈子世如人,散散诞诞的秀才,痴痴呆呆的隐逸。
和邑博林吴航韵四首录二 其一
天马真空冀北群,吴江枫北协前闻。词源鬼泣并神泣,义理更分与漏分。
樗栎却怜多类我,梅花翻恨不如君。一缄拜领焚香诵,似在春风北面论。
复种神光山柏一绝纪之
白发重来旧胜游,更裁松柏助清幽。伫看黛色参天日,擎起神光射斗牛。
中秋宿白沙堆
月色平分一半秋,白沙川上思悠悠。岩花重露流香合,风伯驱云入洞收。
渔唱可人闻远浦,笛声何处下层楼。孤舟落泊从天定,信步行行不浪谋。
渡头送行者回
云梯造就并天齐,一举飞腾趁此时。归到故乡如我问,菊开霜落是归期。
忆麻石岩次前韵 其二
外拥旋螺内碧岩,梵钟云外落声纤。鸟啼林壑如歌调,雨洒冈头点翠蓝。
松顶清风鸣夜瑟,花梢香露滴寒潭。三岩堪恣平生乐,海上从渠岛有三。
过泰和张家湾
斯渡名高景亦佳,乾坤今古有张家。隔江突兀康王庙,画栋凌空映彩霞。
为朱少溟代铭钟
仙境人间有路通,西江云外远来钟。少溟助我生花笔,古刹从今作古风。
文物声名归甄录,乾坤海岳共昭融。白头楚客归来晚,老鹤玄猿喜再逢。
安分守己四字赞 其四
己己己,肩头着力担当起。当时孔子铸颜方,为仁由己非由彼。
閒中口号
困倦无聊懒作诗,高山音调少人知。欲将心向渔郎说,何处江头好钓矶。
柳塘八景为王田之题 其四 拥秀晨钟
百尺楼台倚半空,清虚佳致广寒同。一声钟响同阊阖,唤出扶桑一个红。
浏有四仓曰东丰西满南盈北赡乙巳冬奉藩司委徵正赋北瞻有怀
东作西成丰且满,南盈北赡粒烝民。斯民三代原无异,世道于今又一新。
梅报小春潜地复,月移疏影露天真。客窗喜听鸡鸣蚤,欲学当年起舞人。
张天赋
张天赋(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311篇诗文
淮安大雪
简王柳塘诗
尝治事公堂有雀时飞集案上漫吟一绝
着三眼屐
乔迁送别邑侯黄龙坡 其二
命名三首 其二 讳家让
挽陈竹邻员外先生
丁未归舟会昌写怀
自石门发舟晚宿大船坊次日发过平望驿午过吴江县晚抵苏州泊阊门
江西城下舟中谈宸濠时事
题八景 其八 小圃山花
送民望兄赴试
閒中有感
张家坊以道浏阳寓宝林寺遗浏上人
浏阳太和铺次苏寨村壁间韵
题竹山八景
仲冬朔早山行
勉陈孙婿子信
登下埔金龙山寺
别雩都余大尹暨陈司训
次程雪生都阃韵似之
挽西昌老友萧汝静
南海驰思岳丈罗西塘翁寿旦回文一律
题碧湖池边六柱亭
泊舟大萍洲登萧公庙吹壁间胡文穆公韵
和李和山来韵寄素庵兄转达
次东粤张掌教春日韵 其三
送雷司训建安
登东坡祠
壬辰六月十九谢恩辞阙还南雍
安分守己四字赞 其三
次惠安张后江掌教济宁韵 其二
题大埔户年兄曾梅平寇录三首录二 其二
碧桃春鸟
命名三首 其三 讳家喻
登兴济桥
甲辰承乏来浏重脩欧阳圭斋先生南山书院次先生韵一首
次黄龙坡大尹义城精舍十景录五首 其一 义城衍芑
次惠安张后江掌教济宁韵 其一
挽李周学秀才
伤美女游春
贰十四孝图
入陈家坊
亭中避暑即事
题钓台仙迹
峡江城下早发漫兴
江东送别
留别吴石桥
夜抵和平宿环溪寺
过江门因思白沙先生
次洞口桃花几落开之韵 其一
乙卯春游国泰岩 其一
催徵写怀
忆麻石岩次前韵 其一
丝海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