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张天赋
刘宅昔推为孝子,帝庭此去做忠臣。男儿天纵肩多力,担尽纲常祇一身。
过七里镇
七里镇江滨,家家景色新。水光长绕带,山色绿铺茵。
僧晒云间衲,人祈海上神。隔墙花似锦,不惹看花人。
乔迁送别邑侯黄龙坡 其二
弦歌声闹正绸缪,宿驾天迁动别愁。留犊悬鱼遗厚爱,攀辕卧辙叹痴谋。
斟残玉斝情难继,唱彻阳关泪欲流。翘首此行摅底裹,陆沉经济展神州。
乙卯种神光山阴路松总事
叶冈冈上树成丛,分种神光十八公。分付游人无剪伐,绿阴满路引清风。
戏王柬岩
麻石高风绝点埃,仙葩灵种倚云栽。谁知也放窥春眼,流水天台透出来。
次邑博洪螺峰韵
删后无诗刚可信,画前有易略先闻。竹生淇澳休誇蒋,玉出蓝田岂论琨。
斯道不随秦火灭,吾心自有六经存。诸儒破碎无凭㩀,小说犹怜更杂分。
登兴济桥
兴济桥下春水生,春风桥上颂歌声。方侯遗泽何时泯,应与西河注不停。
勉生
榴子红兮荔子丹,旧年端午又重还。勉旃蚤展云凌志,莫待秋霜点鬓斑。
孟冬送十八童生谒先师庙
十八衣冠聚泮黉,天教喜鹊报声声。门墙栽植盈桃李,罗网收来总俊英。
遥拟元功同佐汉,更犹仙子并登瀛。清浏文运应回泰,争继圭斋播令名。
閒中口号
困倦无聊懒作诗,高山音调少人知。欲将心向渔郎说,何处江头好钓矶。
贺李秀才生子
德播陇西厚,凤生丹穴奇。九苞匪玩物,清世乃来仪。
昔叶虞庭古,名高壮斗齐。孝基吾巨眼,预贺此新诗。
过卢斜屯
驿路春风暖,沙堤柳眼青。云联山不断,泉溜石无声。
雾气沾吟袖,莺花杂去旌。一鞭催瘦马,翘首望神京。
登最高亭
山城微雨夜生凉,月上山生喜复光。荆棘已除当日秽,桂兰新放九秋香。
岩花带笑留人醉,野鹤忘机见客忙。遥指西郊在乾上,美人平地着黄裳。
游洞口钓台漫兴
洞口桃花几落开,乾坤人物已尘埃。昔年知是谁持钓,今日还教我坐台。
红树枝头风袅袅,绿杨影里鸟喈喈。狂夫白首长沙客,拂破浮云跨鹤来。
登和平鹰吊岭
鹰吊横绦路,春风动客衣。浩歌登绝顶,回首万山低。
访三母舅珂公
半榻开云日月长,年踰八十卧神光。白头楚客怜多病,见舅今朝似见娘。
命名三首 其二 讳家让
自家不让教谁让,我让期他让甚么。最此一关能达却,后头功效尽居多。
与诸父兄会於寺醉中命题一门和气
一派清河远,金枝玉叶新。春风袅袅煖,吹动座中人。
次陈雪崖壁间韵
天地一家春,清风拂拂闻。我惭周孔学,君陋汉唐人。
赤子心诚切,浮云念亦轻。战袍新号令,尊酒旧交情。
草木知阳力,儿童识姓名。厓头梅斗雪,独步万花英。
淮安见黄河白骨
乾坤覆载何茫茫,达人观之如室堂。黄河水滨多白骨,知是阿谁因甚殁。
悲风悲雨震寥廓,杳杳孤魂何处泊。谁能振衣登昆崙,穷荒绝漠来招魂。
仰天更借春台烛,照此枯髅再生肉。
题陈草堂青云得路画
九皋端不入鸡群,羽衣翩跹质也文。健翮渐逵天上去,光依日月脱尘氛。
张天赋
张天赋(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311篇诗文
复种神光山柏一绝纪之
巽子婿王适四旬踰一 辞 贺老夫欲往石马庄,谩书一律,于使者归 ...
承郭淡水秀才过访一绝遗之
放赈日西未食
别雩都余大尹暨陈司训
割股卷为永康陈子明德题
浏有四仓曰东丰西满南盈北赡乙巳冬奉藩司委徵正赋北瞻有怀
幽独别号
同吴少监游大液池见崇直殿神光殿万寿山乾清宫
淮安大雪
次惠安张后江掌教济宁韵 其一
次黄龙坡大尹义城精舍十景录五首 其一 义城衍芑
柳塘八景为王田之题 其五 双峰并秀
寄廖雪冈尚义
为毛旸谷进士题风烟雪月梅卷四首 其二 烟梅
丁未归舟会昌写怀
伯愈泣杖
送刁时泉会试
螺峰别号与洪司训题次其韵也 其一
九日承黎南溪邀登广州胡卢山
承旧潮阳尹莆田宋公良翰访余于河源文明书院一律别于宝江云
闻黄墨泉建墨池书屋三首
次韵李白石主事爱梅亭对梅花绝句十首录六 其五
赋雪次滁州孙环山进士韵 其八
宿花石巡检司
乙卯春游国泰岩 其一
甲辰承乏来浏重脩欧阳圭斋先生南山书院次先生韵一首
次罗浮韵
简王柳塘诗
次广州黎练溪韵四首录一
题东岩集翠亭
过江门因思白沙先生
登下埔金龙山寺
挽徐师傅庚辰夏到县未上任不幸即世
螺峰别号与洪司训题次其韵也 其二
命名三首 其三 讳家喻
李村望罗浮
和胡介石掌教立春写怀
五更瞻云祝寿
陈草堂观澜书屋
柳塘八景为王田之题 其六 古木参天
夜宿龙下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字赞 其五
次韵李白石主事爱梅亭对梅花绝句十首录六 其六
芜湖□□□□□
乔迁送别邑侯黄龙坡 其一
春日游东岩
赋雪次滁州孙环山进士韵 其九
题八景 其七 茂林松竹
次长沙胡一松韵借梅花写怀奉答
赋雪次滁州孙环山进士韵 其二
省城送宁庠诸友入场
着三眼屐
王丽竹别号
碧桃春鸟
送别莆友黄廷声西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